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孤星泪(港)/音乐剧悲惨世界电影版

7.5 / 347,297人    158分鐘

導演: 湯姆霍伯
編劇: 維克多雨果
演員: 休傑克曼 羅素克洛 安海瑟薇 亞曼達塞佛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德魯基恩

2013-03-16 17:16:47

好萊塢也有腦子進水的時候


      今天看了新版《悲慘世界》有很多想法覺得不吐不快,很小的時候就通過連環畫了解了《悲慘世界》,那部連環畫非常好,以致於成為了我以後評判角色的標準。後來先後看了三四遍原著,深感於雨果之偉大及作品大氣雍容之古典氣質。再後來又看了幾個版本的電影,電視劇,總覺得哪一部都不能完全再現原著之精神。雖說這在藝術表現形式轉換下難以避免,但總覺得原著不光有深刻的思想,廣闊的背景,其情節之精彩,故事發展邏輯之嚴謹,細節之豐富,人物之鮮活,簡直就是完美的電影劇本,根本不必再自作聰明的去改編,只需要耐心,認真的一一再現,不要怕影片時長的限制,很多無聊的題材不都拍了好幾部嘛,很多無話可說的肥皂劇不都扯了上百集嗎。我認為要想較完整的再現此巨著,至少需要三部電影六小時的時間。電視劇在製作精良的情況下(要有拍電影般的態度與投入)十集十個小時也可。
       再來說說這個版本,簡言之:簡直看不下去。首先覺得音樂劇就不適合改編為電影,人物在很真實的背景里似說非唱真是太彆扭了,在舞台上唱更合乎表演形式與欣賞習慣。這不是能不能欣賞音樂劇的問題,而是每種藝術表現形式都有其特點與侷限。我甚至認為悲慘世界這樣的作品根本就不適合以音樂劇來表現,就像貝多芬的交響樂不適合改編為流行歌曲一樣。況且本片整個譜曲和一些演員的演唱水平實在很一般。但這一版本最讓我無法接受的是演員的角色安排,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冉阿讓與沙威的扮演者感覺正好弄反了,羅素克勞健壯的外形,正義又帶野性的氣質(如他演的角鬥士,羅賓漢)包括年齡段都更適合演冉阿讓,休傑克曼尖瘦的臉型適合沙威的形象,當然他總是演正面形象,但如果是好演員就應該是多面的,另外扮珂塞特與馬利尤斯的演員氣質與形像太差,沒有清純和貴族氣質,更像女傭和磕藥過量的癟三。其他如德納蒂夫婦成了鬧劇裡的臉譜,起義者們則像一群美國高中生。本片好演員很多,但導演選角嚴重不當,簡直讓人懷疑他是否看過原作,或是選角幕後有什麼潛規則:某人有關係,正當紅但缺乏自知之明卻優先挑角色等等。至於劇情,則與以往一樣,限於影片的時間捨棄了太多精彩情節,一些自以為是的改編更是多此一舉。總之,本來看到好評如潮,但看後卻大失所望,覺得這些編導簡直就是在惡性消費這一史詩巨著。imbd評分過8可能與現在參與投票的年輕人更多,很少看過原作和之前的版本,衝著明星美女去,娛樂,從眾之心態而已。而這部片子竟然在奧斯卡拿了好幾項獎,當然,看看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竟然是《逃離德黑蘭》也就沒什麼可奇怪了,好萊塢肯定有不少人腦子進水了,竟然也下作的搞起了弘揚主旋律。在連印度寶萊塢都不太熱心去搞他們的歌舞片時,竟然弄了這麼一部有辱先人,非驢非馬的《悲慘世界》。
       相比之下,覺得1958年讓卡班的版本更為接近原著,而1998年版烏瑪瑟曼演的芳汀最為傳神,利亞姆尼森演的冉阿讓也不錯,但此版竟中途戛然而止。而且他們都大幅省略改編了冉阿讓如何進入修道院的情節,實際上這一部份很精彩驚險,非常可看,因此實在遺憾。說實話,我對現代體制下電影還能否忠實再現這一巨著越來越悲觀,唯希望能有機會看到1936年版那部5小時長的悲慘世界。或者說句夢話,有朝一日弄來幾個億閒錢,自己來拍悲慘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