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孤星泪(港)/音乐剧悲惨世界电影版

7.5 / 349,370人    158分鐘

導演: 湯姆霍伯
編劇: 維克多雨果
演員: 休傑克曼 羅素克洛 安海瑟薇 亞曼達塞佛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尚茫

2013-03-05 23:14:16

作為悲慘世界書迷、影迷、音樂劇迷,還是寫一些東西給這版《悲慘世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去電影院看了悲慘世界。壓著進場的最後一分鐘買了票,買票的時候邊上的一個女的很不解的語氣的問了一句「怎麼會去看悲慘世界的」。我沒有理她。售票員打開選座頁面,一眼看去大概只有4個位子已售出。心裡不免咯噔一下。感覺看的影廳不是最好的,沙威自盡的一段聲音還bug了好幾次。影片的放完亮燈,其他人都走了。我想聽完片尾曲,工作人員已經開始沒好氣的看著我。當聽到《master of the house》剛開始的那段的時候,工作人員終於忍不住來趕人了。

     是一次絕佳的影片,卻不是一次絕佳的觀影體驗。一部奧斯卡獎的作品,聽說在台灣都是票房冠軍,在大陸卻遭遇這般慘境。這部最佳音效的作品,理應在音響效果最好的影廳播放。其實我原本想看imax的,當我知道所有的imax廳都給了霍比特人,悲慘世界一個廳也不留的時候,就預感到這次觀影必然是一次小眾的體驗。姑且我可以把這次的原因歸作(大陸音樂劇氛圍不好/排片上遭遇霍比特人太強/網路盜版先行/週一不是高峰期……),但實際上我還是更多地體會到國內觀眾的浮躁和膚淺。實際上,奧斯卡很多作品,《國王的演講》《藝術家》《一次別離》等等,都不是商業片,卻都是值得細細品味震盪人心的好片,而且只有在電影院裡能夠得到最好的體驗。何況《悲慘世界》真的,真的太精彩了。

     其實,我也是忍不住先下載了盜版嘗鮮,但看了一半就打住了。因為我認定,這部電影的「第一次」我得交到電影院裡,不然我會終身遺憾。

     我知道寫這篇文章肯定會很主觀不客觀的。不過這樣也好,就算是主觀感受吧。先說說我和雨果和《悲慘世界》是有淵源的。雨果是我最愛的小說家,他的小說我能找到的都看過了,甚至還看過他的畫冊…在我眼裡他是個全才。看過我自己的微電影的同學可能會注意到我的英文名叫Victor Chan。這個Victor就是Victor Hugo是一樣的。其實我現在還不清楚這個詞到底算個法語名字還是英語名字,但我就愛這麼用了。

    《悲慘世界》我初中第一次看就愛上了它,雖然很厚,我也看了三遍多。看得更多的卻是悲慘世界的影視作品。我曾經如饑似渴地找過各種悲慘世界電影版本,最早的大概是30年代的。有的版本真的很難找,各種論壇看到了或者搜到了就下載了,就算現在讓我把這些版本都找全估計也困難了。加起來看了大概有6、7個影視版本,還沒算上日本動漫《少女珂賽特》和電影《新悲慘世界》。在這些版本的比較中可以說我上了小說改編電影的第一課,這些版本都是各有長短的,我能直觀感受到哪些段落好看哪些段落精彩哪些段落弱,可是我遺憾從沒有看到一部完美的彙集所有長處的作品。

    高中的時候接觸了悲慘世界音樂劇,那時是十週年版,非常喜愛。那時我就把音樂劇全套劇本作為英語閱讀材料,一度全部背下來,還曾經翻譯過好幾段經典段落。所以直到今天,我也能不看字幕背唱出大部份音樂劇段落。雖然喜歡音樂劇,但其實音樂劇對也是對原著有很多改編的,很多段落我並不滿意,小說里很多有戲劇性的東西,音樂劇里不在了。那時我就在想,《悲慘世界》版本雖多,但還從沒有人拍過音樂劇版的電影呢。有沒有一個導演能夠拍音樂劇版電影,並且把小說的精彩橋段也融入其中,來一個小說、影視、音樂劇三種藝術形式的一個融合呢?如果沒人做,我甚至夢想自己將來有一天有機會可以做。

