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哈比人:不思议之旅(港)/哈比人:意外旅程(台)

7.8 / 875,892人    169分鐘 | 182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馬丁費里曼 伊恩麥克連 凱特布蘭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任原

2013-02-26 09:57:22

感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1年前,當一個哈利波特愛好者從影碟店租回一張魔戒1的槍版影碟,他只是聽說這個才上映不久的魔幻大片有很厲害的歷史地位,他從沒想到在之後的每部電影上映時他都會看上兩遍,連續幾年寒暑假都要留出一兩天把新入手的一套洗牌影碟在自家來次馬拉松,甚至是評論音軌都全部另外刷了一遍。11年後的今天,我都已經把以前的狂熱當做成長的花絮留在回憶裡時,甚至是首映幾天之後我才走進影院。但當聽到第一段旋律,第一句台詞,看到第一個面孔,我就不得不在心裡向這種回憶討饒了。

托爾金的書就像巴金斯謎語裡的時間一樣,吞噬著一代又一代人,彷彿是一個不可停止的承諾,讓造夢的人成為講故事的人,孩童成為了父母,父母在枕邊又把故事講進了孩童的夢。而彼得傑克遜則是世界上講這個故事最厲害的人。他像一個鐘錶匠一樣尊敬著它的來龍去脈和與這個故事有相同心跳的人,他拂拭掉上面的陳灰,調校著每一個跌宕起伏和喜怒哀樂,在每一幀上都將自己本人的熱情盡善盡美。我喜歡他對這個故事所有快與慢的呈現,表與裡的詮釋,情與非的表達。特別是在表現這個前傳第一部和正傳三部曲之間的聯繫時,他所勾畫出的那種宿命論般草蛇灰線,更是讓片子有了一種脫俗於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哲學。

今天是看的普通3D版,先零碎寫幾點本片的妙處,做個備忘,明天去刷一遍IMAX再擴充寫。

1. 以自敘體來開始這次的前傳三部曲,照應了正傳三部曲那段經典的「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由魔戒1開篇時間點的巴金斯來旁白讓人湧現了無數回憶,後面伊利亞伍德的出現更是讓人嘆息曾經的漂亮少年如今應該是靠化妝才迴光返照,不禁和鄰座同好唏噓不已。敘述的最後用巴金斯羽毛筆下的"The Hobbit"點出主標題,最後自然地把甘道夫引出並且扔出副標題「An Unexpected Journey」,開片的這一段不過10分鐘,但已經讓我覺得各種意義上的技術含量已經值回票價。

2. 演員。從SHERLOCK到OFFICE到銀河系漫遊指南,我對弗里曼的逐漸熟稔是循著如此詭異的路線,但絲毫不影響他的一出場便讓我產生的對其角色的認同。仔細想想,上述他的代表作似乎都有種角色上的共性,自然不覺得有任何唐突,況且弗里曼實在是個有魅力的演員,讓人討厭不起來。其他演員好多熟面孔,甚至是能聽懂甘道夫的飛蛾都讓人想說「好久不見,蛾君穿越十載,君可安好」

3. 彼得傑克遜十年多的修煉體現在了電影的剪輯上,本次的分鏡實在是有一種漫畫般的精打細算,每一幀的選擇都非常凌厲。預測導演評論音軌又有很多東西可講了。

4. Filmspotting說節奏太慢,我倒覺得這樣實在是讓人有沉浸感,甚至讓人滿足到覺得奢侈。像冰與火之歌一樣把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應該是所有原作黨的夢想吧。在情節推進上,彼得大帝也做的很好,雖然矮人集結巴金斯家的那段飽受非議,個人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其實因為原作的受眾實際上是定位在比正傳更低齡的人,所以童話和喜劇的色彩是很顯而易見的。霍比特人甚至比原作更像西遊記,反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游離於各路妖怪之間,剛出狼窩又入虎口(譯製字幕這裡翻得好地道,原台詞是"Out of the frying-pan, into the fire")。其他時候也張弛有度,對大家把握尿點的水平普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 塑造人物時導演對矮人眾的取捨很明顯,將首領以外的矮人們剝離開形成一個整體符號這個做法很明智。巴金斯和甘道夫是存在一種千里之外互相詮釋的關係,巴金斯被解構出來的愛與仁慈又在咕嚕姆的戲份里得到詮釋,非常豐滿。其中甘道夫對精靈女王說的對巴金斯的評價又和正傳眾甘道夫對弗羅多的勸告一擊兩鳴,也成全了正傳中咕嚕姆和至尊魔戒一起落入末日火山的因果論般的結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