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weet witch

2013-02-24 23:11:48

想像式性愛







  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寫《死亡詩社》的影評,讚譽的話已經夠多,批判的話也不少。我想是因為,我終於找到了一直想用的那句話的用武之地吧。



  終於有一部影片讓我不得不感慨:如果說導演是在前戲,那麼每個人都在假裝高潮。如果導演的性器官終於勃起,那麼每一個人都是陽痿。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又很rush hour的故事。觸摸尖銳的教育問題,終於讓我也明白,在大洋那頭的美利堅帝國也有一群這樣苦逼的學霸。說實話,也許是地域文化。我真的很同意卡麥隆同學的意見,這樣的古詩社有什麼意思?唱著歌伴著古詩的舞蹈,真的有夠裝逼文藝范兒,還不如同學的爆乳女神夠味,我想他們表演時也許在想:come on!讓我快卡這段吧!一停音樂就尷尬,好吧,我真的有些欣賞無能,所以原諒我的胡言亂語吧!




  其實導演想說很多,可是顧忌太多,反而攪壞了湯。即教你及時行樂,又教你在自我與生活的夾縫中學會滑頭和自鳴得意,這難道是在家擼片兒的宅男的真實寫照?既要保持昂揚的慾望,又要克制住頭腦,以免多年後有個小孩當著你老婆叫她「阿姨」,叫你「爸爸」。真的很同意紐約某時報的點評「遊走在危險的邊緣又巧妙地打著擦邊球迴環」。老師成了《厚黑學》的代言人,學生真的應了年齡的禮物,熱氣騰騰的青春總有一個容易衝動的興奮神經。



  這片兒讓大多數中國學生閉嘴了,讓各路公知開始批判教育體制。其實我們簡單來看,就是一個壓抑的群體得到了自由的思想,但是老師在一開始就表現出高潮的跡象,何嘗不是邪教?改變一種體制,若不是強迫,那一定是循循善誘的,這片兒我寧願是相信另一種觀點,就是急轉而上的改變,會導致死亡。




  不過結局我挺喜歡的,我喜歡戛然而止的結局,因為它帶來無數的可能性,基廷先生最後會離開?還是會拿著百家書重新開始激烈的春夢?電影子次潛移默化地洗刷看客的觀念,從來不敢大聲說話的在最後時刻率先站上課桌,熱愛演戲的尼爾大聲地說出他的愛好(不給演就給亡),似乎有了叛逆青春期的「詩人」努安達,有搖擺不定的皮茲最後也站上課桌,因為基廷先生幾句話點醒,同學們真是壓抑太久了啊,包袱抖完,塵埃落定。故事終於進行到了一半,完了,結果與逆轉結合在一起,也是夢想勵志片一貫的手法。






  我更喜歡《浪潮》,強制性的灌輸總是比自我啟髮式的洗腦,要來的更加可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