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0 05:55:00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發誓聽到莊士敦說「這孩子的媽媽死了,都不讓他去看看呀!」的時候我哭了。並不是那時候我脆弱,現在我想起來仍然想哭。
我不是在同情這個失去國家和家族統治權的皇帝,也不是在同情一個被傀儡的帝王,甚至不是在同情這個缺愛的兒童。我是沒有這些感情的。
前一半中那兩個孩子長得極像今天中國民間的孩子——我是說不是像今天一樣營養過剩的白嫩的城市孩子,而是像兩個在泥土里長大的沒有見過世面的農村小子,他們的談吐、趣味以及脾氣無一不透露出這一點。但他們是皇家的子弟。溥儀和溥傑,大清王朝的末代皇子,看起來竟不過是鄉間田地裡的頑童(我是相信這部電影的寫實性的)。這也難怪,今天我們用現代文明的眼光去評價他們的言行,我們今天的禮儀是商業社會的準則——尊重、舉止得體以及自我表現。這也是西方文化的滲透,並不能說明什麼。我只是想說,這兩個孩子如此像中國曾經所有的孩子——恭順,懷疑,欲駁無詞,欲哭無淚。
我曾見過一篇文章討論中國古代教育。它把古代的教育模式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的是皇家教育,以培養未來的皇位繼承人為目的;第二級的是世家大族或者書香門第,教給他們的子弟的是傳承的貴族禮儀以及為官方式,他們將來至少要成為上層官員;而第三等級,即最低等級,就是貧寒庶族,這一級的教育旨在通過科舉考試實現階級爬升。在這其中,貧寒模式無疑是我們最熟悉的,至今諸多勵志讀書的古事都來自這一階層。但是我想,以培養皇位繼承人為目的的皇家教育,不僅僅是教育,而且折射了中國統治階級對於治理國家的態度以及整個國家既往開來的教育和處事理念;或者反過來說,統治,就是對國民的教育,包括宣傳、獎勵和懲罰手段。這不僅包括皇族的長輩對待這些皇子的態度、皇家教師傳授的知識,甚至還有皇族子弟接觸的每一類人——比如浦儀聽到他的生母死了之後想出宮去探望的時候,走到宮門前,那些守衛見到他要立正,目送他走向門,但當他要接觸門的那一剎那,立刻飛跑著過去把宮門關上。我就納悶了,為什麼在他朝宮門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他們不直接跟他說他不能出去呢?厲聲斥責換來的是無聲的跪拜,這份畏懼和反向的權力會給浦儀心理造成多大的壓力,會給一個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扭曲,這是看不見的,所以就是沒有人在意的。
有沒有覺得這一幕很有象徵的意味:你在一個範圍內是自由的,任你想做什麼,但你若越出一步,它不會用語言提醒你——因為它不需要跟你講理,它只要行動,拔除你的所有力氣,讓你在絕望中明白這是什麼樣的力量對比。體制裡的人,就像那隻被摔在門上的小老鼠一樣,不過就是一塊爛肉。
我們為什麼不在勢均力敵的氣場上講道理?
我想起每一個中國孩子。想起他們迷惑的眼睛,無助的淚水,申辯的嘴唇,揮舞的胳膊。我想起他們沒有能力選擇的人生,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沒有力氣行進的道路。我一直想問,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一代一代人的良好的習慣傳遞下去,讓我們每一代人在想起「傳統」二字的時候滿臉驕傲滿心敬意。如果那是我們的傳統,比如教育的文化的經濟的傳統,比如當孩子們問起的時候父母會回答,當孩子們困惑的時候會有成人來解答,當孩子們明顯覺得那是錯誤的時候會有人來理睬,而不是砰地一聲關上大門。建立良好的民族習慣是歷史性的革命,而維持和傳承良好的民族習慣就是一代代人口耳相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