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孤星泪(港)/音乐剧悲惨世界电影版

7.5 / 349,370人    158分鐘

導演: 湯姆霍伯
編劇: 維克多雨果
演員: 休傑克曼 羅素克洛 安海瑟薇 亞曼達塞佛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知

2013-03-26 04:11:31

人生的重點在於終點—— Les Misérables 觀後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答應要寫一篇影評,但是對於這部戲,我覺得若要寫一篇好的影評的話,至少要看十遍都不為過。而自己在這裡記下的就算是一個第一印象中帶出來的東西吧!也可能只是從很另一個角度的看見。
首先對於《悲慘世界》的名字,我想雨果先生若是活著的話,可能對中文的這個翻譯會汗然吧?原文題目為「 Les Misérables」,其意為「小人物「 或」」悲慘之人「」可憐之人「 。當知道這個意思的時候,似乎就更能容易理解整個故事,但是再看中文翻譯的名字的時候,似乎也不差,因為在某個程度上來說,這個世界的確是一群悲慘之人,可憐之人所構成的。從個人角度更喜歡原意。
悲慘之人冉阿讓的經歷是讓人覺得悲慘,但是我卻覺得在悲慘之表面真正可謂悲慘的是人的內心。所以,這部戲是外在的悲慘和內在的悲慘的對比上演,代表人物也是可想而知,冉阿讓和沙威;芳汀和酒店老闆夫妻……由此可見,若一個敏感的人看到此作品,實在會覺得無比悲慘,因為我覺得中文翻譯作品名字的人還是有其可讚之處。哈哈~
整部片子,從片子到最後,我感受到的是兩個字:選擇
看完片子的時候,說實在的內心有兩股情緒在心中較量著,一個是一種極大的悲傷,另外是一種巨大的盼望。不能說誰多誰少,只是這些情緒忽然一下子同時出現了,而最後獲勝的那個並不是彼此打架了結果,我認為是我的一個選擇,我選擇了盼望,就如整部片子的最後的那一幕一樣!我想這也是雨果先生所要帶給讀者的資訊吧?因為你在戲中依然會看到其浪漫主義的痕跡。不管是對白還是僅有的愛情故事,還是最後的幸福。
所以我想這其實也同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總是會有兩股不同的力量在我們的內心掙扎,或正或惡,固然會有掙扎,但是我始終覺得過多的掙扎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而真正需要的是一個選擇,只有在這個選擇之後,那個掙扎才可能會幫助你真正走到終點!
也正如此片中最開始時冉阿讓在教堂內的那一幕掙扎,最關鍵的是他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這並不代表這個選擇之後他沒有掙紮了,可能在順境中是會少一些掙扎,而在逆境中,那之前的掙扎會毫無保留的出現,只是如今因為你有了明確的路線,所以可以幫助你不被掙扎所吞沒。在本劇中的掙扎,應該是給所有人的,就是冉阿讓穿透全劇的那句」Who Am I?「
我想人生中有此掙扎的人是有福的,但是最終的選擇將決定你的終點。
即使冉阿讓做了掙扎之後的選擇——接受救恩——但是他的一生依然會被這個掙扎所困擾,但是鼓勵他面對這個掙扎的應該是那份帶著愛的救恩。這其中正是刻畫了如今很多的尋求生命真諦的人(也是現今很多基督徒成聖之路的試煉過程),當選擇了救恩之後,老我的牽扯,會讓人懷疑自己的身份,也會懷疑那救恩的終點。就像是冉阿讓背著馬呂斯經過又醜又髒的下水道,最後出來獲得生命一樣。我們的一生也在類似的情形中度過的,只是我們不能忘記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們的終點在哪兒!即使會疲勞,會失望,會失去自己的某些看似寶貴的東西,會遇到不盡人意的下水道,會遇到窮追不捨的舊敵,會面對自我的懷疑……但是真正尋得生命終點——天國——的人,依然會如冉阿讓那樣走到最後,看到了因著救恩所結的果子——珂賽特的幸福。
這部戲讓我反思自己對救恩的真正認識,是否我真正的已經做了那個選擇,正如冉阿讓把那箇舊有的」身份證「扔掉一樣的堅決的選擇?
想想,有的人看上去做了選擇,但是卻是沒有,因為重點是內心的決定。因為一個人的心才能帶動一個人的行動,因此人的重點,也是終點是人的心~也正因此吧?所以耶穌說:用心靈和誠實拜神!由此可見,救恩是一份為心靈預備的禮物!而並非是行為之得。
同樣在這部劇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行為主義的代表——沙威。他自認為的一生是為正義而活的一生,我並不覺得他的內心世界會比冉阿讓輕鬆!因為上帝將良心放在人的心裡。所以正如當年的猶大出賣耶穌一樣,雖然和沙威不同,但是相同之處都是有那個」掙扎「的部份,因此在歌劇中前後呼應的重要的部份,就是關於選擇的,一個是上面提到的冉阿讓在受了神父的恩待之後的自我選擇,一個是沙威在經歷了冉阿讓的不殺之後在塞納河之上的最終選擇。同樣的音樂,同樣的掙扎,同樣的恩待,而卻有不同的選擇……
在這一點上,我想到了聖經中關於」預定「的部份,羅馬書9:11-12說到以掃和雅各的時候:」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只因要顯明上帝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上帝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侍小的。「,還有後面的15節:他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以前,看這個部份其實會覺得上帝的霸道,但是當你細讀每個人物的一生的時候,會明白為何上帝愛這個,惡那個!上帝給了每個人同樣的選擇權,只是在選擇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否能跟隨那最初的良心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它才能將我們帶到最終的終點——天國——就是與父團聚的地方。也就是冉阿讓最後一直最擔心自己不能去的那個地方——天家!而沙威在掙扎之後的一跳也是預定的一部份吧?由此可見,上帝的預定乃是對於永恆而言,並非人所想到的只是今生而已,就如利百加所做的事情一樣。因為她所認為的乃是今生的,所以做了後面的種種。而當你細看雅各的一生,其實並非人所認為的那種」大的服侍小的「的生活,而是流亡不安的一生。由此可見上帝所預定的有更重要的部份乃是永恆的!
寫至此,所謂的悲慘之人,應該不是如冉阿讓這樣被誤會和追蹤一生的人,也應該不是如芳汀那樣被人拋棄被迫賣身的人,也應該不是酒店老闆之女為愛人捨命的人……真正的悲慘之人應該是如沙威這樣在經歷了饒恕,經歷了救恩之愛之後,卻仍然不知自己是誰的人,他們為了自己認識自己的這條不容易的路選擇了最簡單的方法,卻也是最悲慘的終點!
(當然了,原著和電影的人物經歷有一些不同,但是大致人物性格差不多……)
轉視這個時代,也正如我在觀影時影院內的場景一樣,你可以聽到喧譁聲,莫名的笑聲,或是看到憨憨入睡的……我並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明白電影的真意,但是我不能去否定別人的欣賞。只是從個人角度看到了一個從小螢幕轉到我們中間的巨大的螢幕——《悲慘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