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忠烈楊家將--Saving General Yang

忠烈杨家将/一门忠烈杨家将/杨家将

6.4 / 2,342人    102分鐘

導演: 于仁泰
編劇: 黃子桓
演員: 吳尊 周渝民 鄭伊健 林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長安君醉戲紅塵

2013-04-05 01:43:25

歷史軍事的短板,讓我笑著看完《忠烈楊家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想先提兩點,和歷史有關,也和電影有點關係。

    李陵歸降匈奴,這在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議,不少人認為他作為李廣的孫子,應該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以死效忠大漢朝,我覺得,這件事上最有發言權的,是看了軍報,冒死直諫而被宮刑的司馬遷,可以說,史記裡面關於這段戰史的描述,相當之詳細:

    「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里,欲以分匈奴兵......陵既至期還,而單子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且引且戰,連鬥八日......匈奴遮狹絕道,陵食絕而救兵不到......遂降匈奴。」

    李陵的任務只是前哨偵察外加誘敵分兵,他做到了,可他偏偏遇到了匈奴的八萬主力,以五千對八萬,愣是打了八天,2000多傷亡重創匈奴一萬鐵騎,這已經是超額完成任務,在前無援軍,後有追兵的慘烈情況下,個人生死其實比所謂的國家大義更加重要,所謂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投降了也許還能活著想辦法反了,戰死那就是白死了。

    所以,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李陵投降沒有錯,司馬遷明白,漢武帝不明白,於是李氏家族受到牽連,直到十幾年後蘇武見到了李陵,一切都明白了,李陵也就真降了。

    還有一點,就是電影裡面提到,沒有哪一朝為了一群殘兵敗將而派軍援救的,編劇真不看歷史書,中國曆史上還真有這樣的拯救大兵行動。

    史實見於《後漢書·耿恭傳》,這是一段令人盪氣迴腸的千里救援行動。

    話說東漢章帝元年三月,匈奴單子派左鹿蠡王出兵西域,兵圍金蒲城,耿恭率本部數百人死守城池,等到漢章帝收到緊急求援軍報,已經是半年之後了,面對是否出兵的爭論,司徒鮑昱留下了如此大氣的一段話:

    「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誠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當范羌帶著援軍抵達金蒲城下時,已經是第二年的三月,城內僅剩二十六名將士。正是有這些不畏生死的勇敢將士們,才有了那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外露的話。

    後世對於這次拯救大兵行動,曾評價道:

    「自永平十八年三月金蒲城被圍,至建初元年三月入玉門關,前後歷時兩年整。耿恭兵不滿百,孤懸塞外,抱必死之心,坐困窮城。前有數萬之敵,屢挫其鋒;後無匹馬之援,終無異志。士卒至死而不離不棄,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之。時人讚其'節過蘇武',誠哉斯言!」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死戰都能等來援軍,安史之亂,南陽南霽雲和張巡,就是在求援無果的絕境下,與南陽城共存亡,城破身死。

 

    好了,說了許多,現在進入正題,關於電影,越看我越笑,一點也感覺不到金沙灘楊家將戰死的悲壯,反而覺得各個咋都那麼傻。劇透開始,不喜勿入

    開場很搞笑,楊延嗣把潘豹打死了,宋朝皇帝還讓潘仁美掛帥,楊業當先鋒,他就真心不怕兩個人窩裡鬥,仗沒打怎麼樣,先自己內耗完了。

    堂堂丞相掛帥出征,是不是沒用對地方。(當然,歷史上的潘美確實是武將,這裡就不說了)宋朝有專門的樞密院,負責軍事調遣,不是皇帝一個簡單的旨意就說誰就是誰了。另外,這位皇帝是不是小氣了點,前次派兵給六萬,後一次就給了二百,這真不夠填牙縫的。宋朝成建制的出兵,基本一次就是十萬以上,後勤保障是個問題,人少了是浪費國家公帑。

    佘太君不放心,跑去找了個鬼谷子算命,我心說,鬼谷先生活的真長,幾千年了還沒死,怪不得能從縱橫家變身陰陽家,還玩起了文字遊戲。

    好一個「七子去六子歸」,到底是死一個還是死六個,自己琢磨吧,反正年年清明節都要燒紙,好應景。

    忠烈楊家將從楊門女將繼承了一個傳統,那就是非要讓七個兒子都亮個像,這也難怪,找了一群帥哥,不照照那就浪費銀子了。

    宋朝這邊不靠譜,大遼也找了個不靠譜的主帥,為了給自己爹報仇,放著眼前的城池不去攻打,死命的跑去和楊家將過不去,身邊還有一個娘娘腔的監軍。還好耶律原死了,否則這種為了報私仇而出動國家力量的戰爭,活著回去蕭太后也把他KO了。

    作為一個直男,我從電影裡嗅出了深深的基情。

    大郎和二郎,死都要死在一起,而且二郎的台詞相當曖昧,兩個人眼神裡充滿了愛意,死的不甘心啊,沒有手拉手啊。

    三郎竟然和敵方神射手在蘆葦盪里玩起了對射弓箭,各種無語,最後面對面拉弓前,三郎竟然猶豫了,他捨不得這麼好的基友,打野戰都要打的如此激烈。為啥這邊的三郎和那邊的三娘都玩弓箭呢,共同的興趣組成了夫妻。

    一口京腔,喜歡送心形石頭的四郎,和一個港味國語,冒牌華佗的五郎,一起掉落懸崖時候,深情對望,還捎帶著回顧了從年少開始的基情,情意綿綿,此生相守。

    六郎其實喜歡的是耶律原,兩個人最後的打鬥,都是點到而止,不願傷害彼此,眼神傳情,不忍下手,柴郡主,你可以一邊呆著了。

    至於七郎,沒想到他竟然和潘仁美來電了,把潘潘都搞哭了,哎,不射死你怎麼辦啊。

    電影還是捨不得給城外安一個護城河,一個楊七郎都這麼容易來到城下,可想而知,要是耶律原真心那攻打宋朝,潘仁美早就掛了。

    還有兩狼山的城防,沒有鹿角丫杈,起碼整點鐵蒺藜,起不到殺傷作用,好歹延緩敵人的進攻吧,還有遼朝的投石機,扔的真遠真準,堪比美國的戰斧飛彈,隔著深深的懸崖,還能投過去,佩服佩服,冷兵器時代的物理打擊。

    整部電影看下來,我沒感覺楊家將那種捨身保家衛國的精神,反而覺得有些愚忠,這不是我心中的楊家將。一個家族五代人死守雁門關,用自己的生命保衛邊關的楊家將,那是屬於歷史,屬於中國文化的精神。

    吐槽結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