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忠烈楊家將--Saving General Yang

忠烈杨家将/一门忠烈杨家将/杨家将

6.4 / 2,342人    102分鐘

導演: 于仁泰
編劇: 黃子桓
演員: 吳尊 周渝民 鄭伊健 林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趙豬

2013-04-06 06:39:22

忠義千秋的東方騎士電影


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一直如同鴻溝一般,經過近百年的溝通,稍有改變,但是許多歷史與文化的差異卻始終無法改變。遠赴好萊塢拍片多年的於仁泰導演,以耳熟能詳的楊家將故事為藍本,結合西方電影敘事語言,標準東方式的忠孝仁義精神,所拍攝完成的《忠烈楊家將》,或許可以看作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一種嘗試,而東方式的騎士戰爭文化奇觀,又可以看作是華語古裝電影進軍世界的一種嘗試。
    作為大陸觀眾早已熟知的「楊家將」故事。本片將七郎八虎血戰故事搬上螢幕,並且做出合理化改編,由原本鬆散的金沙灘、雙龍會,變成如今緊湊,更有懸念的救父傳奇。金馬金像雙料導演於仁泰功力盡顯,東方式冷兵器決戰、血與肉真實搏擊,全片影像氣勢恢宏,畫面衝擊力直逼《魔戒》。
        二郎山一戰為全片第一場火拼,楊父作為先鋒帶精銳獨擋五萬遼兵,不料險中遭遇敵我雙方暗算。這也是唯一一場兩軍對壘大戰,戰場綿延千里,大而不繁,眾中有序,嚴謹的戰爭腳本和戰場描述在近幾年的好萊塢歷史題材中少有所見。論用兵之法,東方軍人與東方電影人具有同樣的智慧。頭頂二郎山高聳入雲,兩軍元帥各聚高崖,距離之遠互不能視,順其視角,十一萬大軍橫亘於盆地中央,密若盒蟻,盡在掌握。了了幾筆,一場大戰的氣勢躍然螢幕之上。一朝令下,盆地中央黃沙頓起,前線冷兵器對抗真刀真血衝擊力十足,後方兩朝將領縱觀全局,配合劇情發展,攻守進退間,層次鮮明撼人心魄。
    第二場兩狼山攻堅戰,視覺上力求突破空間,投石攻城戲碼彰顯金牌攝影敦厚內力,廣全中近特各種景別搭配大量搖臂鏡頭,投石車圍攻下,狹窄空間內的尖兵格鬥得以高空俯覽立體呈現,驚險氣氛強力升格,巨石破城如臨現代戰場。與此同時,楊家七子兵分三路緊急投入逃亡,人物命運抓人心魄。
    這場大戰隨著回家的距離規模層層升級,雁門關近在咫尺,楊家兄弟最後卻只剩下老六帶著父親的屍首回歸。七子去,六子回。究竟是誰此去無歸路?還是只有六郎抱孝歸來?無論結果如何,電影開篇已經預示了這是一場死戰。楊門七子的命運成為影片最大的懸念,同時也闡明了影片的結構:這是一部不斷以一當百,充滿決戰的騎士電影。更將影片悲壯的氣氛渲染到極致
   弓箭手楊三郎拉開最後的延時決鬥,金色草原中,遼兵精銳弓手與三郎的對戰堪稱全劇最精闢的一場心戰。這場戰鬥沒有嘶喊衝殺,畫面乾淨極富禪意,對方出現的一刻即將絕對誰死誰贏。強強對戰從聽風殺人到面面對抗不分伯仲,最後一刻,楊三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瀕死一刻快手葬送了對方。楊三郎讓人想到《魔戒》中的精靈弓箭手,整場戰鬥僅僅維持了幾分鐘,卻吊足觀眾胃口,從血戰到心戰,影片的基調上升了一個格局。
    外籍攝影師Drew 湯普生,日籍作曲川井憲次,香港著名武指董煒,香港編劇黃子桓等等知名幕後人員傾力加盟,全方位保證了《忠烈楊家將》的成片素質。儘管對於大部份觀眾而言,這是一個毫無懸念的故事,但是在電影院中重溫一次盪氣迴腸的楊家將故事,感受最正統的忠孝仁義東方騎士精神,仍舊是於仁泰導演和影片製作方最想表達的主題,也是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