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葉問:終極一戰--Ip Man: The Final Fight

叶问终极一战/叶问终极篇之香江岁月/

6.2 / 9,177人    100分鐘

導演: 邱禮濤
演員: 黃秋生 袁詠儀 曾志偉 鍾欣潼 陳小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3-03-24 04:10:49

宗師的印象


黃秋生的葉問不像甄子丹英武,有將打擂上升到維護民族尊嚴的豪邁氣,不像梁朝偉寫意,有睥睨宇宙人生的灑脫精神氣,因為是暮年英雄,則連杜宇航的蓬勃朝氣也蹤影難覓,如果說這個《終極一戰》的葉問有什麼特點,大概是生活氣。

葉問初到香港,耳聞目睹世道之艱難,沒有擔保工作難尋,餐桌上四菜一湯被碟頭飯取代,有人家竟要賣孩子維生,警察受賄成風,正直小警員獨善其身不易,間中還交代週末學英文練槍準備升職,勞資矛盾激化,罷工四起,警民衝突頻繁,此外還有「供水時間調整」,廣播播報彩票和颱風消息,一點一滴拼湊著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的印記。此前幾位葉問的世界裡,武林只和國恨家仇瓜葛,與市井的聯繫未見如此緊密,少了這份煙火味。影片做舊人物髮型和裝束,並非時下常見那種復古的「潮」,倒是實實在在有幾分簡單樸素的質感,幾處畫面像是脫胎自老電影。

鏡頭在復原的有滋有味的香港城和九龍城寨中穿行,人車縱橫,牌匾林立,不經意揭曉一幕幕香江印象,連帶著,連宗師頭頂的光環也變淡了。曾志偉的角色說「掌門人壓力大」,確是大實話。葉師傅身體欠佳,胃病纏身,經濟窘迫,師母來港探訪時連大被子都沒有一床,找個紅顏知己,遭到徒弟冷落,聽聞亡妻噩耗後竟當街昏厥,醒轉後神志恍惚,若放在別的功夫片裡,這哪一樣都跟武功過人的主角扯不上關係。邱禮濤注意細節,比如葉問授武的地點是徒弟提供,一旦徒弟落選工會主席,天台就得挪作他用,類似種種,前因後果都有銜接,不論是否史實,都給人歷史真實感,而不像甄版《葉問》,只是說他中落,有過潦倒時分,之後就全神貫注於民族大義,不交代生計問題了。所以甄版說的是葉問傳奇,黃版講的是葉問生平。

既然講生平,算是半部傳記,胡亂誇張就使不得,連甄子丹上圓桌,梁朝偉擊脫鐵門那樣的「適度誇張」都沒有,節制的有板有眼。「武俠小說」台詞的出現,葉問和夫人開「輸內力」的玩笑,一下子和天馬行空劃清了界限。無良記者亂彈幫派爭鬥的一篇報導,頗有反諷意味,「鬼哭神嚎,風聲鶴唳」怪力亂神扯一通,配上黃秋生形如《笑傲江湖》的臨空退敵,有叫人噴爆米花的功能。熊欣欣的「地頭龍」一角塑造離奇,直如狂魔悍徒,不眠不休打出地盤,離譜的很,所以這段人物介紹通過廣播道出,畫面特地渲染,表明是藝術誇張,以區分「正史」,最後和葉問一交手,勇力畢竟有限,是肉體凡身。說到動作,詠春、白鶴都不講究起高腿、大劈叉的童子功,因此黃秋生、曾志偉等有武術根基的演員,足可打得似模似樣,並與熊欣欣等練家子過招。只有一點,眾所周知1954年太極掌門吳公儀與白鶴掌門陳剋夫在香港擂台比武,怎麼片中白鶴掌門竟叫吳忠呢。

本片和邱禮濤導演近年的《葉問前傳》,《秋瑾》可算作他的「時裝功夫片三部曲」。邱導多拍小製作,比那些華語大片,最大的優點是不荒唐、不雷人,劇情也許做作,台詞可能乏味,但頂多消耗觀眾耐心,不會侮辱觀眾智力。比如本片黃秋生的多番說教,陳小春的義正詞嚴,雖然聽的耳朵起繭,總算不太反感,漫不經心間故事順的下去。邱導這三部功夫片都有個特點:前面打得比較將就,直到最後一場才毫無保留,火力全開,《前傳》是杜宇航搏殺樊少皇,《秋瑾》是杜宇航與熊欣欣狹路相逢,這次則是一路波瀾不驚,直到黃秋生風雨夜撞正熊欣欣(從演員陣容也可看出筆者這個「三部曲」排的有點道理),才找回一絲「宗師死磕惡煞」級別的傳奇式觀感。

但大戰過後,江湖事仍以警察逮捕作結,這不是放映體制下的和諧之舉,而是爽快淋漓後不得不落回現實。《終極一戰》中已沒有獨立(甚至凌駕於)官府的江湖,新時代的武師蛻變為一種職業,影片多次強調武師為了生計開館收徒,或如地頭龍般成了黑社會性質頭目。宗師也好,掌門也罷,逃不了生老病死,改不了人世悲慼,武功再強,修為再深,也敵不過時間,往生後,能有那麼一段打木樁的視訊流傳於世,已經足矣。

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