電影訊息
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哈比人:不思议之旅(港)/哈比人:意外旅程(台)

7.8 / 875,892人    169分鐘 | 182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馬丁費里曼 伊恩麥克連 凱特布蘭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ight knight

2013-02-23 09:14:42

《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就像我們在中土世界說的那樣,一次邂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前言:對我而言,《霍比特人》這樣一部作品是不能用理性的視角去分析和評價的,因為就像《星球大戰》和《哈利波特》以及《星際迷航》一樣,它們都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更多地成為了一代人共同情感的載體。因此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我很努力地避免過度情緒化,儘量還原一個客觀的中土世界和《霍比特人》。
對很多人來說,《魔戒》的大名是他們聽說和去看《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的唯一理由,我曾經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一個自詡追了十年《魔戒》的骨灰粉,正傳三部曲里宏大的史詩范兒、黑暗沉重的格調、能把觀眾血液蒸發的戰爭戲才是真正吸引我的東西,而《霍比特人》只是一部因為十年情結才不得不看的正傳的超長預告片。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恭喜你,你來對地方了。你想的全是錯的。

一切一切的最初
不管在中土世界漫長的編年史中有多少轟轟烈烈的大事發生在那個小小的巴金斯喊著「我要去冒險了」離開家鄉之前,《霍比特人》作為J•R•R•托爾金最早出版的關於中土世界的小說作品,是名正言順的一切的開始。正是從「在地下的一個洞裡住著一個霍比特人」這句最初寫在牛津大學學生的空白試捲上的話,托爾金在《失傳的故事》(生前未出版)中構建起來的魔幻世界才真正成長起來,最終在《魔戒》中盛放。我們很難猜測托爾金在創作《霍比特人》時把這段歷險故事放在自己宏大的中土構思中的什麼地位,或許他只把這作為一個外傳或是趣事軼聞,否則他不會選擇兒童文學這種形式來進行創作,以致於《魔戒》在成為《霍比特人》的續集後托爾金要在附錄里特別加一章《孤山任務》來連接這兩部風格差異懸殊的作品。而根據這篇略顯牽強的附錄,《霍比特人》的不為人知的宏大意義才顯露出來。
   
