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新夜半歌聲--The Phantom Lover

夜半歌声/新夜半歌声/ThePhantomLover

6.6 / 895人    100分鐘

導演: 于仁泰
編劇: 于仁泰
演員: 張國榮 吳倩蓮 黃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藥書生

2013-03-30 01:25:37

夜半歌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北京城的滾滾風沙使天地顯得昏暗蕭索。影片在這種晦暗不明的狀態下緩緩進行。
宋丹萍和杜雲煙的愛情是傳統的才子佳人的戀愛。在封建時代的末期並不顯得多麼特別。不過是戲子的身份愛上世家大族的小姐,身份地位的懸殊註定會招來阻礙。
  宋丹萍的多重身份,音樂家,戲劇家,歌唱家,甚至建築師,似乎更具時代意義。不過西學的先進理念始終遭受頑固的保守派的阻隔。電影中的趙家父子扮演的就是這樣一種角色。在拆散宋杜二人的愛情中不僅有強權的霸佔和門當戶對的家族交易(杜家嫁女是為了自己的布莊生意)。表現了封建強權下的男女主人公的無奈。更或者說折射出那個時代的吃人的本性。
 杜雲煙的形象前期活潑開朗,大膽追求所愛。具有女性意識的覺醒的味道。不過封建強權勢力的壓迫和愛人離世的打擊把她逼瘋的過程人物形象轉變稍顯倉促。或許是導演想表達哀莫大於心死,導致雲煙產生創傷應激。不過我覺得雲煙接受趙家的婚姻,不哭不鬧,甚至在新婚之夜主動解衣的過程中,似乎暗含著女性悲劇,那個時代不允許自由的戀愛,女子更是難以擺脫婚姻悲劇。更甚是雲煙無法突破桎梏,長期處於被保護的狀態(父母,丹萍,甚至丫鬟小花)。在失去這些保護時選擇了妥協與認命。即使她心裡認定宋丹萍沒有死,也無力追尋。所以瘋了也不為過。只是將人物顯得不夠飽滿。不過導演將這部戲作為愛情片,卻是具有傳統愛情片的元素,甚至帶有傳奇的悲劇色彩。
宋丹萍先前的自信風發和後期毀容之後的自卑怯懦對比更加突出任務本身的悲劇意味。不過正如韋青說的那樣毀容後的宋丹萍是自私的,不管是教韋青唱戲還是對杜雲煙的愛都是這樣。他在韋青的大罵下突破毀容帶來的自尊心受傷,重新面對自己,面對對雲煙的愛。如果說前期的愛帶有才子佳人的風月傳說,後期的則是刻骨銘心後的只為伊人,無關風月,更無關外貌與健康。真真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我所感動的正是後期宋杜的成熟的愛情。當然,沒有前期美好的點染,後期也不會更加有張力。
個人認為丹萍的毀容和雲煙的發瘋是導演為了是兩人保持同步刻意為之。當他們還是美好的時候,兩人都是完美的,當一人殘缺的時候,另一人也殘缺。瘋陪毀,甚至後來的瞎配毀都有導演希望男女主角「門當戶對」的影子在。我覺得如果一方仍舊保持完美且對愛情依舊堅貞,是不是更顯得他們的愛更偉大呢?
後來的韋青承擔著影片發展的重任。觀眾是和他在同一角度了解到宋杜的愛情的,聽講故事的方式。同時他具有宋丹萍的影子的意義,不過不是單純的影子,是有自我意識的影子。在戲劇上,他承接著宋的演唱,將沉寂十年的宋丹萍重新打人人們的視野,為後來的趙家公子的出現做鋪墊。在宋杜愛情之中他又是推手,緩解著兩人心結。同時倒出宋丹萍的苦楚「十年生死兩茫茫,苦思量,自難忘,千里故人,今夕會雲煙「。他送的信是白紙,是宋丹萍難以成書的痛與愛。而他改寫的這首詩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剖析著宋愛而不能見的痛楚。
最後是反派趙家公子。他有些呆傻,不過卻不是真傻。他的暴虐,嫉妒和他的誠實從不說假話形成對比。一種畸形的性格衍生出形象的諷刺性。就像最後的警探一樣,黑暗的背後,撐著正義的門楣。最後趙公子指正趙老爺的罪行使人們迷糊。這趙公子是真傻吧。更強大的勢力之下,明哲保身是壞人的本性。趙公子傻中帶著封建強權的強勢與妥協,還有本身的扭曲。
影片的結局毫無懸念的東方式的審美,好人好報,壞人惡報,有情人終成眷屬。
總的來說影片是加了一個驚悚的面紗畫了一個傳統愛情的臉譜。如果導演充分利用時代背景帶來的新舊文化的衝突,人性的解放,強權壓迫下的反抗等主題,給予影片更多的思考的話,《夜半歌聲》就不止是愛情悲劇那麼簡單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