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蝶漫舞--Black Butterflies

黑蝶漫舞/黑色蝴蝶

6.2 / 1,871人    100分鐘

導演: 寶拉凡德奧斯特
演員: 魯格豪爾 連恩庫尼克森 卡莉絲范荷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13-03-04 07:07:54

《黑蝶漫舞》:我無法駕馭我的命運,只能與它合作


(芷寧寫於2013年1月31日)
    「……
    死亡證明了活著有多虛假。
    勸君忘了正義,世上沒有這種東西。
    忘了手足,都是雲煙一場。
  忘卻愛情,它全然沒道理。
  ……」
影片伊始大量引用了主人公、南非女詩人英格麗·瓊蔻的內心獨白,以簡明扼要又充滿感性的方式,提點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讓觀眾對這位早逝的女詩人有個猶如遠觀般的大致印象,又將英格麗那異於常人的敏感善思及不安和恐慌,以簡略卻不乏深度的方式呈現出來。
可以說開片的這種哀慟而感傷的基調一下子將觀眾拉到了英格麗·瓊寇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彷彿毫無預警地進入到一場無法預演也無法復排的劇目中。而生命在此時也彷彿一條橫在兩處懸崖間的繩索,摸索著勉強走過去很危險,停在中途也危險,顫抖也危險,停住也危險,這種危險、不確定以及種種不祥的境況便以一種令觀者感同的體會模式再現了出來。
不論光影捕捉過多少千里浮華萬里深海,再現詩人那稍縱即逝的心境體會總是比較難的,彷彿要在靜默的落花中覺察那一秒鐘的凋落之痛,又好似在易碎的心悸中覓得那一脈灰飛的激越。自簡·坎皮恩執導的講述詩人濟慈情感生活與不多時日的影片《明亮的星》之後,《黑蝶漫舞(Black Butterflies)》的出現令人期待,該片似乎也可算作近年來講述詩人心境的較好作品,而這兩部影片的導演都是女性。
許是女性觸覺纖細的緣故,本片導演寶拉·范·德·奧斯特用豐富動人的電影畫面將那些難以刻畫的微妙感受置於螢幕中,令觀眾彷彿看見了那些流淌的字句、那些難以把握的情緒流轉,而其中的愛情陣痛、親情壁壘等種種情感糾葛更是呈現得細膩而敏銳。
作為一個追求獨立、崇尚自由又才華橫溢的年輕女性,生在彼時充滿種族隔離之痛南非的英格麗是不幸的,那高壓嚴苛的政治文化桎梏令她窒息,她的心靈自由如蝶,卻無奈被現實的繭重重束縛,似乎連破繭而出的機會都差點被專制的父親扼殺。而英格麗生於彼時的南非,對該國的文學藝術而言是幸運的,彼時的種種不公種種殘酷種種迫害,都激發了英格麗的纖敏,令她寫出了諸如《尼昂加死去的孩子》這樣優秀的詩作,一如蘇珊·桑塔所說:「一個作家,處在文化的演進和彼此的互動中,是對活著和瀕危的歷史做出恰當的回應。」
在女詩人的生命歷程中,幾個男人幾乎影響了她的一生,也毀了她的一生。身為南非文化高管的父親,彷彿一座壓抑的山一直橫在英格麗心中,而片中父親的這個形象很具代表性,對家庭而言,他是缺乏溫情的一家之主,是簡單粗暴的父親,對南非文化界而言,他是將一切自由美好之聲變瘖啞的強勢權貴,對普通民眾而言,他是種族隔離制度的頑固捍衛者。英格麗在活著的時候幾乎都在對抗父親的影響,可她又往往陷入想獲得父親認可的困局。
一邊想要逃離,一面又渴望親近,英格麗在這樣的矛盾糾結中不斷徘徊,讓她的身心備受煎熬,加之一個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前夫,這樣的生活幾乎將她活埋,於是她叛逆,她掙扎,她放任、她自虐……無法和頑固強勢的男性世界達成共存,這似乎也是英格麗和幾個情人都以仳離收場的原因之一,而英格麗對愛孤注一擲的態勢又往往令男人生畏,於是,敏感而決絕的愛,換來的是心靈破碎、滿身瘡痍和聲名狼藉。
在影片《黑皮書》中領略過卡里斯·范·侯登出色演技的觀眾一定不會詫異於她對英格麗這個角色仿若深入靈魂般的表演,焦灼而不羈的內心,纖細而瘋狂的神經,侯登演出了女詩人詩性的一面,也演出了她女人的一面,其中後者因前者敏感多慮的特質,而顯得更為悲慼。如,當英格麗兩次為了已有家室的情人獨自墮胎時,那種出離於常人的痛徹乃至看上去麻木的狀態便浮現在侯登臉上。再如,當獲文學獎的英格麗去見父親,卻只得到父親的鄙視羞辱時,那信心和自尊瞬間瓦解的痛楚便被侯登以最細微的表情變化再現出來。
影片中常出現大海的畫面,大抵因英格麗人生中的重大事件都和這片海有關的緣故:年少時,赤足的她從潮汐中帶著一裙兜的魚奔回家,接著奶奶去世,她被父親接走,開始了她叛逆而痛苦的成長期;離異後的她在海中游泳遇險,那個救起她的作家成了她的情人,這場苦痛的愛戀影響她至深;最終,她選擇在一個有風暴的暗夜走向大海……這短暫而瑰麗的一生就彷彿對抗命運浪潮的一生,當週遭的一切對一個人而言,已是難以調和的噩夢,那麼唯余的生命,儘管拿去。
   「我無法駕馭我的命運,只能與它合作,從而在某種程度上使它朝我引導的方向發展。我不是心靈的船長,只是它鬧鬧嚷嚷的乘客。」(語自奧爾德斯·赫胥黎)
(雜誌約稿,勿轉)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3483788_h.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