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性福療程--The Sessions

亲密治疗/性福疗程(台)/圣手回春(港)

7.2 / 41,331人    95分鐘

導演: 班李文
編劇: 班李文
演員: 約翰霍克斯 海倫杭特 威廉梅西 夢恩布拉古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3-02-26 21:31:47

讓你死而復生的不是性,是愛


      話說性一直是我繞不開去的話題。上學的時候,我尤其鍾愛金基德的電影,覺得他的電影有著對於性慾的頂禮膜拜,而後接觸了阿爾莫多瓦的電影,也是一頭紮了進去。那時的自己總是期盼著類似於信仰般的電影能夠提供關於性的答案。然而結局是慘澹的,電影提供給我的答案無非是對性越來越混亂,越來越隨便。關於性相信很多人如以前的我一般沉淪其中而不得自拔,為此,我真誠期待透過這部深刻表述性的電影,加之基督教的信仰簡述下性得勝的秘訣。
    影片提出了一個很深刻的問題,就是一個身體癱瘓卻具有性衝動的成年人可不可以「婚前性行為」。針對這一問題,影片的答案顯然是贊同這一做法的。馬克通過告解,尋求,嘗試,經歷,感悟,終於通過這一經歷,感受到了「愛與被愛」,「無遺憾」的離開了人世。影片講述的不是一次特別的人一次特別的經歷,影片重點不在讓觀眾看到其中的過程,而是展示當事人在面對「婚前性行為」的思考,掙扎,感悟。單就影片表述方式,以及人文主題是值得肯定的,但回到「婚前性行為」這一嚴肅話題時,作為基督徒的我不得不有感而發。
     本來,這樣的性態度,性文化心理在社會中普遍存在,沒有太多值得爭論的地方,但是影片尤其強調基督教贊同此行為的態度與表示引起了觀者的注意與反思。起初,當馬克面對無處安放的性慾時,看到牆上的瑪利亞像時,反省著自己的慾望,當慾望越來越強烈時,他不得不向神父告解,承認自己的罪,並且詢問神父自己是否可以婚前性行為。經過思考,神父給予了肯定的答案。隨後,謝爾便以「性輔導治療師」的身份進入了馬克的生命,謝爾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種輔導,並不帶有淫亂的成份,便自然,輕鬆並且與丈夫共同探討馬克的進步。這樣擦邊球般的態度與潛移默化的影響漸漸的讓觀眾認可了謝爾的「我不是妓女」的價值觀。然而果真如此嗎?神父的認可是否就代表了基督教信仰認可這樣的價值觀呢?
    性慾是罪惡的嗎?不是!因為性慾本是神所賜的,是神的恩典,是神創造的奇妙。神將性慾放在人裡面,讓人透過性交享受,並完成性交的任務,讓人產生下一代。既然性慾是恩賜和享受,但為什麼會成為罪惡?為此,很多基督徒很痛苦,一方面覺得有性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又覺得性慾是罪惡。我們要認清邪情私慾與正情正欲的分別——邪情私慾是罪惡,而正情正欲是恩典。所以,慾望本身沒有罪,而是有罪的人誤用了慾望。
    《聖經》希伯來書里對性事有三句著名的經文「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因為茍合行淫的人,上帝必要審判」。因此對於對於婚姻我們理應抱尊重的態度,深知隨便上床是得罪自己、得罪對方,更是得罪上帝。聖經的教導是肯定的,在婚姻以外的性行為都不幪上帝的喜悅。若有人未婚,又覺得有性需要,則怎麼辦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青年人要學習聖潔的原理,等候神的時間去享受美好的性。婚前愛與性得勝的秘訣,就是認識到自己尊貴的身份,以及日益增長的對上帝的敬畏。
    回到馬克的處境之中,馬克有強烈的性需要,也深感自己尋求性輔導是罪惡的,他為此慚愧,恐懼,內疚。然而,他還是嘗試了婚前性行為,他看似享受到了性的美好。但影片也真實的表達了他的性缺失,肉體的性需要馬克是滿足了,然而他所需要的不僅限於此。馬克開始向謝爾表達愛意,透過文字表達更高一層的性結合的需要。影片終結點不在於性交的完成,而是馬克「死而復活」後的找尋真愛。我想忽視了這一點的觀者很大程度上曲解了創作者的用意,就是作為人類,性慾的需要是淺層次的,若沒有深層的男女之間相愛的靈魂的結合,性慾只能是邪情私慾。
   最後推薦唐崇榮牧師的「婚前愛與性得勝秘訣」給看完本文有一絲共鳴的朋友。http://www.fuyin.tv/content/view/movid/127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