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毒戰--Du zhan

毒战/破冰/

7 / 10,934人    107分鐘

導演: 杜琪峰 韋家輝
編劇: 遊乃海
演員: 孫紅雷 古天樂 黄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令孤

2013-04-06 00:07:28

陌生又熟悉的杜琪峯


在春姑娘剛剛換上裙衫的四月,所有的人都在迎接寒冬過後的暖意。而此時,以冷峻的暴力美學揚名江湖的杜琪峯攜帶《毒戰》歸來,重新讓觀眾的心在慘烈的影像面前變得冰徹透骨。這是一把帶血的鳴哨,它從兩個方向襲來,叫醒了沉悶的內地電影市場。第一、在被幾部好萊塢視覺大片催眠得慵懶無聊的時候,它的直述現實又簡潔明快的風格讓我從頭到尾都身處緊張氣氛中,毫無跑毛思想,這算是國產電影的水準之作。第二、當眾多香港導演在內地市場遭遇迷津和馬失雙蹄時,杜琪峯的這部警匪片不但堅守了自己的功力和風格,同時又是對內地審查制度的一大突破,它的意義將會在之後的時光中愈加彰顯。

以杜琪峯、韋家輝、游達志、游乃海為中堅力量的銀河映像是香港警匪片的最強招牌和最後一塊聖地,其創作的作品雖然揭示的是現代社會生存遊戲中的叢林法則,但張揚的卻是男兒世界的情肝義膽。不管是罪惡滔天的歹徒,還是委曲求全的警員,他們在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時的人性流露,總能讓人或哽咽感動或揪心牽腸或豪氣迸發。時至今日,杜琪峯的《槍火》仍然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警匪片,其槍戰時的場面調度和人物站位所營造的冷峻風格,總能在每次觀影時讓人拍手叫絕。之後,在《放逐》《復仇》等片中,杜琪峯都在渲染這種江湖情義,並且還吸收了西部片的元素,只是由於故事的複雜性和殺戮場面有所擴大,所以那種簡單的穿透力有所減弱,但杜琪峯始終是杜琪峯。

由於當年《黑社會》在大陸上映時遭遇的刪改尷尬,很多年來,杜琪峯在大陸出現的只是一些像《蝴蝶飛》《單身男女》之類的愛情應景片。這一次,在海潤影視和電影頻道的協助下,他可能也觸覺到了近來的電影環境有所變化,所以才促成了這部《毒戰》的誕生。如果不看電影,或許觀眾還認識不到這部電影的「尺度」之大,以為和《逆戰》《寒顫》等片沒有什麼區別。等看過之後,才會明白它的跨越式提高,這在之前的整個內陸電影史上都是沒有的。首先,是毒品題材,並且是大批量的毒品生產,是在沿海而不是邊境,甚至五星紅旗都掛在了運毒品的船上。其次,警察死了,並且死的一個都不剩。再次,燒人民幣、跳脫衣舞、巨額消費、聾啞人犯罪等細節都展現了,這是一個亂象社會的圖景,此前只大量出現在新聞聯播最後五分鐘的外國新聞中。

然而,在一開始,除了字幕上的人名外,我沒有從影像中看出這是杜琪峯的作品。故事講得很流利,開門見山,直入正題,在通過一個臥底情節交代了孫紅雷的警察身份後,接著就是孫紅雷與古天樂的雙龍遊戲。不是正與邪之間的跌宕起伏的較量,而是警與俘虜在配合過程中的互相試探。古天樂從一出現就成了警察的獵物,為了減緩刑期,他做了自己隊伍的叛徒,帶著警察進入暗流。在這個過程中,影像色調顯得很昏暗,有些模糊,人物儘管台詞不多,但在糟亂的場景中,仍顯得有些聒噪。背景音樂始終隨著鏡頭的移動而或高或低地響著,配角的喜劇化讓電影成為鬧劇。這個時候,杜琪峯隱身在幕後,似乎已經睡著,又像是正在醞釀情緒。

