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蓋洛普

2013-04-11 21:59:53

《死亡詩社》,死亡的青春傷逝


《死亡詩社》名字很醒目,至少在和電影中學生們相同年齡的我們太少接觸死亡這個字眼,也因此,還有個更為舒緩中庸的名字:《春風化雨》。我不喜歡《春風化雨》這個名字,因為無法去正視死亡的人是懦弱的,而敢於去探討那最終來臨的那一刻,或許我們才會去珍重活著的時光。
死亡:
死亡對於Neil來說,是解脫。就如同Keating老師第一堂課所說的那樣,當年華老去的時刻,當歲月逐漸褪色的時刻,每個人在死亡來臨時刻,應該想想自己走過的路是不是值得銘記。
當然Neil的死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種逃避。的確,在還未享受青春的年華就用極端的方式來捍衛青春的獨立與自由,這代價大了些。
可我們為什麼如此去看重生命的外在的年輪而忽視了生命的真諦呢?一個被思想禁錮的靈魂,何不在最後綻放絢麗的一幕?一個註定被打造的心靈,何不用子彈來吶喊?
青春:
青春是及時行樂,是為自己而生活。我們可以放飛身心,可以和著青草和朝露呼吸自由,可以無翅飛翔在無垠的精神田地。只不過,我沒有享受到青春這樣奔放的權利,因為我活著,為上有尚待孝敬的父母,和下有未來嗷嗷待哺的子孫,然後一聲嘆息……上帝是公平的,他為你創造了輝煌,讓你在天堂帶著流星划過天際的美麗,或者平庸一輩子,知足而無聞。但後者,顯然不是青春所要展示的,青春是用來創造那一刻讓人怦然心動的東西,可以是一首詩,一段小曲,一齣話劇,一個蛻變成不朽靈魂的生命……
傷逝:
如果你步入了20歲,看了這部電影是徒增傷感卻無助的悲天。因為你已是社會的一份子,有太多物質的追求把曾經美麗的夢想給悄悄抹去,待到在這部電影中才猛然發現,回首走過腳印已經沒了青春的輕舞飛揚,而是已被塑造後沉穩老道的厚實。再也抓不住青春的尾巴,又何必去憐憫逝去的東西?
Seize the day,抓緊時間!這話恐已不是我們能把握住的,如果你還只有15歲,或許看著一張張泛黃的照片,尋找已去的故人的英姿,能有所發現。
Keating不是老師,而是導師,他從不灌輸什麼,而是用詩歌告訴學生們什麼是人需要用生命來追求的。詩社的成員也不再是學生,而是有了自己思想去領悟一點真知的人,在不斷的探索中,每個人都改變了很多,懦弱的變得勇敢,莽撞的變得成熟,膽小的變得激情……
音樂:
Maurice Jarre擔綱了這部電影的原聲製作。菜單中的Main Title,用風笛顯露出張揚無悔的青春,我想詹姆士 Horner也借鑑了點吧,不然咋勇敢的心聽上去就有點類同的認知感呢?
踩上桌子,為敬愛的船長致以敬意,可能天堂中的Neil也會注視著他們。有道是人走茶涼。但Keating老師留下的,不是一杯茶,而是一包茶葉,讓學生能不斷從生活中感知青春的一道茶點……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Neil活過了激昂的17歲,而我卻發現,我曾走過這片森林,卻繞了個圈子回到了起點望著那片森林,那片森林的美,卻在渾噩中揮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