關於人物
1.從貝克街到袋底洞:《霍比特人》的男一號是廣大英劇愛好者和腐女們喜聞樂見的「卷福」版福爾摩斯的好基友華生的扮演者「潮爺」 馬丁•弗瑞曼。說來有緣,這貨和我是同一天生日。就《霍比特人:意外之旅》裡的表現而言,馬丁扮演的比爾博巴金斯絕對是合格的。近三個小時的片長給了他足夠的時間去細膩地表現比爾博的內心轉變,但不足是缺乏像弗羅多那樣的抗爭過程,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完全成了一個順道打醬油的,全是索林和甘道夫在左右大局。吉爾莫•德爾•托羅在曾經是《霍比特人》導演的日子裡曾認為托爾金在一戰時期的經歷是《霍比特人》落筆成文的直接因素,並將比爾博的心理變化和自我超越與同時期英國的局勢和民族性掛鉤。從第一部看來,這一偉大主題只能說表現得中規中矩。但好在一切還剛開始。
2從高富帥戰隊到矮矬窮戰隊:不得不承認,《霍比特人》和同樣以遠征為主題的《魔戒》相比在遠征隊的人員構成上遜色不少。《魔戒》有萊格拉斯這樣頂級美男壓陣,整個遠征隊都顯得玉樹臨風。而到了《霍比特人》里清一色全是矮人,還一來就是十三個,除了索林和奇力還算是矮人裡的帥哥外,剩下的基本全是相貌鬼斧神工、鬍子能當腰帶之輩,更不乏手持彈弓、頭上插個斧子、胡吃海塞、腦肥腸圓、策略值基本為零的極品……而這幫人要幹的事就跋山涉水回老家要錢……原諒我此處語氣十分不嚴肅,因為電影本身就不嚴肅,當然原著更甚。
3從如數家珍到亂成一團:彼得傑克遜在開拍之初就聲明,要如何塑造數量如此之眾的矮人形像是他要解決的首要難題。而從《霍比特人》來看,彼得大帝對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高招。誠然,《魔戒》里九人護戒隊成員之所以個個令人過目難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種族差異懸殊,只要根據不同種族賦予不同性格,問題就解決一大半了。而《霍比特人》相比難度的確大多了,種族雷同,性格類似,數目奇多,難上加難。整部戲看下來,名字和形象都記住的矮人不過四五個。總之舊角色光彩依舊,新角色乏善可陳,還不如褐袍瑞達加斯特的那幫拉車兔子來得印象深刻。這可以說是《霍比特人:意外之旅》最令人失望的地方。(話說那幫兔子真的爆棚了……強烈要求在二三部里回歸)
關於劇情
1兒童讀物改編的兒童電影?
《霍比特人》從傳出由上下兩部擴充為三部曲的消息傳來,質疑最大的就是這麼薄薄的一本原著要如何撐起和正傳相當的篇幅,而且還要給後期發行的藍光碟留出加長版。現在第一部已經上映,彼得傑克遜已經給了我們答案。首先,無限還原原著。不少沒讀過小說的觀眾普遍反映開頭過於冗長,充斥著各種不知所謂的神神叨叨。如此一來的直接結果就是電影完美還原了原著的孩子氣。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這應該不是大多成年戒迷想看的東西。好在彼得傑克遜還有第二招:無限擴充動作場面。從比爾博在咕嚕姆的地洞裡得到魔戒開始,影片開始進入一波又一波的視覺轟炸,到最後索林在火焰中走向阿佐戈,影片至此達到視覺和情感的同步高峰,其悲壯程度堪比《護戒使者》中身中黑箭的博羅米爾。最後還有就是整合托爾金豐富的作品資源。如果說《魔戒》是一部對原著越改越薄的電影,那《霍比特人》就是越改越厚。片中對《魔戒》中許多人物和線索的起源都進行了表現,從片頭的弗羅多、拒絕訪客的牌子,到首次詳細表現的聖白議會,要特別一提的是瑞達加斯特在多爾戈多發現的莫古爾劍。按照原著的設定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首先按照瑞達加斯特看到的頭戴王冠的白色戒靈,這應該是安格瑪巫王無疑。聖白議事會上又提到安格瑪,蓋拉德利爾說安格瑪被攻破之後巫王及其武器被埋入墳墓中並加以強大的咒語封印.這更是和原著相差巨大.因為在原著中,巫王逃回了魔多,隨即集合戒靈攻破了米納思伊西爾,改名米納斯莫古爾並盤踞在此,「NO MAN CAN KILL ME」直到佩蘭諾戰役.現在電影做出如此改動,難免讓人猜測,或許那個僅次於索倫的黑將軍也將身騎飛獸現身續集。電影對於黑暗勢力的擴充還包括將阿佐戈「起死回生」(原著中「鐵腳」代因在莫利亞之戰中將其斬首,改動還包括將阿佐戈殺死索林祖父之事壓縮到同一場戰役中),作為明線反派(暗線反派當然就是盤踞在多爾戈多的索倫)。
2甘道夫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你正在玩一個不光彩的遊戲,甘道夫大人。我確信你不僅僅是幫助我,還另有其他目的。」——索林•橡木盾
這部份可以算作是科普內容,也可以算作一個考據狂的瞎炫耀並涉嫌劇透。《霍比特人:意外旅程》的故事表面上只是一個略顯小兒科的矮人復國的故事,但在平靜的表面下卻激流暗湧。我們可以回想一下,甘道夫是如何得到埃爾博後門的鑰匙和地圖的?他那幾次離開矮人們都去了哪?甘道夫究竟為什麼選了一個霍比特人加入隊伍?除了「因為我恐懼的時候,他給了我勇氣」這種文藝腔外,還有什麼真正的原因嗎?電影現在只露出冰山一角,但這些問題在原著里全有答案。
「如果不是另有目的,我就根本不會幫你的忙。」——甘道夫
事實上,根據《孤山任務》,吉穆力在阿拉貢加冕之後就有過這種疑問:那個時候你已經策劃好一切了嗎?為何將索林指引到那樣一扇看似無望的門前?找到魔戒,將它帶到遙遠的西方,重建山國只是順便為之的小事。不論原著裡的甘道夫當初是懷有多深的心思,但在電影裡以上的設想是不可能的。因為按照《護戒使者》的劇情,甘道夫知道比爾博持有魔戒,但他直到比爾博放棄魔戒離家出走後才前往米納斯蒂力斯查閱伊西爾德手卷確定比爾博帶回來的是魔界之王。而實際在《孤山任務》中,甘道夫也並未承認他提前就打著魔戒的算盤,但他的確是帶著足以影響日後整個中土戰爭局勢的使命出發的。早在比爾博出生四十年前,甘道夫就去過多爾戈多,並確認索倫是其主人。索林之父索恩也與此時死在多爾戈多,臨死前交給甘道夫地圖和鑰匙。第二年甘道夫希望薩茹曼進攻多爾戈多,但薩茹曼拒絕並開始暗中尋找至尊魔戒。甘道夫意識到戰爭即將打響,但不確定索倫是會先回魔多還是先攻打北方瑞文德爾和洛斯羅瑞安的精靈。後來甘道夫認定後一種可能性大,而且害怕索倫會重新佔領安格瑪,甚至和巨龍史矛格結盟——就像遠古莫高斯和炎魔結盟那樣,這種擔心直到十年後,甘道夫遇到了史矛格的死敵——索林•橡木盾。於是後來的一切就被偽裝成一個童話歷險,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3欺負沒看過《精靈寶鑽》的?
有外媒評價《霍比特人:意外旅程》是一部「粉絲拍給粉絲的電影」。確實,從德爾•托羅到彼得傑克遜全是托爾金的狂熱追隨者,而隨之而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欣賞門檻過高,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很難理解那些精心設計的橋段,更不用提那些連《魔戒》三部曲都沒看過的了。有評論家毫不客氣地說道:整部電影就是令人昏昏欲睡的不停走下去,而很明顯,在彼得傑克遜心中,這才是其魅力所在。確實,這是一部只有粉絲才會叫好的電影,而這個「粉絲」的概念遠不止讀過《霍比特人》原著那麼簡單。事實上,不論《霍比特人》還是《魔戒》,其故事的源泉和人物的動因全都以《精靈寶鑽》為根基。比如反覆提到的都靈,還有打造甘道夫等人撿到的武器的貢多林,全都會讓沒看過《精靈寶鑽》的觀眾一頭霧水(包括我),當然還有可能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甘道夫到底是誰?其實很簡單,甘道夫的本質是邁雅,邁雅和梵拉統稱埃努,而埃努的本質,是神。

