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孤星泪(港)/音乐剧悲惨世界电影版

7.5 / 349,370人    158分鐘

導演: 湯姆霍伯
編劇: 維克多雨果
演員: 休傑克曼 羅素克洛 安海瑟薇 亞曼達塞佛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厚德載物

2013-03-04 06:21:18

《悲慘世界》影評


       改編名著需要承擔風險,表現出原著所具有的神韻本就已不易,導演還必須拿出自己的東西,也即二度創造。雨果的《悲慘世界》去年又被改編了一次——湯姆庫珀將它改編成了音樂電影。
人文社的《悲慘世界》三大本要一千多頁,將這樣大的資訊量壓縮成160分鐘的電影,可以想像提煉原著的精華有多大的難度,湯姆庫珀成功了。
       摒棄細節——這些細節在原著中多被雨果用來表現人物的情感波動與撞擊,在電影中取而代之以或悲壯或憂鬱的演員唱詞。影片一開始向我們呈現的就是百千做苦役的縴夫拉大船的畫面,伴隨著沉重的鐵鏈撞擊聲,苦役犯怒吼出悲壯的「Look down! Look down」。「Look down"兩個詞在影片中還將出現兩次,它是底層民眾向殘暴的上層統治者的怒吼聲。雨果用大量篇幅寫法國大革命前夕的社會氣氛,導演只用了幾句怒吼的唱詞。改變小說,不得不拋棄原著中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在原著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為了壓縮篇幅不得不這麼做。問題在於拋棄那些東西,在影片中又如何將所拋棄的東西附帶的意義和價值補齊。舉一個失敗的案例就是《白鹿原》。原著中朱先生是傳統宗法制的代表,影片剪掉了朱先生,卻沒有用別的方式將宗法制的消逝展現出來。當然,《悲慘世界》的壓縮也非盡善盡美,細節被拋棄的過多,讓人物感情的波動有時顯得太快,就像剛爬出東非大裂谷就站在了珠穆朗瑪峰頂上。
      音樂電影的唱功我的標準只有《歌劇魅影》。與《歌劇魅影》對比, 《悲慘世界》的唱功並不盡如人意——馬呂斯與珂賽特的愛情部份,曲調情感顯得乾澀,甚至整部影片中所有獨唱,情感都有些乾澀平淡缺乏感染力。不過合唱部份很出彩,無論是苦役犯的怒吼還是大革命的激情,都頗富感染力。當馬呂斯在愛潑寧的指引下去見珂賽特時,導演讓兩種情感同時發聲,馬呂斯與珂賽特表達著他們的濃情蜜意,愛潑寧卻在一邊忍受著心愛之人馬呂斯的無視,暗自落淚。這樣的情感對立在聲音的碰撞中變得尤為激烈。
      《悲慘世界》是寫大革命前夕法國社會的史詩性著作,也是冉阿讓個人的一部精神救贖史。在歷史的浪潮中尋找個人的蹤跡我想也是雨果想要表現的一個主題,導演表現出了這個主題。影片開頭隨著縴夫的眾人怒吼,鏡頭也慢慢的拉到了一張剛毅的臉上,他就是冉阿讓。整部影片給予法國社會的鏡頭也一點不亞於主角,同時也讓警察沙威如影隨形做惡法的代言人,冉阿讓與沙威的恩怨也就是冉阿讓與惡法、與社會的恩怨。
    去年有一本書很紅火,與影片也有些關係,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推進政治制度改革,避免暴方式革命也成為了當下很多公知拿來憂國憂民的話題。影片中革命者們高唱著一首歌,作為我的結尾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