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哈比人:不思议之旅(港)/哈比人:意外旅程(台)

7.8 / 877,062人    169分鐘 | 182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馬丁費里曼 伊恩麥克連 凱特布蘭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弘毅

2013-02-27 04:22:01

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處改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和很多人一樣,在聽說這樣一部內容不及《魔戒》十分之一的小書要付諸三部電影的時候,我感到很詫異,現在看來,實在是小看了編劇的功底。幾位編劇功底深厚,深諳原著精髓,取捨有道,電影效果非常成功。

現在就來談談令我印象深刻的幾處改編。

一、片頭背景交代。《魔戒》是一部宏大的故事,《霍比特人》卻是一則童話故事,背景不再宏大,這樣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要如何博得成年觀眾的欣賞?編劇首先安排了一個家破人亡的大背景:介紹索林的身世,使這個人物豐滿到成為三位男主角(另外兩位分別是甘道夫、比爾博)之一。《霍比特人》原著的男主角是獨一無二的比爾博,索林頂多算是二號男配(一號男配是甘道夫)。對索林身世的介紹加強了他的戲份。

二、莫瑞亞之戰。《魔戒》附錄中有交代索林父親隻身曾進入矮人古國莫瑞亞,最後死於半獸大軍團手中,並提及莫瑞亞之戰,但沒有說他們父子二人率領矮大軍隊前往莫瑞亞。電影改編索林子承父業,不禁讓我想起《魔戒》電影一開始介紹人類與精靈的最後聯盟在末日山前與黑暗魔君索倫的決戰。魔君殺死了人皇,It was in this moment, when all hope had faded, that Isduer son of the king took up his father’s sword. 在這個希望凋零的時刻,人皇之子埃斯德拾起了他父親的寶劍,砍下了索倫的手指。這是《魔戒》中的西方人類最為驕傲與輝煌的一刻,人的勇敢與無畏在依然懸掛在瑞文戴爾的一幅描繪這一場面的畫作中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霍比特人》電影呼應《魔戒》,安排索林接過父親的衣缽,令人動容。

電影中的大反派也在莫瑞亞之戰中登場,這完全是編劇的發揮,發揮得與整體劇情渾然天成。原著中提及這位半獸人時只是索林說「詛咒這個名字」,電影中則安排它成為殺父仇人,並為報索林的一箭之仇前來復仇。它的出現使影片多了一場追車戲的變形,眾矮人逃離追殺,相當刺激與精彩。

三、索林出場。原著中索林出場很狼狽,比爾博去開門,幾個矮人全部倒在門內一個壓著一個,索林被壓在最下面。體現他身份的描述只是他沒有像其他矮人那樣說 At your service! 電影安排他以另外一種更莊重的形式登場,讓人想起《魔戒》中對阿拉貢登場的改編。《魔戒》原著中,阿拉貢第一次拔劍即是那柄斷劍,這在文學作品中很有氣勢和戲劇性,但如果呈現在大螢幕上會顯得很滑稽,破壞氛圍。《霍比特人》既然要著力塑造索林,於是就以更為莊重的方式安排他出場。

四、比爾博的決心。原著中雖然說比爾博在旅途中時時都在懷念家的溫暖,但總的來說,當比爾博還和矮人們在聚會的時候,他的內心中就已經燃燒起了冒險的渴望,電影中則是多次被戳才踏上旅程,猶豫的成份更重,但他的改變也更大、更令人動容。甘道夫對他的激勵相對於原著並沒有弱化,但編劇著力創造了比爾博和索林之間的友誼,這份友誼對他的激勵異軍突起,是電影的一大亮點,是抓住了原著的精神所做的發揮。

原著中矮人們對比爾博這個門外漢的抱怨在電影中全被索林一人獨吞,基本上都是他在抱怨比爾博。電影中三次安排比爾博有逃離旅行的機會,一次是剛開始就不參加,一次是石巨人之後試圖離開,一次是得到魔戒後,其中第三次最為精到。原著中比爾博拿到魔戒後以炫耀的姿態突然出現在眾人面前,在電影中改編為之前他還想逃跑,可現在他隱身在眾人面前,索林在抱怨這位隊友,說他已經自己逃跑了,觀眾完全能感受到編導想要傳達的比爾博的內心鬥爭:現在又是一個機會,去還是留?比爾博選擇留下。一方面是他身上圖克家的血液(《魔戒》四位霍比特人中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圖克:皮平•圖克~),一方面是他證明白己的決心,他不想證明他就是索林口中的那種人,一方面是他與索林已經建立起來的友誼。關於這份友誼,伏筆有戰食人妖時,原著中是甘道夫出來救場,電影中則強化了比爾博的干預與周旋:他拖延時間的時候,只有索林一人體會到了他的用意。食人妖抓住比爾博,讓眾矮人放下武器時,是索林毫無顧慮地放下武器,他們的友誼已經快建立起來。

最後電影安排索林受重傷,比爾博奮不顧身前往搭救,徹底扭轉了索林對他的偏見,兩人相擁冰釋前嫌。(我忍不住腦補第三部索林戰死時場面會多麼難過……)

這四處改編最令我印象深刻,其他的不想了,動筆時只想寫一些腦中生動的印象~歡迎各位魔戒同仁粉絲圍觀暢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