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慾謀--Stoker

斯托克/私房吓(港)/欲谋(台)

6.7 / 114,491人    99分鐘

導演: 朴贊郁
編劇: 溫沃斯米勒 艾琳克莉希達威爾森
演員: 妮可基嫚 蜜雅娃絲柯思卡 德莫麥隆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中

2013-03-02 20:55:52

血腥長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視透劇透,沒看過的千萬別往下看。

朴贊郁進入好萊塢,肯定有諸多限制,但他還是獻上了一部典型的朴式作品。
影片再次體現他的超強電影語言功力。
幾乎全是視覺化敘事,大量的視覺細節挑戰一般人已經習慣的對白敘事風。
故事看上去很誇張,其實底下全有鋪墊。鏡頭關聯性相當強。

朴贊郁的牛逼之處,從來都在於他的「電影化」。
就是光看文字劇本,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影片的真實面貌。當然,米帥的劇本還是有不錯的基礎。
Stoker一定是部需要仔細"看與聽"的電影,光分析個劇情人物,或者只從字面上來分析劇情人物,容易表錯了情。一定要進入到視聽語言層面,看電影可不是讀小說聽故事會。至於一提到朴就要看什麼「重口味」的,我無語。
這部電影在視覺元素的對應、呼應與剪輯方面,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可以說,他以前的電影雖然玩得花,但在對應方面還真沒有Stoker這樣的大規模殺傷。

這部電影是講「女人成長」的,跟《金子》有點像,不過更暗黑一點。
幾乎所有的重要視覺元素,在影片中全都有呼應與雙層含義。
所以看這部片子,爽的不是看表面那層,而是看底下那層意思。
比如一開場——成長畫外音加一些看似小清新的鏡頭,尼瑪還以為是個小文藝范呢。
誰知道——看過結局的人都應該心底發寒吧,這就是視覺元素對應、甚至是反轉的力量。同樣的場景,完全不一樣的意義,完全體現成長主題。
昆汀的Django里也有血灑花的鏡頭,但只不過是炫一下場面。而這部電影的血花,出現在最後,與前面的小清新對應,簡直觸目驚心。意義上更進一步,場面全為劇情服務,這就是老朴客的特點,他不會無緣無故的渲染場景只是為了好看。

影片開始,就是撲面而來的大量視覺細節,絕不是無意義的,大多數都與女孩成長緊密相關。
老媽的上衣、父親的皮帶,還有叔叔的鞋,這些造就了女孩——每個細節都有意義吧。
比如女孩開始起水泡的腳,一方面暗示鞋子不太合腳,或許是小了——女孩在成長。而挑出水泡,也是暗示成長的痛楚。
花園裡的幾塊圓石頭,後面又有交待吧。
又比如樹上的盒子——盒子上的黃絲帶,都是後文重要的對應。
葬禮上女孩與老媽的鞋特寫,一個是女孩一個是女人。鞋子在這部電影裡有很重要的意義,貫穿全片。那雙蛇皮高跟鞋代表什麼,不言自明。
蜘蛛爬上鞋子,爬上腳,爬到下體……成長的誘惑與詭異。
老朴最近兩部都有點「戀足癖」,跟昆汀是一丘之貉。
喝的也對應:雪糕、紅酒,又是一個女孩一個女人。從吃雪糕到喝紅酒,成長元素。
傢俱方面,那架鋼琴,重要吧(女孩在那裡完成了一次性高潮);畫畫的鉛筆,用處多吧(包括鉛筆擦紙的聲音);老媽房間的佈置(尼瑪非正常的感覺與性格)。
聲音方面,也有大量的暗示性設計。
太多了,這片要截圖分析對應的話會截死個人。
但這也是影片的最大看點,跟隨一個又一個有趣的、神秘的、驚悚的視覺元素,來一次殘酷的成長之旅。

在關鍵劇情的講述上,老朴客祭起了拿手的時空剪輯,看得人眉飛色舞。
很少能看到導演這麼沉迷於這種方式:不斷在高潮位同時講述兩三個時空的事,閃進閃回大膽穿插。加上之前說的視覺元素的對應感,讓簡單的情節產生了複雜的多元感受。無論是電話亭追殺、樹林扼殺還是——我靠,那個小屁孩躺在沙地上的場景讓人渾身起毛。
比如女孩多次回憶與老爸狩獵,要等待獵物飛出關鍵的一刻再給予致命一擊——影片中女孩正是這樣完成了她的復仇。又是意義與場面的雙重對應。
電影的核心角色有三個,其中推動劇情的暗力是查理叔,但實際上,女孩與老媽的關係也非常值得琢磨。是體現主題的重要一環。
片子裡,女孩最後成長為女人。而一開始做為成熟女人的老媽,表現得卻更像個女孩,包括幾次表現她的嗜睡(又是對應)。這兩個人本該是同一個人,卻走了兩條不同的路。一個更文藝所以更無力只好逃避,一個更現實更能面對自己所以真正成長獲得自由。
整部電影的核心還是挺文藝的,但是「血腥文藝」,女性成長的姿態是冷酷而義無反顧的。
包括最後的字幕,隨著一滴血落下,一反常態從上往下出,印象中很少電影是這樣出片尾字幕的。

反正看點多多,又因為它影像的對應性,需要、也值得看第二遍。
Stoker整體想一遍,我覺得已經比較完整了。
反正,這片絕對能滿足朴贊郁的粉絲們。
至於不是粉絲的……愛誰誰吧。
另,女主表情的感覺也太「米帥」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