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推車的男人:夢想照不進現實
他是一個巴基斯坦人,一個人混在五光十色的紐約街頭,每天三點多就推著早餐車到街區上賣早餐,穿梭在曼哈頓的車流中,到達街角就開始擺弄咖啡、茶、甜圈,然後在晨光熹微中等待光顧自己的客人。
除了賣早餐,他晚上還拎著袋子向陌生人兜售毛片。他希望能攢錢買輛小貨車,從此出攤也不用那樣費力,他還希望能在布魯克林租一個大一點的房子。
即使在國際化的紐約,他依然保持著巴基斯坦人的裝扮,蓄著長髮和鬍鬚,難免給人留下邋遢的感覺。他沉默寡言,幾乎不笑,也從未有過激烈的情緒變化。
他曾經是巴基斯坦小有名氣的搖滾歌手,妻子一年前死了,留下一個連見上一面都很難的兒子。
他沒有什麼朋友,交際圈子僅限於幾個見面打招呼的路人甲。別人開著車兜風時,也偶爾喊著他一起出去,他沒有拒絕,想必他自己也害怕這種深刻的孤獨。
在冰冷的現實面前,他幾乎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個閃耀一時的歌星,所以當別人驚喜地認出他時,他只是愣了一下微微點頭,那段光鮮的日子對他來說好像忘記得雲淡風輕,或者是他壓根不想提起。
沒人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因為太木訥和不善於表達,很容易給人留下無趣的印象,這一點上他實在是太不會做人了,不知是生活所逼,還是本身性格使然。
有一天下班,他在路邊撿了一隻流浪貓,它快要死去,發出微弱的聲音搖尾乞憐。他把貓帶到自己的出租屋裡,給它餵食,撫摸它睡覺,就像照顧孩子一樣和它朝夕相處。然而可憐的小東西還是死掉了,他甚至連埋了它的能力都木有,因為紐約不允許公民私自埋葬小動物。他只能把它裝在黑色的袋子裡,丟進垃圾桶。那一刻他臉上沒有泛起任何表情,依然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就像其他電影一樣,導演總喜歡在劇情中添加點愛情橋段,當然這部片也不例外。但這裡的愛情太過於稍縱即逝、冷靜克制,以致於當女主出現時,也就鋪墊了會有怎樣的結局。不該對任何美好的東西抱有幻想,這是片中貫穿始終的基調。
女孩來自巴塞隆納,一雙大眼睛顧盼流連、清澈明亮,不施粉黛的她就像一隻跳脫的小鹿,遊走在行色匆匆的紐約街頭時,她卻明晃晃得美得有些刺眼。臉上始終帶著若有若無的笑意,一看就是那種對生活積極樂觀的人,不過也有可能是她太年輕、少不更事,沒有經歷過艱辛生活的大風大浪,誰知道呢。
她也是孤身一人蝸居在紐約的嫖客,在街角的書報亭里兜售雜志和香菸。她的書報亭和他的早餐點只有幾個街區之遙,有時,她會去他的攤點買咖啡或茶,他也會去她的報亭買香菸。
就像著了魔一樣,女孩被那個極度木訥、毫無生機的男人吸引了,也許是他憂鬱的氣質和神秘的身份讓她產生了興趣了吧,畢竟女孩子的愛情總是來得太突然,有時還毫無緣由,誰知道呢。
她試圖靠近他,給他溫暖。他卻像羞澀的少年般躲閃逃避,其實也不難理解,像他這樣一個連生活溫飽都無法保障的人,怎麼還好意思去渴慕愛情呢。屌絲不配擁有美好的愛情,這似乎是這個城市冰冷的宿命。
就是這樣,當愛情來臨時,他選擇理智地放手。沒有期望,也就不會有失望。我想他的選擇是對的罷。
當他正抱著存錢買車子的幻想時,他的手推車卻被盜了。這對他來說,無疑是最大厄運,但他並沒有表現出歇斯底里,只是憤懣地罵了幾句這個操蛋的城市,然後繼續滿大街尋找他的手推車。
看到這裡,我緊繃許久的情緒一下子宣洩而出,一如我所料,該來的終歸還是來了,導演不會放過這個倒霉的男人的,非得給他重重的一擊,才能更好的賺足觀眾的情緒。
所有的東西都離他而去,國家、妻子、兒子、深愛的搖滾、撿來的流浪貓、街頭邂逅的女孩、以及維持生存的手推車,但他又能怎樣呢?找個角落大哭一場?喝得爛醉如泥?抑或收拾行囊滾回巴基斯坦?他都沒有做,他只是沉默,靜待轉機。
電影到此戛然而止,不知道他最後找到他的手推車沒有,也不知紐約還會給他帶來怎樣的顛沛流離或者一線生機。如果他夠幸運的話,也許他還會推著那輛破舊的手推車,一次次輪迴般穿梭在紐約街頭,見面打招呼,點頭微笑,卻從來不敢有任何情緒。
生活本就艱辛,牢騷抱怨只會徒增傷悲,有時候還是閉嘴沉默的好。
紐約,世界上太多人神往的地方,削尖了腦袋也希望自己能紮根立足的地方,無論是美劇裡的紐約,還是電影裡的紐約,呈現出來的往往都是紙醉金迷、光怪陸離,充滿著天堂般的夢幻色彩。這部電影,擊碎了紐約長久留在我心中的錯誤烙印,世界上大多地方且如此,美國的紐約,一如國內的北京,一座夢想與現實並存的冰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