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東京物語--Tokyo Story

东京物语/东京故事/TokyoStory

8.2 / 41,056人    136分鐘

導演: 小津安二郎
編劇: 野田高梧 小津安二郎
演員: 笠智眾 東山千榮子 原節子 杉村春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義忠仁_梁璐

2013-04-03 03:35:54

只有經歷過生老病死才懂


看電影的時候正值家裡經歷變化的時候,一個春節,原本四位老人都健在的家庭少了兩個人,外公和爺爺。匆匆處理了喪事,家裡多了幾分憂傷。

《東京物語》是一部很注重細節的電影,一些鏡頭處理得很細緻,一些人物的對話——如一開始大兒媳把孫子的書桌搬到一個角落的時候,他們的爭吵,孫子說,你搬了我怎麼學習。兒媳說,你本來就不學習。這種對話的情節在好萊塢大片是看不到的,可以說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情節。在每個小的情節段落結束的時候,如熱海兩個人安靜地坐在大海邊,細細地品嚐著人生百味,這樣的落筆的情節十分耐人尋味。

除了生活的細節,關於人物的性格,在我看來,也是十分入木的。因為我是看了一些簡介才開始看電影,但是在人物剛出場的時候,鮮明的性格還是讓我印象深刻。女兒志夏一出場就在大家面前說了些俏皮話,由此可見她的精明。而紀子一出現就有種純真、熱情的感覺,她問候兩老的方式顯然比其他幾個家庭成員義務式的問候多了真誠,一直把笑容掛在臉上,紀子從出場到劇中都給人美的感覺。大兒子沒有二女兒那麼直接和勢利,但他是個自私的人,一心想把自己家庭事業搞好,如一開始他接到別人帶來的孩子病得嚴重通知,他還仔細詢問了孩子的情況,並且讓妻子一定要留在家裡照看。他的這份細心卻沒有用在老人身上,從去熱海的決定可以看出,他是一心想快點擺脫兩老。還有對兩老的描述,這個有些我個人的觀點,我感覺老大爺(忘了名字)是個表面隨和,其實很明事理的人。因為當他和幾個老朋友喝酒的時候,面對早已喝醉的老友,他顯得更冷靜,看透一切,他的一些話是很有智慧的。而老奶奶則給我一種很淳樸很順從的女人的感覺。

記得還沒開始看的時候百度了一下,有個對它的評價是:很多人都可以從這部電影身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其實就是這樣一部日本五十年代的電影,它所描述的家庭仍然可以在很多現在中國的家庭中找到這樣的影子。老夫婦二人在農村,通情達理但沒見過大世面,膝下幾個兒女。這樣的家庭其實中國有很多,一個兒女多的家庭,必定存在著很多對比和矛盾。有的兒女誠實孝順,有的自私計較,在決定由誰來照顧老人的時候,往往就顯現出矛盾。與兩個通情達理的老人家相比,他們的子女卻有些令人失望。大兒子和二女兒是在大城市裡起早貪黑的,類似於個體戶的小人物,紀子在一個貿易公司工作,小女兒在農村當老師。也就是說其實他們的子女都不是十分有出息的人,難免就有些自顧自家、計較的性格。其實這也很現實,因為迫於生存的壓力,就像老人家喝酒時說的,我也很失望,但是,東京人太多了。我覺得他們的一些表現跟當下中國的現實是吻合的,父母們都滿懷期望,希望兒女們能出人頭地。甚至不介意於自己被冷落。與此同時,兒女們忙於生計,少了陪伴家人的時間。

想起以前爺爺還在世時兩老出來我們家住,奶奶常常哭著抱怨,這裡連陪我的人都沒有,這時爸爸就會很無奈地說,我們都要工作,誰有時間整天陪你呢?而另一方面,奶奶又常常在眾人面前誇獎爸爸在幾個子女中最有出息。家裡的老人家去世後我常常在想,為什麼老人們總是在意子女們是否有出息呢?爺爺是這樣,外公也是這樣。其實,兒女自己感覺幸福不是更重要嗎?多點時間陪伴在家人身邊不是更重要嗎?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記得外公病危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在一個人生老病死的時候,是最能體現家庭的作用的。所以影片很自然地就走到了老人家的死亡,幾個兒女雖然比較計較,但基本的義務還是做到了,讓老人家能自然地死去,甚至老人家還是滿足的。這就是影片要告訴我們的,家庭的重要性。家庭聯繫到一個人的生老病死,聯繫到一個人除了能否安享晚年,還有能否有尊嚴地安度晚年。一個人在年老的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能夠照顧自己算是不錯的,而不能照顧自己的,又能否安心地依賴於子女呢?留下來的那個,往往是很孤獨的,做兒女的如何能填補之幾十年的縫隙,讓老人安享晚年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