在陌生了一個小時之後,熟悉的場景突然現身,就在警察包圍製毒廠時,聾子兄弟的絕地反擊讓影像風格瞬間進入「杜琪峯模式」。不慌不張地拔槍射擊,冷靜自如地逃離險區,槍聲如豆子落入銀盤,在寂靜的夜裡顯得孤寂而沉重。人物沒有大喊大叫,也沒有狂亂地痛苦呻吟,生命被瞬間凍結。但比起《黑社會》的殘暴,這裡的死亡被遮掩在煙霧中,我們只看到一個警察的頭部被炸掉,這是影片中最挑戰極限的一幕。而到了最後的街邊大戰,杜琪峯讓陰冷的氣氛濃郁到極點。古天樂躲在車上不停射擊躺在地上的女警,以引發警察顯身。子彈不停噴薄,人物紛紛死去,其壯烈的場景讓生命變的脆弱不堪,我們在敬仰警察的同時,也為這批毒販的下場唏噓不已。

比起此前港產警匪片中的情義表達和對家庭生活關照,這部《毒戰》明顯要嚴肅單一很多。毒販之間只有利益訴求,而無黑道義氣。警察雖是正義團隊,但在合作過程中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彼此之間也少有情感凸顯,他們的自我生活是怎樣的,對這個職業的感覺如何,我們都不得而知。通常情況下,杜琪峯喜歡用一些細微的情節來表達黑色幽默,如《槍火》中的踢紙團、《放逐》中的河邊戲水等,常常能讓人感動萬千,但這一次,他讓人有些意外。也許他只是想集中精力把這個故事本身講好,而不是加入更多其它的元素。這與去年香港警匪片《寒顫》的做法有些相似,講求一氣呵成,單刀直入,而不是類型雜糅。

孫紅雷和古天樂的精彩表演是《毒戰》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也與《寒顫》中郭富城和梁家輝的聯袂相似。從表面上看,孫紅雷是第一主角,他作為緝毒警察的敏銳、冷靜和強悍始終在控制和推動著故事的節奏,尤其是中間的兩次接頭扮演讓人在笑聲里心生佩服。在觀影過程中,我們能明顯感到好戲都在孫紅雷身上。但是等看完之後,我們才發現,古天樂才是這部影片的真正靈魂,杜琪峯畢竟是愛著自己的弟子的。《毒戰》最終所要講述的並不是警察如何偵破毒案的過程,而是剖析香港人在內地犯罪後的心理狀況,並進而引申到整個人性的掙扎。於是,古天樂的情緒和行為便是影片張力的關鍵,他的秘密和轉變牽引著故事的進程。所以,杜琪峯講的依然是香港人的故事,而大陸只是場景的存在。因此,可以說,孫紅雷是「面子」,古天樂是「里子」。

馬丁•斯科塞斯曾說:「一部影片最重要的部份是前五分鐘和末了二十分鐘,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均是填空點綴之物。」《毒戰》的前五分鐘雖不足以讓人驚艷,但結尾的設計卻絕對是不落窠臼,是杜琪峯的勇氣的體現。在大陸拍攝警匪片,並且讓代表正義一方的警察全都戰死,這種「狠毒」比影片中的古天樂差不了多少。但是從藝術上看,這種處理恰恰具有真實的成份,警察的善性使他們畢竟不能像罪犯那麼窮兇惡極,孤注一擲,而孫紅雷在死去的前一刻還能銬住罪犯,又極大地突顯了英雄形象。古天樂的存活以及之後的臨刑前告密,又再次揭示了人性的醜陋,並由點及面,暗示還有更多類似的犯罪存在。這樣的杜琪峯在這樣的條件下創作是讓人陌生的,同時又是很熟悉的,但願《毒戰》能揭開國產警匪片類型的新篇章。(文/陳令孤,轉刊載請聯繫)2013/4/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