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2013-04-15 07:12:03
理性的困境:電影"本能"觀後感。
電影裡三個主角:男探長,女醫生(警局的心理醫生),女作家。
在電影一開始,對於前搖滾樂手是不是女作家殺的,憑藉女作家的小說,男探長認為是,女作家殺人正好是對小說的實踐。女作家反駁,她不會那麼傻,先寫了書,然後再實施,等著警察抓,這是嫁禍。但是男探長一方又反駁道:你的這種自己沒有那麼傻的論調,即讓我們對於你沒有那麼傻的假設,正是來掩蓋你殺人的事實。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女作家的小說作為一個證明女作家殺沒殺人的間接證據,根據理性的邏輯推理,可以得到兩種完全相反的結論,即小說可以作為女作家沒有殺人的證據﹑小說可以作為女作家殺人的證據。
電影開頭,男探長與女醫生關係非同一般,他們保持性關係,男探長最隱秘的事情告訴女醫生一個人,女醫生極力保護男探長。男探長與女作家不認識。
開頭中在對於測謊儀的應用中,男探長撒謊但通過了測試,並且男探長認為女作家也騙過了測謊儀。這裡以理性為基礎的科學儀器的失效,也暗示著一種理性的困境。
隨著情節的發展,男探長開始和女作家建立關係,尤其是發生了性關係,開始他自認為他是在和女作家玩的遊戲,想通過這個關係來找證明女作家殺人的證據。在這個過程中,男探長逐漸陷入,由單純的fuck遊戲,開始投入感情,並且男探長稱讚女作家是做愛高手。和女作家和諧的性關係,使男探長投入感情 ,放棄了之前對於女作家是兇手的認定。甚至也不再認為他們的關係是遊戲,在最後女作家說書寫完了,遊戲結束了,讓他走,這使他直接失魂落魄。他和女作家的關係開始影響他的判斷,性本能影響理性判斷。
男探長和女作家發展關係的同時,男探長和女醫生的關係破裂,沒有了偶爾的性接觸,也逐漸不再相互信任。這時候男探長對於各種證據的判斷也都開始對女醫生不利。
男探長唯一的好朋友指責男探長因為和女作家的性,而失去了判斷力。整個電影中,所有對兇手的認定證據,都是像小說那樣的間接證據。即從理性分析的角度,即可以是證明女作家是兇手的證據,也可以是證明女醫生是兇手的證據。女醫生和女作家都對男探長聲稱對方是同性戀者,並在大學時曾纏著自己。但是,女作家有女伴,女醫生有女伴只是傳聞,但是男探長認為這個傳聞也對他很有用。
在高潮部份,男探長最好的朋友以同樣的兇器被殺死,其中以警服遮蔽身體作為證據證明是女醫生所為,但是這個證據和前面的小說一樣,也可以作為不是女醫生的證據。她為什麼這麼殺,用警服作為掩蓋身份的東西,而且還就幾乎扔在犯罪現場,是不是別人嫁禍?但是她是不是正好憑藉人們的這種判斷來掩蓋自己殺人的事實。還有在她家裡找出來的左輪手槍,她傻嘛,把殺人的兇器放在家裡,是不是別人嫁禍?她是不是正好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掩蓋是兇手的事實?
電影中,都是這樣的間接證據,但是隨著男探長和女作家﹑女醫生的關係的變化,造成他心理上的變化,使他的判斷也發生了截然相反的變化。尤其是,性關係,這種本能的促使。女醫生是心理醫生,女作家又是學過心理學。女醫生說男探長被女作家操縱,男探長反駁,你都是心理醫生,是不是你在操縱我,是不是你在用她操縱我的這種說法來蠱惑我、操縱我。操縱心理能不能操縱理性判斷,尤其是在這種理性的困境中。
電影最後警方和探長都認定女醫生是這一系列謀殺的兇手。電影最後才定格在女作家的兇器上,再加上之前女醫生在褲兜里掏的是鑰匙。又將兇手指向女作家。
對於這樣的理性困境,本能和心理對判斷有多麼大的影響?理性是不是由心理,情緒和本能來決定?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心理狀態會不會有不同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