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西風獨自涼

2013-02-25 13:31:53

一代天驕


從14000本林肯傳記中脫穎而出的《對手團隊:政治天才林肯》,2012年改編成影片《林肯》:冷酷無情、不擇手段的偉人與他所從事的令人熱血沸騰的事業,清晰地勾勒出權謀大師、人權戰士林肯的奮鬥歷程,被《時代》雜誌譽為「史匹柏帶給美國的一堂公民課」。

影片始於1864年慘烈的詹金斯渡口戰役,戰後林肯與兩位黑人士兵的對話,表明雙方都在殺死戰俘,徹底解放黑奴的憲法第13修正案的重要性愈發突出。不在憲法層面上一勞永逸地消滅奴隸制,不僅愧對黑人戰士淋漓的鮮血,戰爭的正義性也無從談起,內戰的危險會隨時降臨。

林肯看上去像是條變色龍:時而認為奴隸制「對於黑人、白人與合眾國來說都是一種徹底的邪惡」,時而又「和其他人一樣贊成白人優越」。1861年內戰爆發,林肯總統向國會重申他無意干涉奴隸制,號召人們為國家統一而戰;一年後,林肯簽署《奴隸解放宣言》,結束了「所有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獨立宣言》與罪惡的奴隸制並存的尷尬歷史,師出無名的內戰(蓄奴州依據憲法第10修正案有脫離聯邦的權力)演變為一場解放戰爭。

政治是剛柔相濟的藝術,慣於此道的林肯,為了國家統一和廢奴的目標出爾反爾、合縱連橫,從來就不在乎、也沒有時間去在乎什麼流言蜚語。在等待戰報的緊張時刻,林肯講了一個獨立戰爭時期的段子:「把華盛頓的畫像放在廁所水箱上非常合適,現在整個世界都知道,沒有比華盛頓的眼神更能讓英國人屁滾尿流的了。」幽默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秉性、循循善誘的親和力,奇特而妥帖地繫於林肯一身。

為那些在大選中失去席位的民主黨議員免除後顧之憂,成為通過憲法第13修正案的關鍵。林肯在1865年第2個總統任期開始後,恰好有不少工作職位空缺。一個海事官員的職位,給了支持修正案的民主黨眾議員摩西•奧德爾;激烈反對《奴隸解放宣言》的眾議員喬治•葉門,一旦表示支持修正案,即被任命為駐丹麥大使。

反對奴隸制的共和黨人大致可以分為激進派、溫和派和保守派,務實的林肯無所謂什麼派,其派別由階段、時機決定。出身貧寒、嫉惡如仇的大富豪斯蒂文斯,堪稱國會最激進的廢奴主義者:「為了維護自由這座聖殿,勢必解放每個奴隸、殺死每個叛逆者、燒燬叛逆者的每一座宅邸。」林肯講了一個關於指南針的段子,試圖讓史蒂文斯收斂鋒芒:「指南針只能告訴我們方向,要是在途中深陷沼澤,知道方向又有什麼用呢?」

響鼓不用重錘。在議會辯論中,就憲法第13修正案的真正目的是否意味著種族平等,一向直言不諱的斯蒂文斯圓滑地表示:「它的真正目的是一切事物在法律面前地位平等。」民主黨議員斥其裝瘋賣傻,怒髮衝冠的史蒂文斯,小心翼翼地避開了陷阱:「你要我如何相信人人生而平等?我面前站著的這個渾身惡臭、道德淪喪、來自俄亥俄州的男士,不就是劣等人存在的證明嗎?創造他的人一定昏了頭,分不清他血管中流動的究竟是冰冷的泥漿還是鮮紅的熱血!即便是這個早該因背叛而被處死的人,即便他是如此一文不值、一無是處,都應得到法律的平等對待,這就是一切事物在法律面前地位平等的全部內涵。」

有人嘲笑林肯唯一的戰爭經驗是「黑鷹之戰」,那場戰爭唯一的流血事件是他拍死了一隻蚊子。事實證明,長袖善舞的林肯,「是美國政治薰陶出來的最有城府、最精明、最敏銳、最有遠見的政治家」:1865年1月31日,憲法第13修正案獲得通過,為143年後歐巴馬入主白宮奠定了基礎。斯蒂文斯評價說:「第13修正案是19世紀最為偉大的舉措,但卻是由美國最純潔的人用腐敗、教唆、走後門的方式實現的。」

影片的另一條主線,圍繞林肯的家庭展開。團結民眾為自由而戰的一代天驕,對家庭的裂痕束手無策。次子、三子的早逝,令林肯夫人阻止長子鮑勃參戰到了歇斯底裡的地步;血氣方剛的鮑勃,目睹一車傷兵的殘肢被倒進大坑,痛感無法與同齡人並肩作戰的恥辱。林肯夫婦大吵了一架,21歲的鮑勃總算穿上了軍裝,儘管他從未真正上過戰場。

內戰結束之際,林肯遇刺身亡,在美國儼然成了擔荷人間所有罪惡的耶穌。史匹柏的工作,就是給這位萬古流芳的聖人增添煙火氣,再現那些扭轉乾坤的政治細節。(媒體用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