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13-03-05 04:47:06

《林肯》:亞伯拉罕護憲記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2項提名,最終只收穫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藝術指導兩個獎項,史匹柏算是第85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最失意的人之一了,但這並不能抹殺《林肯》一片的藝術價值,在很多人看來,《林肯》在成熟度和導演技法上都要高出《逃離德黑蘭》一籌,但是,誰知道呢,史匹柏手裡畢竟已經有了兩尊小金人,近年來執導的《慕尼黑》《戰馬》又接連獲得提名,對於這樣一位奧斯卡的常客來說,或許很難讓人驚喜,由此而落敗,也是史匹柏高處不勝寒的真實寫照吧。

三獲影帝的丹尼爾·戴-劉易斯得獎幾乎毫無懸念,他塑造的林肯形象和手裡的三尊影帝小金人都已經彪炳影史,教科書級別的表演已然讓同儕難以望其項背,也給這部傳記片夯實了主心骨。

《林肯》僅僅把視角對準了亞伯拉罕·林肯生命中最後兩年,集中敘述了林肯力推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通過的故事。可以說,憲法奠定了美國的立國基石,短短的7條規定,構成了200多年的美利堅立國之本,美國人很重視憲法的穩定性,不會輕易修改,只是通過憲法修正案的方式,對憲法原始條款進行解釋和補充(迄今共有27條憲法修正案)。在《林肯》一片中,林肯念茲在茲的大事,就是力推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的通過——其內容正是關乎奴隸制的廢除,而林肯也正是通過憲法修正案來維護憲法的尊嚴。

在南北戰爭中,林肯曾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不過這份法律文書並未通過正常的法律流程認定,林肯自己也認為,總統並不具有憲法授予的解放黑奴的權力,《解放黑奴宣言》只是自己作為軍隊總司令頒布的一項戰時命令,因而在戰後很有可能因違憲而失效,所以,林肯在戰爭接近尾聲時著力推進廢除奴隸制的條款作為憲法修正案被國會通過。

劉易斯版的林肯很愛講段子,每當有事情發生,他總是習慣性的先講個小故事,從《聖經》或莎士比亞戲劇里引個典故什麼的,除了恰到好處的幽默,林肯是略顯虛弱且文質彬彬的。史匹柏把主要的政治戰場放在了眾議院,帶有傳奇色彩的激進廢奴主義者、眾議員撒迪厄斯·斯蒂文斯成了影片的二號人物,他的激進態度甚至讓林肯不得不以退為進,但斯蒂文斯最終還是跟林肯形成了有效的呼應,從而讓共和黨牢牢掌控著這場政治戰役的關鍵節點。

作為「再造共和」的美國總統,林肯也充分顯示了他雄才大略的一面,一俟認準戰略目標,便會齊集全部力量來實現之——作為新生的共和黨的第一位總統,林肯開始指揮一場「賄選」戰役,不惜封官許爵,從政治對手民主黨議員那裡搜集選票,以利修正案的通過。其間,林肯充分發揮了他的政治談判和妥協藝術,沒有簡單的劃分敵對陣營,既維護了聯邦的統一,也想法設法的避免北方陣營的內部份裂,用「干髒活」的態度贏得了足夠多數的民主黨選票。

史匹柏還見縫插針的刻畫了林肯的家庭生活,他跟「悍妻」和愛子之間的關係,以及他與幾位主要助手之間的工作交往,都被劉易斯舉重若輕的展現在了大螢幕上,影片的基調是陰冷、緩慢的,也正符合這場政治鬥爭的調性。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除了《林肯》,好萊塢還貢獻了《吸血鬼獵人林肯》和《林肯大戰殭屍》兩部電影,看來隨著歐巴馬的當選,這位解放黑人的偉大前輩在大眾文化里也空前火熱起來。當然,後面兩部都只能算是B級片,不能跟「登堂入室」的《林肯》相提並論。

為了通過廢除奴隸制這麼「光輝」的憲法修正案,林肯居然用賄賂的手段來「收買」選票,是不是有點齷齪?不過,充滿著利益算計和爭吵、折衷、妥協,為了通過陽光下的法律流程而在暗地裡完成政治交易,這不正是憲政的本來面目?

(刊載於《中國新聞週刊》2013年第7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