    大學時修了音樂劇課,可以說第一時間下載到了悲慘世界二十五週年版的音樂劇視訊。可以自信的說,當時可以說一般人即使想搜也搜不到。因為當時才剛出來,我百度了很久也沒有任何地方公開有的下載。最後在一個音樂劇交流的論壇一個很隱秘的版塊里搜到了一個連結,用一個只有悲慘世界迷才能看到的代碼:「24601.avi」

   不久後,我就聽說了獲得奧斯卡獎的《國王的演講》的導演湯姆霍伯要拍音樂劇版的《悲慘世界》了。當時不知道有多興奮了。可是湯姆霍伯的創作理念會不會和我的高中時候的一樣。這部電影到底最終出來會不會讓我依然遺憾,我不得而知。

   今天我才可以斷定這部電影是神作。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之前曾不經意看過一個理論,說是這個世界上,也許在另一個角落會發現一個和你靈魂一模一樣的人。我感覺湯姆霍伯也許就是這樣的人。這樣說可能有點大言不慚,但他做了我高中時就想做,或者說就渴望看到別人按照我的創作理念做的一麼一部影片。是的,它將小說、影視、音樂劇三種藝術形式的完美融合了。

    原版音樂劇對原著的改編我頗有微詞的有好幾個地方。

    大的段落有兩個,第一個是小說里冉阿讓去旅館拯救珂賽特的段落,起承轉合,真的無比精彩,而音樂劇忽視了很多細節,刪減了bargain的很多內容,以致於弱化了珂賽特的遭遇,降低了戲劇衝突。電影版雖然因為歌詞限制,不能將小說完美還原,但是卻做了最大程度的補救,關鍵人物愛潘妮的幼年形象提前出場,關鍵道具洋娃娃也亮相,最後沙威的出場和德納第夫人的對話也增加了戲劇感。

    第二個是結婚的時候,德納第夫婦大鬧會場。音樂劇版沒有體現出德納第夫婦那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戲劇感,只是注重了喜劇效果了,德納第唱著歡樂的歌曲順利地在舞會騙吃騙喝,把主題引向了「像我這樣的人到處都會存在」的層面。電影版卻改動了台詞,展現了德納第夫婦的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有我期待了很久的那一拳,呈現了原著。而偏歡樂風格的喜劇唱段在他們邊被人抬走的時候邊唱出,具有電影特有的反諷感。

    其他的微小段落主要在銜接上。比如看音樂劇版本的時候,你可能不能理解,為什麼明明冉阿讓是釋放了,沒犯別的事,沙威依然要抓捕他。你也可能不會理解,冉阿讓帶著珂賽特逃到巴黎,接濟他的是誰。電影版就在銜接上做的更好。

    電影版對小說有了大量的還原,卻也剔除了小說里不符合現代劇作審美的部份,略過了一些可說可不說的部份。比如你看電影的時候也許不會猜到,伽弗洛什也是德納第夫婦的兒子,但其實完全不用交待,而且原小說讓這麼多關鍵人物都是德納第一家的本來就有些過度理想化了。比如你看電影的時候不會知道,那個被壓在車底下被冉阿讓救的那個男的,之前處處和冉阿讓市長做對,冉阿讓卻不計前嫌救了他,給他的心靈帶來的轉變不亞於卞福汝主教給冉阿讓帶去的。比如冉阿讓把馬呂斯拖進下水道,看著錯綜複雜的下水道,你也不一定會立刻耳邊響起雨果原著裡的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比如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彩蛋式的安排,雖然觀眾看不懂,但對於熟悉悲慘世界小說或者音樂劇的考據黨來說卻是極大的享受。比如說巴黎起義的時候廣場那隻巨大的假大象,比如主教的演員是十週年版的冉阿讓,比如那堆妓女里能找到十週年版的德納第夫人等,比如愛潘妮是原版音樂劇演員……

    所以可以說電影完美呈現了both音樂劇and原著。回想一下吧,每個人物都不是閒筆,主教、冉阿讓、芳汀、沙威、珂賽特、馬呂斯、愛潘妮、伽弗洛許、德納第夫婦,每個人都會給你不同層面的感動點、笑點、哭點、激動點……你還能指望多一些嗎?

