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鯨魚馬戲團--Werckmeister harmoniak

鲸鱼马戏团/残缺的和声/和睦相处

8 / 16,095人    145分鐘

導演: 貝拉塔爾 Agnes Hranitzky
編劇: Laszlo Krasznahorkai
演員: Lars Rudolph Peter Fitzpatrick 漢娜席古拉 Janos Derzs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ndyhole

2013-02-23 11:01:45

了不起的長鏡頭


這部電影可解讀分析的地方太多了,多到必需要拉片才能沒有遺憾,這裡先整理幾點看完後的直觀感受為下一篇長文留點碎片素材。

1,開場酒吧表演是第一個完整長鏡頭,時長超過十分鐘。「示範日食」寫出了人們對於未知的恐懼,也會下文埋伏筆提供動因,甚至可看著第一次點題。

2,接著第一次出現走路的長鏡頭。這個長鏡頭開始會被忽略,但看完全片就會發現描述走路的長鏡頭前後共出現了超過五次,不由讓人聯繫到主題,電影中,「行走」的目的是工作、散播恐懼、暴亂、逃亡...這些盲目的走動體現的是人的天性,我對於這種重複的長鏡頭描寫的理解是:人類永遠都在無知的道路上盲目行走。

3,關於「描寫行走的長鏡頭」,景別最小、最為觸目驚心的一個是主人公和音樂家叔叔收集簽名的那一次,鏡頭對準兩人行走時的側臉,一路跟拍,時常達到兩分鐘之久,對於這個鏡頭的用意,我的理解是:大景別展示人群體現普世性和人類力量的描寫,這樣的小景彆強調這個動作的個人化,具體到這個故事裡就是叔叔和主人公與群眾的盲目暴力區分開了,但人們盲從於叔叔的權威,最後成了這個動作的受害者,人類普遍意義上的悲劇性被放大。

這個細節是我非常欣賞的一處處理手段,堪稱大師級別的鏡頭語言。

4,第一場廣場群戲是主人公去參觀「鯨魚馬戲團」的時候發生的,人群對鯨魚馬戲團的恐懼表現出的外部形態其實就是不知所措。主人公穿過廣場,人群靜默站立,像一組組雕像。這個景像讓我想起了西奧.安哲羅普洛斯的《霧中風景》中的一處場景和這個場景如出一轍,其表意也是大差不離:無知和麻木。

5,然後主人公進去參觀了那隻巨大的鯨魚,配樂響起。電影的配樂不多且重複同一段莊嚴肅穆的管絃樂曲,這裡的適時響起有強烈的情緒指向性:主人公探知真相後的震撼和瞭然。這是件振奮的事情所以音樂的加入強化了這樣微妙的情緒(同樣的音樂運用在第一場酒吧表演里就有使用,主人公解釋日食,音樂響起,真相(真理)總是讓人振奮),但可悲的是主人公走出那個卡車車皮,告訴路人裡面只是上帝不可思議傑作的時候,路人的不信任和更加恐懼告訴了我們故事的走向,也進一步放大了人類拒絕真相、恐懼內心的本性。

6,下一場便開始涉入政治隱喻的成份,這一點由於我對匈牙利政治不了解就不解讀。但還是能看出對於二戰的反思和影射,侵略者借用主人公叔叔的號召力將無辜百姓搞成反動分子加以迫害,主人公盲目中被捲入這場洪流以致被追捕迫害。在恐懼的驅使下,人人開始互相迫害攻擊,從對鯨魚的恐懼到因為不明戰爭真相對於「身份」的恐懼,百姓開始在盲目的迴路中打轉:廣場暴動、砸毀醫院...其中對於法西斯的影射特別有意思:警察局長的兩個兒子穿著制服在房間裡吵鬧,嘴裡叫嚷著「我就不安靜,我就要你們煩」。這也是影片裡為數不多的趣味性場景,當然前提是能讀懂這個場景的用意。

7,群眾砸毀醫院的那段長鏡頭是影片最精彩的一段長鏡頭。從進入醫院的吵鬧到人群離開醫院時的集體沉默緩緩前行從影像到立意上保持了高度統一,進醫院的暴力和吵鬧在看到骨瘦如柴的裸體老人時停止,群人走出醫院時鏡頭升起向前緩緩尾隨人群停住。從進醫院的小景別跟拍到出醫院的搖鏡上升,整個動作運行流暢(起初我感覺走廊跟拍是軌道車推的,後來發現不是,因為一個鏡頭裡攝影機越過門檻了。後來發現這個超級長的長鏡頭幾乎肯定是手持跟拍的,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是要多麼穩的一雙手才能拍出這麼平滑穩定的長鏡頭),配合畫面裡的急促到緩慢再到畫面停在陰暗角落裡的主人公臉上。這個時常超過十分鐘的長鏡頭表現出的是難以置信的資訊量和視覺震撼,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是個堪稱藝術精品的長鏡段落,肯定是經過反覆打磨甚至偏執狂一樣的追求完美才能達到的效果。

8,切畫後的那個天花板仰拍下落長鏡頭配合朗讀日記內容其實也就點明了這部電影的主題和導演想要傳達給我們思考的東西:

王子說,他們所建造的,和將要建造的,他們做的,和將要做的,都是欺騙和謊言;他們思考的,和將要思考的,都是荒謬;他們這麼認為是因為他們害怕,害怕的人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他說他喜歡這樣,喜歡所有的東西都四分五裂,這是廢墟中的建設...對毀滅的單一情感是不可改變的、致命的,我們找不到憎恨和絕望的真正目標,所以我們帶著憤怒衝向我們遇到的一切...

9,最後,主人公的房東,那個無辜的鞋匠死在了垃圾堆里,也成了整部影片唯一一個被描述死亡的角色。而這個無辜者的死,成了一個黑色的標籤和無情的諷刺。然後主人公出逃、被抓、被精神病關進醫院。最後導演把一個緩慢的拉鏡頭用在了主人公身上,這個唯一的真理探求者、最有希望擺脫無知愚昧的人,也被一個這樣的推鏡頭推進了普世的背景板里。

10,影片的結尾是主人公的音樂家叔叔走在廣場上,馬戲團的車皮被暴動者摧毀,巨大的鯨魚趴在廣場的空地上,他走過去看著鯨魚的眼睛,走開了,停住又回頭看了一眼,還是離開了。這個時候濃霧降臨,世界越發迷茫混沌,那條腐爛發臭的大魚用空洞的眼睛注視著螢幕外的這個世界。

補充:全片時長兩個多小時,只用了39個鏡頭,所以不難理解我頻頻談到長鏡頭。長鏡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就像是一種語法和句式,其作用在這部片裡更加明顯,長鏡頭的緩慢凝滯能體現時代的斷裂感和人物的遲鈍思維的滯留,在直觀感受上,長鏡頭因為過去注重「呈現」而往往使人對這個鏡頭場景的用意進行更多思考,也便有了「長鏡頭就是思考」這種說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