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陽光普照--Purple Noon

怒海沉尸/太阳背面/阳光普照

7.8 / 11,191人    118分鐘 | Argentina:115分鐘 | France:115分鐘 | Hungary:110分鐘

導演: 瑞納克萊曼
編劇: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演員: 亞蘭德倫 Maurice Ronet Marie Laforet Erno Cris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3-03-18 23:30:25

怒海沉屍——殺死我成為你


    這是部冷漠且捉摸不透的電影,我們已經對《天才瑞普利》的小說以及安東尼•明格拉的版本耳熟能詳,但雷內•克萊芒的《怒海沉屍》為故事注入的法國式的輕巧曖昧依舊讓人感覺陌生。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所寫的小說《天才瑞普利》出版於1955年,一開始只被視為純粹的娛樂讀物。後來,人們才意識到書中那些墮落的幻想可以被理解成為戰後美國版的《基督山伯爵》,或者說,至少讓戰後的美國人對湯姆•瑞普利的被剝奪感以及無限膨脹的慾望感同身受。
    《怒海沉屍》是個超越了道德判斷的故事。湯姆•瑞普利,一個聰明狡詐美國「食客」;菲利普•格林里弗,一個自大討厭的花花公子,最開始這只是段充斥著胡鬧炫耀的不平等友誼,隨後故事卻急轉直下變為「擺脫自我的慾望」、偷竊身份以及謀殺。但必須說明的是——我們的「反英雄」湯姆•瑞普利絕不是惡魔,不是什麼讓精神學家臨床分析的樣本,他只是偏執的想要一切都最好——不過,必須以欺騙或者毀滅他人為代價。小說結尾處更是以瑞普利的勝利點明了一條真理:你能得到所有想要的,只要你願意殺人並且足夠聰明能掩蓋住罪行。
    我們忍不住將《天才瑞普里》與《怒海沉屍》相比較,安東尼•明格拉煞費苦心的加人瑞普利的悲慟以及描述他對犯罪的無比渴望,而雷內•克萊芒似乎對瑞普利的動機不怎麼關心,他更精密而冷靜,熱衷於炫耀著類型片的技法。或許以現在觀眾的標準看來,《怒海沉屍》太過舉重若輕,優雅卻難以讓人感同身受。不若《天才瑞普利》那般直白展示所有的殘忍、嫉妒、無法平息的慾望以及瘋狂的算計。
    《怒海沉屍》充分的顯現了雷內•克萊芒作為一個技術派導演的細膩與精巧。影片一半是瑞普利的眼鏡觀察到的世界,冷靜,但是陽光絢爛,手提式鏡頭中的義大利景色更是充滿流動性。另一半則緊緊扣住希區柯克式的主題,從背後拍攝的鏡頭似乎在暗示瑞普利對他所做的一切毫無悔意。如果說雷內•克萊芒確實想給予這個故事及瑞普利的心理些解釋,那麼大量的特寫鏡頭似乎能透露出端倪,年少的阿蘭•德龍俊美的外表,掩蓋在睫毛下閃爍的迷人眼神,讓瑞普利更像是布列松電影中的人物,天真固執,一心想要對付世界的不公。
    並不讓人意外,影片忽略掉了故事中暗含的同性慾望。原著(以及明格拉版本)中迷人卻又空虛的富家公子迪克變成了影片中嬌慣惱人的菲利普——他簡直是在找死。瑞普利-菲利普-他未婚妻瑪吉的三人關係更似乎秉承了法國電影中感情的游移與不確定性,你怎麼理解都成。
    最後,《怒海沉屍》改變了小說的結局,當菲利普的拖船被拉上岸,而他腐爛的屍體順著糾纏螺旋槳的繩子一起浮出水面。即使如此,湯姆•雷普利也像個勝利者般走向前來的警察。
    《怒海沉屍》是對雷內•克萊芒的導演事業有著決定性意義的一部電影。克萊芒開始是以攝影師的身份進入電影界的,隨後,他拍攝了一些紀錄短片以及紀錄片風格、宣揚「法國抵抗運動」的電影《鐵路戰鬥隊》(1946年)。他最初贏得現實主義大師的聲譽是由《禁忌的遊戲》(1952)以及小心謹慎改編左拉原著的《洗衣店女人的一生》(1956年)帶來的。但以《怒海沉屍》為轉折,克萊芒開始拋棄了純自然主義和宣揚人文精神的影像方式,開始探索更深層的人性(或許也因此,克萊芒沒少被他的新浪潮同僚們攻擊)。
    但有意思的是,紀錄片的經驗一直影響著雷內•克萊芒的創作,比如片中瑞普利殺死菲利普的段落就是以即興的方式拍攝的,克萊芒說,他能感覺到每個演員都已經「明白了」情節,所以沒必要把它們寫出來,讓演員順著情緒發揮最好。結果,這場戲短促卻充滿了爆發力。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作品:

火車怪客(1951)希區柯克導演,這部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縝密故事成為希區柯克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美國朋友(1977),維姆•文德斯導演,改編自瑞普利系列第二部《瑞普利的遊戲》。
告訴他我愛他(1977),克勞德•米勒導演,改編自小說《甜蜜的噁心》
意亂情迷(1987),克勞德•夏布洛爾導演,改編自小說《貓頭鷹的哭泣》。夏布洛爾將弗朗茨•朗式黑色冷酷筆法的剖析命運的扭曲,使其代表作之一。
天才瑞普利(1995)安東尼•明格拉導演。
瑞普利的遊戲(1999),莉莉安娜•卡瓦尼導演,約翰•馬爾科維奇的這版相較起來類型化很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