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亞果出任務--Argo

逃离德黑兰/

7.7 / 639,432人    120分鐘 | 130分鐘 (Extended Version)

導演: 班艾佛列克
編劇: 喬舒比爾曼 克里斯泰瑞歐
演員: 布萊恩克萊斯頓 班艾佛列克 約翰古德曼 可莉杜瓦 亞倫阿金 泰特唐納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c

2013-03-10 08:05:10

誰都可以給好萊塢授勳,包括他自己


所有的歷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自《逃離德黑蘭》摘得奧斯卡以來,各方都對片中的背景和細節提出了質疑。伊朗人當然不甘被美國人所醜化,那些狂熱的革命者,不再是《一次別離》中令人同情的普通民眾。可是西方觀眾寧願相信前者,這既是多年媒體宣傳的效果,也是近期美伊關係緊張的折射。在大學裡主修中東問題的本•阿弗萊克,其實並不比觀眾更了解伊朗,但他肯定了解好萊塢,了解被所謂「民意」和政治正確所左右的,特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奧斯卡。
 
「最後一分鐘」的營救橋段,於結尾處被再度搬用,警車追飛機的場面即緊張又刺激,實在是一部好萊塢大片再合適不過的高潮。歷史的真相則平淡順利的多,革命軍沒有懷疑護照即刻放行,因為這六個人質從來就不是「大人物」。他們的逃走,對於伊朗人來說只是個面子問題,唯有加拿大人才是真正的白求恩。既然是要虛構一部電影,那就乾脆按好萊塢套路來做全,充分突出情節的戲劇性,人物的重要性,調足觀眾的情感。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的誘因,美國CIA扮演的骯髒角色,這些複雜的政治背景被弱化成穿插的紀錄片段,傳奇特工門德斯和他異想天開的解救方案,因為那個特殊的時代而成為可能。比起伊朗場景的刻板和臉譜化,《逃離德黑蘭》裡的好萊塢才是活靈活現的浮世繪。製片,化妝師,工會,演員…阿弗萊克再熟悉不過這些人的嘴臉,他們的虛偽和算計反而能夠「為國出力」,阿金和古德曼都有機會塑造成民族英雄,不存在的科幻片《Argo》成就了這齣荒誕劇,這本身就具有戲劇性和諷刺意味。借CIA之口為好萊塢授勳,同時也為美國失敗的中東政策擦屁股,在伊朗核問題死扣難解的今天,《逃離德黑蘭》非常適時的調侃了繁華與困頓,一如《日落大道》、《藝術家》,奧斯卡再次用大獎讓電影人心懷舒坦:原來咱這行還挺有用!
 
無從染指導演提名,也沒能斬獲任何表演獎,《逃離德黑蘭》的小金人與其說是頒給影片,不如說是授予原型人物和7、80年代的好萊塢。當然,男星出身的阿弗萊克已經完成的很好,張弛有度的劇情,虛虛實實的幽默和懸念,融入「星戰」式的影迷懷舊...正是這種浪漫色彩沖淡了政治的殘酷。《逃離》即便算不上偉大的作品,其誕生和加冕之路,同樣是這個時代最貼切的標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