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

猎杀本拉登/刺杀本拉登/凌晨密令(台)

7.4 / 320,101人    157分鐘

導演: 凱薩琳畢格羅
編劇: 馬克波爾
演員: 潔西卡雀絲坦 傑森克拉克 喬爾埃哲頓 史考特艾金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容貌見附件

2013-02-26 00:58:09

《獵殺賓拉登》——黑暗之戰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獵殺賓拉登》講述的故事可以被拍成一部典型好萊塢大片或者說是中情局招聘廣告式的爆米花電影。主人公瑪雅在大學畢業後加入中情局,主要工作是搜尋賓拉登的下落,經過漫長的搜尋最終在她的指引下擊斃賓拉登。但是在奧斯卡得主凱薩琳畢格羅的這部電影裡,這個「主旋律」故事得到了非主流的展現,沒有英雄主義,沒有理想主義,更沒有一部常規戰爭電影裡常有的暴力氣息和瀰漫的大男子主義,有的只是一個個普通人在這場無盡的追尋中所遭受的痛苦與煎熬。

特呂弗說過,你不可能拍出一部反戰的電影來,因為任何一部戰爭片都帶有能量和冒險的感覺,那最終只會令戰鬥看上去充滿樂趣。但是凱薩琳畢格羅的金像獎作品《拆彈部隊》做到了,半紀實風格的攝影、看似平淡卻充滿衝突的劇情、張弛有度的剪輯,作為一個女導演,畢格羅用足夠克制的鏡頭來窺探戰爭,為她贏得了六座小金人以及對前夫卡梅隆的完勝。四年後,畢格羅的《獵殺賓拉登》以一個中情局探員的視角來看美國的反恐戰爭,與充滿了未知的危險硝煙瀰漫的伊拉克不同,本片的「戰場」似乎更加隱蔽和寂靜,甚至最後那場對賓拉登的突襲也是在黑夜用帶了消聲器的步槍完成的,一切似乎平靜,但是依然顯現出的是戰爭對於人性的侵蝕。在影片的前一大半,我們看到的是一群無奈的人,面對著對手進行慘無人道的各種折磨卻依然無法得到可信的情報,面對著躲藏在山區的敵人完全無計可施,而且一不小心就落入圈套,這條戰線沒有多少硝煙但充滿著各種明槍暗箭。情緒的渲染在最後一段得到了恰當的釋放:中情局局長在餐廳走向瑪雅和她閒聊,她說自己一進入局裡就負責尋找賓拉登從未接到其他任務;在最後一個場景,瑪雅一人待在空蕩的機艙里,駕駛員說她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然而瑪雅只是繫上了安全帶,淚水湧出。她能去哪裡呢?在這漫長的歲月裡,追擊賓拉登的任務已經不僅僅是她的任務,而成為了她生命的大部份。無論你如何評價這場反恐戰爭的正義與否,誰都無法否認的是,沒有人是戰爭的真正勝利者,從一開始沒有畫面只有聲音的911到最後一個鏡頭瑪雅的淚水,都是無盡的戰爭的後果。

本片的英文名Zero Dark Thirty是軍事上的術語,就是指凌晨十二點半這個時刻,而本片是在賓拉登被擊殺之前就開始進入製作前期準備了,與其說這個名字是在說凌晨獵殺賓拉登的行動,更不如是在說這個時刻更是在暗指這其中的無盡的黑暗。戰爭從不論其名義上的所謂正當,都是人類文明的黑暗時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