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布拉格之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港)/布拉格的春天(台)

7.3 / 37,728人    171分鐘

導演: 菲利普考夫曼
編劇: 米蘭昆德拉 尚克勞凱立瑞 菲利普考夫曼
演員: 丹尼爾戴路易斯 茱麗葉畢諾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ve。

2013-03-15 07:59:05

我在想我是多麼快樂。


我用兩天時間看完這部電影。一直沒有看的原因是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過重。但之所以還是會看,說直白了還是因為內心坳不過昆德拉這個坎。
看昆德拉的第一本是《生活在別處》,只記得書中描寫生活在別處這幾個字出現牆上的時候內心多少有點觸動。接著便看了這部,會停下來感嘆他描寫細緻的地方。有人覺得他是惡魔有人覺得他是哲學家。雖然他說過人一思考上帝就笑這樣的話,我還是覺得他是思想家。
在說電影之前不得不先淺談一下這部作品。首先,在現在這個洗剪吹到處橫飛的社會,這本書名很容易給人一種非主流的感覺,並多次被人說:哦,我知道,就是落落寫的那本嘛。讓人直接凌亂。小說也沒有打五星的原因是自我感覺還沒有功力完全滲透這本書,在別人提到的時候,只能點頭說好,但好在哪裡又啞口無言。整書開篇提到的尼采「永恆輪迴」的學說就讓我思考了很久。豐富有內容,抨擊了政治,研究的人性還有對待兩性的看法等讓人覺得讀起來並沒有那麼輕鬆。
電影顯然沒有書本的精緻,在人物內心的刻畫上也沒有書中的精彩,但好在音樂彌補了這稍許的不足,特雷沙的不安,情節的轉換多少被音樂的的起承轉合所代替。
先入為主的想法太重就不得不重新接受電影裡新的一切。書中刻畫的房間,場景,托馬斯背著長梯的街道都已經在你看書的過程中自我鋪墊了,然後繼續觀影這難免的出入總是讓人覺得第二手的東西就是劣質的想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樣子,導演拍了他腦中的樣子,你會感覺這之間的奇妙。
全片唯一讓我覺得溫暖的就是最後他們去鄉下的場景。但不足是卡列寧死的太倉促。特蕾莎跟她之間的感情應該可以描寫的更加豐富,狗對特蕾莎的重要性也沒有更多的描寫。
看完整部我都沒有等來托馬斯的兒子,然後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把其他的內容跟這部弄混,後來發現並不是,是全篇並沒有提到這個人物。不記得他兒子的具體名字了,就記得他的兒子是個政黨的積極分子,對導致父親失去醫生職位的那封信有自己的看法,兒子的出現對托馬斯的這種生活多少是有些轉變的。
還有一位重要人物也不得不提,薩利那。先不說我對這位演員的喜歡和她優美的身材。總覺得整部電影她的光環壓過特蕾莎,她同教授的故事讓我看到了人們給藝術家冠上的特有的特徵。書中教授妻子特有的當下社會的氣息讓我記憶深刻。
要將整本小說濃縮到一部電影中,總會有些取捨。儘管這部電影有三個小時那麼長。
我一度將這本書當成簡單的愛情故事,和其他的書本電影一樣,人們會從故事中看到現實的影子和狀況。電影的最後將托馬斯和特蕾莎的鄉村生活描寫的非常溫馨,書中信件的來往,特蕾莎成夜的失眠等都沒有刻畫,想必導演也是希望電影能夠輕鬆的結尾吧,或者是電影式的結尾。
酒館裡特蕾莎跳舞的樣子和他們相擁進入房間的表情我很久都沒有忘懷。
電影的最後,特蕾莎問托馬斯想些什麼,他微笑並溫柔的說了最後一句話:我在想我是多麼快樂。並伴著音樂消失的小路中。
或許這也是最後導演想傳達的真實想法。
我在想。我是多麼快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