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顛倒世界--Upside Down[2012]

逆世界/颠倒世界(台)/逆天奇缘(港)

6.3 / 74,027人    Canada:114分鐘

導演: 朱安迪亞哥索藍納
編劇: 聖地亞歌阿米格瑞納
演員: 克莉斯汀鄧斯特 吉姆史特格斯 珍妮海梅爾 賴瑞戴依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有個阿郎

2013-03-10 17:47:53

沒有相互的仰望,就沒有後來


看完兩天了,這才斷續的開始碼文字。本來沒有碼的動力,因為一旦要寫下去,不免要帶入自己的感受、想法。本想再看一次,然後寫,不過,我怕看完後忘了這些,那就先記下吧。

常言道: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而,影過,留評。

但,愛情過去了,留什麼?能留什麼?

看,已經開始了。。。


愛情,本身就是比較荒謬的精神行為:


影片一開始,看了一會兒探索頻道,講述了上下顛倒的雙生世界的存在與原理,然後話題一轉,說這個實際是個愛情故事。好吧,轉的這麼快,也接受了,反正愛情來的時候是不會打招呼的,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這也符合規則。不過這個雙生世界,著實讓我費了點腦筋,我一直在腦子裡幻想太空中,這個雙生世界的存在形式,他們有共同的日出日落,同一個太陽,兩個世界相對存在並且有連接點,那麼這應該是個什麼天體呢?我想了很久,突然想起了漢堡,我想,把漢堡中間的雞肉抽掉,保持雞腿肉原來的空間不變,可能就是個雙生世界了,咳,這想法實在讓我自己汗顏,因為當時,餓了。

就是雙生世界是兩個漢堡皮,還是無法解釋很多事情,比如引力的平衡問題,太陽運轉問題,以致於我耽誤了後來不少鏡頭,丟了一部份劇情,最後我不想了,因為,愛情,本身就不是在科學範疇內可以討論的問題,科學內只能討論愛情帶來的各項指標的變化,討論不了愛情本身的模樣,愛情本身就是一種不理智、甚至有點荒謬的精神行為,就像我寫過的一篇影評,愛情就是一把該死的「劍」,當然,有單劍,雙劍,暗箭,所以,電影裡的雙生世界,無法被解釋,也很正常,能說的很清楚的愛情,是愛情嗎?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嗎?

跑偏了。

沒有相互的仰望,就沒有後來:

電影的場景設計很奇特,其實拋掉科幻部份,單純從雙生世界的人文方面分析,其實很符合我們實際生活的,這裡是兩個人的故事,因此是個雙生世界,而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三觀、習慣,愛好甚至笑點哭點怒點都不一樣。

影片亞當對另一個世界很好奇,爬上山,扔出了一個紙飛機,咳,這個是不是從亞洲電影學的呢?紙飛機衝過了引力平衡點,進入另一個引力範圍,而只飛機之所以能被另一個世界引力吸引而墜入對面的山頂,是因為亞當有個絕密發現。伊芙發現了紙飛機,於是兩個小盆友認識了,兩個人仰著頭聊天,直到後來,精神已經很親密的他們,想身體上離的近一些。

有人說這是個白富美和屌絲的故事,好吧,我也沒法反駁,這麼一狗血,電影裡那點唯美就沒了,我寧可固執的認為,這是映射兩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習慣思想的衝突。這樣會美好一些。

而且,伊芙白和美可以算上,富,也只是相對吧,她也只是個職員而已。

跑偏了。

他們生活的第一次交叉,是個紙飛機帶來的偶然,而能為以後帶來以後的,是兩個視角截然相反對立的人,能夠仰著頭對視對方,沒有哪一個抱怨,你是顛倒的,不適合我,或者,我仰著頭,很累,你就不能為我考慮考慮等等,當然,這是電影啊,這段可以更清新唯美一些的,可惜他們沒找到台灣或韓國的導演來拍這段。

很難想像,如果他們沒有耐心的仰著頭去看對方,還有以後的故事嗎?


彼此不同,想在一起,想一起創造個神奇,只有將各自的不同融合:

影片裡有好幾段,當亞當背著伊芙像在月球一樣在山上跳躍時,這段拍的還是很快樂很溫情的,可能他們自己時從沒想過會可以這麼跳吧,而現在能做到這一點,不是因為亞當,不是因為伊芙,是因為他們,當他們同時在一起時,那本來顛倒的,致命的,對立的,反而開始創造出了一些驚奇。後來亞當身邊的所有人都認為他們不適合,而亞當堅信是可以的,就是因為,他知道在一起的神奇,這一點神奇,是後面的勇氣的來源。

後來亞當發現了兩種液體混合一起時,可以創造另一個神奇,實際也是再次闡述了這個觀點。

神奇是雙方共同創造的,不怕他們的巨大差異,只要,他們融合。

信念和努力很重要,還需要給予希望和鼓勵,並,基友的支持:

亞當倒是個標準的屌絲,工廠破舊,天上落下的是漏油,灰黑色的工作場地,一老一少倆基友,他們是對上面的社會有敵意的,這不怪他們,因為生來,對立和巨大差異就存在,他們沒有看到過亞當背著伊芙時的神奇,他們也從沒對另一個社會有嚮往之情,當然也沒付出過慘痛代價,不過作為好基友,對亞當的各種自殺行為還是很支持的,如果沒有他們最初的協助,亞當也不會去找伊芙尋找那曾經的回憶,那麼也不會有後來了。(這句話我好像說了好幾遍了)

