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骇战/ 木偶人:BBS乡民的正义 / 木偶人电影版 / Silent Code

5.7 / 327人    106分鐘

導演: 林世勇
演員: 陳柏霖 陳意涵 修杰楷 郭雪芙 李鳳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胡不鬼

2013-03-11 08:13:59

反攻大陸 不靠槍炮靠文化


 反攻大陸 不靠槍炮靠文化

胡不鬼/文

   
     《駭戰》(即《BBS鄉民的正義》)是台灣導演林世勇的第一部長片,某種程度上,他的奮鬥歷程跟《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有些相似:非電影科班出身,因為單純的熱愛而義無反顧投身其中,拍長片之前,依靠短片打出知名度,為拍攝長片辛苦融資,最終苦盡甘來,修成正果。不同的是,林世勇比魏德聖小了十歲,屬於另一敢想敢做的新世代,且有電腦動畫的特長傍身,他的奮鬥更加大膽妄為天馬行空。三年前,林世勇依靠「化緣」來的幾百萬新台幣,拍攝了《駭戰》的先導概念預告片,這段五分鐘左右的短片,以真人演出加電腦動畫的激暴方式,為這部當時還並不存在的電影勾畫出一幅劍拔弩張的戲劇前景,先導短片最終YOUTUBE過百萬的點擊量,為他贏得了電影拍攝所需的資金。

《駭戰》在台灣上映以來,已經取得五六千萬新台幣的票房。在我來看,影片雖然有一些不足(如故事推進不夠順滑、線索較多敘事鬆散),但其形式背後透露出的整合創意的能力、對網路文化更全面更包容的態度、對通俗敘事+電影造夢的自覺意識,都透露出作為新世代電影人,導演林世勇的魄力、能力和潛力。

作為反映網路暴力的電影,《駭戰》的編劇、導演林世勇,因為個人有十幾年浸淫BBS社區的一手體驗,他對網路文化正反效應的思考,比起陳凱歌之類「高階菁英」更為深入和切身,在這裡我們看不到對網路力量非黑即白的簡單二元對立式論斷,更多是光明與黑暗、溫暖與冷酷的況味雜陳,結局的溫暖人心,你也許當它是白日夢,我更願意將它當成台灣年輕一代對社會問題的樂觀與積極態度。這種態度本身與陳凱歌式的「憂國憂民憂天下」相比並無優劣之分,但顯然它更為進取,並相信人性的正能量,某種意義上,它本身就是一種解決之道。

林世勇是技術宅男一枚,早年間,他個人製作的《木偶人》系列電腦動畫短片風靡台灣網路,被譽為「台灣原創動畫的新希望」。這些短片以常見的木偶小人為主角,故事簡單,充滿激烈明快的打鬥,炫技的同時,透露出某種單純而通俗的電影觀,讓我想到史匹柏之類技術男孩早年走過的路徑。《駭戰》中網路世界的保護員程序「木偶人」顯然是其之前短片的某種延續,讓我驚喜的是,很多網路視訊紅人一旦涉足長片即「見光死」的狀況並沒有發生在林世勇身上。

這部影片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林世勇對主流商業電影敘事較為純熟的把握,比起一些台灣同齡導演的半推半就和雲裡霧裡(比如只能算半部好戲的《阿嬤的夢中情人》),顯然更為自覺,也顯得更有商業前途。更為重要的是,青春勵志、小清新愛情、懸疑,乃至終極BOSS露臉、正邪大對戰等元素,都被有條不紊地安放在各自的位置上,並整合為不斷推進的戲劇矛盾和解決之道,最終抵達溫暖人心的結局。影片形式上的完整性和自覺性,超出了目前大部份台灣青年導演的作品。

影片有三分之一的戲份是電腦動畫,將BBS的網路交鋒,轉化為形象的動作格鬥,這一點無疑是導演的強項,效果雖然沒法和好萊塢大片相比,但想像力著實不弱,現實與虛擬元素一一對應的處理也頗為用心。

總之,從這部影片戲裡戲外,能看出台灣電影的某種生命力和主流電影重新崛起的跡象,我想這應是minzhu、ziyou的社會體制下,文化藝術的健康生長,對奮鬥、創意的激勵和包容。這一點,我在大陸電影界沒看到。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LOVE》——早年的鄧麗君孟庭葦羅大佑李宗盛的流行音樂潮,到當下的綜藝節目潮,也許再到將來的電影潮——當年校長反攻大陸的計劃功敗垂成,他壓根沒想到的是,台灣的流行文化和各種青春偶像正在完成他未竟的事業。(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