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火燒108大樓--The Tower[2012]

摩天楼/火海(港)/塔

6.5 / 6,785人    USA:121分鐘

導演: 金志勳
編劇: 劉英雅
演員: 孫藝珍 薛景求 金相慶 金仁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3-03-24 23:32:18

一桶摩天爆米花


看完《摩天樓》,見許多影迷抱怨消防細節漏洞百出。從主創角度來看,此處該不該拍的嚴謹,是個有趣的討論。筆者的意見,首先,追求細節逼真是個成本和收效折衷考慮的議題,考證要花費不說,真實性還會縛住編劇手腳,讓很多刺激創意無從發揮。想想雷德利大神的《普羅米修斯》花了高價請科學顧問,還是被死忠科幻迷挑出無數業餘,不過這無傷大雅,因為大部份觀眾看不出。《摩天樓》的觀眾中通曉消防知識者肯定是極少數,考慮娛樂至上,倒也不必苛責太多,若是片頭加一句本片故事純屬虛構就能少很多罵聲。

再者,影片搭建世界觀時也沒往寫實上靠,一座矗立市中心的高塔,眾星拱月,一覽眾山小,是猶如911前的世貿雙塔、吉隆坡雙子星那樣的著名地標,但用途卻是豪華公寓,十分有超現實感。而故事雖發生在首爾,卻極少提到具體地名,倒有點像美國漫畫中高譚市、大都會、星城等架空世界,明知是國境內,卻又彷彿封閉獨立,若說那世界有一套獨立的消防規則,就跟漫畫世界有獨立的善惡觀和物理法則一樣,也說得通,是風格柔化了邏輯硬傷。

影片自然是模仿好萊塢災難類型,《火燒摩天樓》就不多說了,搏鬥火舌有幾分《雲梯49》的印象,幾段電梯逃生讓人想起《生死時速》和《雷霆殺機》,跳竄掙紮在起降機上隱約是《鐵達尼號》,不知是否(來得及)有《少年派》的靈感。特效在亞洲首屈一指,數位火焰、開裂地板、粉碎的玻璃通道,基本持平製作最精良的美劇。情節直白,台詞淺顯,但並非照虎畫貓,你若習慣了好萊塢的套路,自認為能猜到每個角色的結局,甚至想排一排死亡順序,多半會碰一鼻子灰。處處惹人反感的權貴階層逃出生天,提倡「讓領導先走」的官僚也沒被革職,影片不動聲色的蘊含了一縷現實主義批判,全不是劫後餘生的大團圓。

《摩天樓》的三幕結構很清晰,鋪墊長達半小時,但並不催眠,倒有點《真愛至上》多人物互相牽連兜兜轉轉的趣味,加上背景是聖誕佳節,平添一份節日氣氛,筆者看時,真有幾分期望災難不要降臨,以眾人各自找到真情歸宿、惡婦小遭懲罰作結,也不失一部浪漫佳作。第二幕由多個逃生序列組成,雖然原創性不足,但張弛有度,用動作片的手法演繹災難,不時叫人手心捏汗,還有韓式幽默冒頭。角色大多比較扁平,連幾位主角的身份性格也可以用幾個短語概括,都是粗線條,因此沒能進入一流災難片「與災鬥,更與人斗與己斗」的昇華,只是串聯驚險場面,跟《海神號》等類似。不過比起《海神號》一竿子捅到底,本片眾生相足夠多姿多彩,多線遞進也在很大程度催生了張力,娛樂效果挺棒。第三幕的最終營救有些不盡人意,此時被困者的命運已成定局,少了心理波折,又有些過火的英雄主義,遙控器掉的太早,泄掉了最後一絲懸念。但最後弄塌大樓的魄力仍令人側目,911猶在眼前,我們會有很久無法從好萊塢獲得這種視覺體驗,多虧了韓國電影人。

《摩天樓》無意傳遞什麼拷問人性的內涵,它最大的優點就是不裝逼,知道觀眾要什麼,就盡力呈現,力有不逮之處,也不遮掩,對於西方展示普世價值的手法,也不避諱,又能保留韓國特色,沒有像《龍之戰》那樣糟蹋了本國文化,所以讓人很有好感。反觀我們全盤中國特色的「災難大片」《超強颱風》等等,只能哭笑不得了。

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