亞當巨大的信念和信心,我寧可簡單的說是,對於伊芙的思念,這時候我不敢說他們的愛有多深,因為十年了,什麼都會變,不過,思念,相反,時間越久,思念越濃,而思念,也是源於愛,所以他才會不惜撒謊,不惜背著逆物質冒著被燒死或者被槍斃的危險去見一面,試圖喚醒女主的回憶,而女主的記憶,也是有個鏡頭交代過的,因為她總是做夢,分不清是否真實,咳,電影真好,我想,這要是發生在身邊,估計不會有什麼回憶了,一個屌絲,跟自己各項指標格格不入,有什麼可想的呢?是吧,不過說到失憶,影片裡後來處理的比較粗糙,對於失憶玩兒的好的,還得是韓國。

這段,實際應該是高潮,因為,以前他們,只是有點兒好奇有點兒玩兒的心態,而現在,亞當是莊重的,以生命去尋找、去喚醒時十年前的愛戀的,而且,他要克服各種困難,人創造的困難是可以由人來解決的,但是與生俱來的問題,克服起來卻沒那麼容易,他要見到伊芙,就要能完全適應伊芙的生活環境,而他是另一個世界的人,從本質上,他根本無法在這裡停留一秒,為此,他只有利用伊芙這個世界的逆物質勉強來停留。

當那也只是勉強停留而已。

直到後來,他的徹底失敗,讓他有了與自己內心不同的冷靜,甚至是心灰意冷,足以將電影結局引向另一個結局。

而伊芙利用鮑勃,再次聯繫到了亞當,亞當心裡被封印的火焰才又開始燃燒,在三個基友的支持下,才有了一個現在的結局。

其實,我不相信大多數人在365×24小時候內都是自信心爆棚的,當然,也會有例外,例外的那種,我也不想去學。鮑勃的心灰意冷,表面在於努力的失敗,實際是他無法克服自己進入伊芙的社會圈。如果麼有後來伊芙的鼓勵,沒有伊芙給予的勇氣,恐怕亞當不會再去嘗試了。


差異是與生俱來的,單純讓一方改變融入另一方,很難,更無法創造共同的傳奇:

剛才說到了亞當為了見伊芙,為了克服自己與生俱來的與伊芙的不協調,做了很多努力。

其實影片裡,一直沒有努力去說要讓一方完全進入另一方的世界,從一開始亞當背著伊芙在山裡跳躍,到亞當做的花,還有和鮑勃一起時表現的兩種不同世界的水融合一起的奇異,都在說,最美麗的,是大不同裡的大同。

亞當如果非要在伊芙的圈子生存,他必須24小時背著逆物質,還要承擔被逆物質焚身以火的危險,即使解決了這個,他也改變不了他不是這個圈子的事實,至少,他連小便都無法在這個世界正常進行,不同是與生俱來的,反過來,伊芙就算放棄了自己的圈子,完全走向亞當的世界,也會有這個問題。

當看到兩種水融合一起,形成一個美麗絕倫的水球,在空氣中懸浮,金魚在裡面自由暢遊,我就知道,這就是答案了。他們想要在一起,那麼要做的,不是某一方遷就某一方,而是,相互遷就。

影片太短,劇情有些倉促:

不可否認,亞當與伊芙在酒店會面時的幾個鏡頭,處理的卻是很唯美,金黃色的逆光,很符合西方對於天堂天使的理解,可是,或許是時間問題吧,有一些地方還是倉促了點,亞當對於伊芙的愛,發展、鋪墊的不夠細膩,伊芙的回憶喚醒的也太倉促,至少,要再波折太感人一些,乃至結尾,心灰意冷的亞當知道伊芙還在找他,那時,處理的也太快了,能否在渲染一下亞當的沮喪、困苦、悲傷、無奈以及無助,然後再讓伊芙給亞當創造個驚喜,這樣會不會更好?因為只有經過了極困苦之後,才能更體會意外、驚喜所創造的極大喜悅和感動?


電影還是可以的,利用兩極社會來映射兩個人的不同,而這個不同在客觀社會也是存在的,影片用萬古不變的愛情故事,用歷經艱辛的美好來講述故事,整體上新穎,只是,渲染的不夠,影片完全可以更波折一些。

影片內,伊芙一方總說自己是上面的人,亞當是下面的人,其實,哪個是上,哪個是下?每個世界,既是上,也是下。

人與人,總是會不同,這個不同,與生俱來,沒有高,沒有低,沒誰能變得完全適應對方的生活與思想,如果沒有相互的理解、遷就、融合,能談什麼共同的未來?

如果當初伊芙沒有仰頭與另一個仰著頭說話的小男孩說話,這個電影就沒後來了,如果沒有亞當的努力,以及伊芙在關鍵時刻的鼓勵和期待,也不會是這個電影結局。

不過,也幸好,亞當和伊芙生活在電影裡。

至少,電影裡,他們要克服和適應的,只是彼此的差異,他們有堅定的支持者,他們沒有各類其他累贅卻不太容易割斷的社會關係。

他們很幸運。

不會在蹉跎歲月之後,忘記彼此的容顏。。。。。。

那仰望的笑臉,那麼動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