    要說電影有沒有不足,當然是有的,但都是適當的取捨。比如唱歌部份,多為獨唱,有的甚至不切鏡頭,這對於習慣了高速剪輯風格電影的觀眾肯定不適應。有時我也想,要是冉阿讓在唱「i'm reaching but i fall」的時候,剪輯一些他受苦的鏡頭,或者芳汀在唱「he slept a summer by my side」的時候能剪輯一些關於她之前遭遇的哪怕幾個鏡頭,也許都會更好。但如果這麼做的同時,我們又怎能欣賞到安妮海瑟薇在一個不間斷的鏡頭中能適時掉下眼淚,適時哭中帶著笑,適時收住哭泣,適時在啜泣中唱歌,而在唱詞結束平靜下來的這樣無比精湛的演技呢?除了演技,這麼多冷靜的長鏡頭,也顯示出全片的寫實風格,這樣的取捨也算是得大於失了。

    電影的音樂絕對是創造了音樂劇的一個新時代,可以說重新定義了音樂劇電影也不為過。所有的唱段都是現場實錄而不是前期對口型後期才在話筒前唱的。我一句比喻來說,就是好像真的創造了一個用唱歌來說話的平行世界。所有演員,唱歌就是說話,對演技要求高的同時,唱詞就更有了感情,斷句有更貼合劇情,有了說台詞那樣的語氣。

    最後,對全片唯一的一點遺憾是,冉阿讓快死的時候唱的「god on high」沒有唱出理想中的感覺。聽聽二十五週年版本結尾,本電影裡主教唱的版本,真的感覺天壤之別。但是,畢竟片子裡大多人都不是專業歌手。想想吧,雖然比不上專業音樂劇演員,但這些明星大腕們他們都超常發揮了唱歌水平,在絕大部份的唱段沒有給我違和感,反而有感動有驚喜,用歌詞的話說就是「let the beating of the heart, echo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聽得我熱血澎湃熱淚沸騰也不為過。我在聽覺上已經滿足了。

    幾乎完美的悲慘世界。one of my best moments in my life。



最後還是要吐槽一下字幕。字幕翻得太通俗了,所以原來英文的很多韻律上的東西就喪失了,一些英文的幽默也沒有翻譯出來。更讓人遺憾的是,很明顯有的地方故意漏翻,歌詞唱了別的句子,翻譯還是停留在上句不動。故意漏翻多是避免了一些翻譯者認為敏感或者不雅的東西。但我真想說,翻譯者真認為觀眾的承受能力都那麼低嗎?我印象很深刻的是master of the house的唱段,德納第夫人反諷德納第的時候,漏翻或歪翻了很多。在諷刺「我以為我會嫁給了一個王子結果……他就是a lifelong shit」這句話就徹底給忽略了。本來是個很好的笑點,卻人為漏掉了。接下去還有,「he has no much there」本來就是很粗俗的一個諷刺,指著德納第的下面說他那裡沒什麼東西,結果翻譯卻讓我傻了眼,翻成了好像是「銀色小鋼炮」還是什麼的(銀樣蠟槍頭)。接下去還有很多地方,根本可以很直白的把那種底層人士的粗俗幽默給翻譯出來的,卻感覺全無,連撅起他的屁股(ass)也非得翻成「撅起他的臀部」……感覺這次的翻譯真的沒有做到信達雅。當然,翻譯也有好的地方。這次的字幕終於不是萬年居在最下方了,會配合畫面讓在畫面偏左或者偏右的位置。這是一個進步。



(文末有一個比較大的更正……樓主在強大的熱情驅動下,特意去了倫敦西區看了音樂劇版的悲慘世界。是的,就是這麼機緣巧合,恰好有了機會,就去了。所以我發現我對悲慘世界音樂劇的有的看法是有誤的,現在網上能看到的10週年版和25週年版其實更像是紀念活動的演唱會,而平時上演著的音樂劇也是邊唱邊演的,而且一些動作,道具,佈景,舞美,轉場方式,簡直華麗至極。而文中主要的錯誤就是冉阿讓救珂賽特一段。我原以為愛潘妮幼時的提前出現,以及洋娃娃的道具是電影根據小說新加入的,但實際上原版音樂劇就有了,而且愛潘妮對珂賽特的情感線在音樂劇里更加豐滿。加入了愛潘妮趾高氣揚的對著珂賽特炫耀,以及幫著母親一起趕珂賽特去打水的橋段。長大之後,愛潘妮見到珂賽特,唱詞中也有,為什麼會是你,我們一起長大,我當時怎麼樣你當時怎麼樣,可現在……具體記不清了,大致內容就是這樣。感覺這條情感線更加完整,而愛潘妮這個人物也顯得更加動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