特效:
只聞雷聲不見雨點的HFR3D:在好萊塢,彼得傑克遜是和詹姆斯卡梅隆齊名的技術狂人。這次在《霍比特人》中首次採用的48幀高頻率技術也被期待成為繼3D技術後電影史上又一次技術革命,但這種技術在大陸是無緣見到了。從片中可以看出彼得傑克遜在拍攝動作場面時,使用了大量空中速度極快的跟蹤長鏡頭,這些鏡頭就是特意設計讓新技術大顯身手的地方。但或許也沒什麼可遺憾的,因為即使在北美,HFR3D也被認為是概念高於實際效果,最終這項壯志滿懷的新技術進入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要知道,後面還有兩部呢!但這項技術在影史上能走多遠呢?誰知道呢!一個世紀前還有人說過沒人會想看有聲電影呢!
配樂:
霍華德•肖的完美演出:作為一個視五線譜如蝌蚪的樂盲,我只能表達最直接的感受,那就是雄渾,震撼,完美繼承了《魔戒》三部曲配樂的主旋律和風格,主題曲SONG OF THE LONELY MOUTAIN 雖不如MAY IT BE那樣感人肺腑,但和影片風格完美契合。
二三部展望:
「為何上帝給了我們五根手指,這是為了數《霍比特人》高潮之戰的參與者」
《霍比特人》三部曲後兩部將相繼於2013年和2014年上映,而在這兩部中,第一部所埋下的種種伏筆也將全部浮出水面。除了以萊格拉斯為代表的更多老角色的回歸、「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通過動作捕捉技術扮演的巨龍史矛格和整個三部曲重中之重五軍之戰外,還有眾多未確定的精彩:比如我們會看到當時只有十幾歲的萌版阿拉貢嗎?巴德和史矛格的最終對決又會是怎樣的災難場景?五軍之戰後如何表現聖白議會對多爾戈多的進攻?在劇情中還會表現哪些原著之外的更古老的內容?三部曲已經開了一個穩當的開頭,口碑沒有過度分化,已過十億票房也能讓華納高層滿意,可以確信,剩下兩部將是真正波瀾壯闊的史詩序曲。

寫到這裡夜已經深了,廢話也寫得差不多了。對我而言這整片中土世界是如同現實世界一樣真實的另一個世界,以致於在看劇照時的第一感覺是彼得穿越到那個世界去了。而對於更多人而言,《魔戒》是擁有不可取代地位的傑作,儘管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但這是我們第一次全身心沉醉其中的地方,這是我們第一次忘記時間流逝的地方,這是我們第一次為另一個人的勇氣留下熱淚的地方,這是我們第一次熱血沸騰到想要和千軍萬馬一起衝鋒的地方,這裡,是我們第一次愛上電影的地方。
或許兩年後《霍比特人》三部曲完結時我會再看著現在寫下的文字,感嘆著,有一個還沒醒的夢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為什麼《霍比特人》一定要超越《魔戒》呢?它想給我的樂趣和沉思我已經全部收到了。
甘道夫在回憶選擇比爾博巴金斯的理由時,他說:」我命中注定要將你們都引導到你們該到的地方.」這句話或許也就是」前傳」這種電影形式的真正魅力所在吧.因為我們知道不管眼前的路怎樣延伸,他們都會走向那個終將到達的地方.螢幕上是這樣,對螢幕下也是這樣.或許我們其實心裡都期望去相信存在著這樣一種美好的東西,這種東西叫做命運.
越過冰冷山脈和霧氣,
到達低深地窖古洞裡,
我們要在天亮前出發,
尋找美麗黃金的所在.
「在春季即將到來的某個清晨,在離布理不遠的地方,我遇到了索林•橡木盾。就像我們在中土世界說的那樣,一次邂逅。「——甘道夫。
老朋友,初次見面,你好。
瘋人瘋言,徒增笑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