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忠烈楊家將--Saving General Yang

忠烈杨家将/一门忠烈杨家将/杨家将

6.4 / 2,342人    102分鐘

導演: 于仁泰
編劇: 黃子桓
演員: 吳尊 周渝民 鄭伊健 林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武陵春秋

2013-04-16 09:27:45

天下兼相愛則治—忠烈楊家將雜議


忠烈楊家將從拍攝時就不被看好,一是前有口碑超爛的楊門女將,二是黃百鳴近年來爛片頗多,三是集結了諸多帥哥,給人「粉絲電影」的感覺。還有一些憤青,偏執地認為又是一部香港電影人的騙錢之作。我個人其實也不看好,一是難免粉絲電影的嫌疑,二也是因為黃百鳴,三是在拍攝期間直至放映前的宣傳只能用業餘和山寨來形容,而且河南、天馬、華誼各自為戰。我心中一直覺得楊家將的票房可能只有6000萬,這也就意味著血本無歸。但我當時的預期是排片很好,口碑不好。但上映頭兩天,收到的反映是口碑還行,排片不給力。雖然豆瓣的評分只有6點幾,但是細看,很多人就是沒看亂噴,還有的人噴的完全不是點,只是在顯示自己的「優越感」,比如石頭假。我想請問這類網民,難道要用真石頭來買演員命嗎?你說特效可以做好點。但是特效只是輔助手段,現有的特效水平只有這樣,而且特效是為敘事服務的,不影響表達就行。而比如服裝、場景、道具、稱謂什麼的你倒是可以挑刺,因為這些是製作方在拍攝時只要認真就可以比較符合歷史真實或者藝術真實的。但是大部份網民的差評只是意氣之見,充斥著戾氣。很多網民還有一些所謂的「影評人」,都詛咒楊家將票房撲街,在他們眼裡,票房高低就意味著成功與否,似乎忘了電影藝術性才是第一位的,商業性也是建立在藝術性的基礎之上的。而且我想問一句除了那些缺德收錢專門黑人家的水軍以外的人,某部電影票房高低跟你有毛線關係啊,高了也不給你哪怕是五毛錢,你又不是買股票。
    我4月13日才看了第一場,看了以後我覺得真是「實踐出真知」,別人的評價都不要去左右你,自己去看看才是王道。從藝術性來說(寫影評神馬的都是浮雲,下面可跳過),演員們的表演自然細膩,令公被困兩狼山之時聽聞楊家軍來時臉上閃過一絲喜悅,但迅速又被擔憂取代。大郎穩重有范,一語既出,有如泰山。二郎善兄弟也,雖然對某郎(似乎老七?)說「打仗,你根本什麼都不懂」,但是出征之前又對他心愛的馬「暴雷」說「我兩個弟弟都是第一次上戰場,你要你的兩個兄弟照顧他們哦」。在大哥給他看了鬼谷的紙條後,他明白了大哥的心意,決定成全大哥,但是他又怎捨得讓一個人獨走呢?三郎沉默寡言,但快、准、狠,很是個鐵血男兒。四郎至七郎原本還是或多或少有奶油味的,但是「戰爭」讓人成熟,他們用「真、實、狠」的表演洗刷了奶油味。

    原來我一直擔心的劇本也沒讓我失望,台詞雖簡練但不簡單,隻言片語中卻透著濃濃深情。雖然令公在開始因為遼國的虎視眈眈而必須與潘家妥協而換來同心協力共抗遼軍而不讓六郎與柴郡主成親,但他畢竟還是愛兒子的,在身負重傷之時對六郎說回去就跟柴郡主成親。一句話,父愛溢於言表。令公對呼延將軍說「打仗你沒話說,說謊你可不行」,一句話反映的是幾十年的「與子偕作」。全片台詞不超過百句,沒一句廢話。
    本片藝術性7.5,思想性6.5,娛樂性5。因此本片並不能算一部娛樂片,也就更不能算騙粉絲的片了,既然要騙錢,那麼娛樂性就該強。(當然片方也不會跟錢過不去,所以請了這麼多帥哥希望能讓這個沉重的題材吸引更多的觀眾。)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那些娛樂片都賺得盆滿缽滿,難道本片製作方、投資方、導演都不知道娛樂片賺錢嗎?或者他們不知道怎麼拍娛樂片嗎?不,因為在娛樂之外,還有傳承了幾千年而在近幾十年被人們拋棄、異化、逃避了的[忠孝仁義]。忠在本片裡集中表現為楊業對國家之忠,雖廉頗老矣仍要征戰沙場。在蘇武廟半醒半昏的內心博弈中,在守節(蘇武)和保命(李陵)兩者中,他毅然選擇守節保忠而撞李陵碑,為什麼要撞李陵碑,因為楊業覺得李陵投降匈奴,不配立碑。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是「愚忠」,但是不能以今日之眼光來衡量古人。楊業由北漢投降宋,是避免生靈塗炭,而死戰遼國,一則是忠君,在皇權時代,忠君即愛國,二也是保民。「孝」是本片著墨最重的,本片之所以放在清明節放映,本人猜測一是悼念楊家將及其精神,二是提醒觀眾及早盡孝,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義」則是兄弟之義。除了「忠孝義」,還有一個隱性的「仁」,「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本片的「仁」體現在「以戰反戰」。片中鬼谷先生說「戰爭乃禍端根源」,戰爭不止,天命便難違,楊家卒成一門忠烈。而遼方耶律原,原本也是父母生父母養,但父親馬革裹屍,仇恨之火心中燒,可是冤冤相報何時了,最後了卻性命。「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如果遼與宋不相攻(歷史上,澶淵之盟直至靖康之變的120多年裡,宋遼兩國基本和平,至於遼宋「武備皆廢」先後被金國滅這是後話,此處不提),如果楊潘兩家不相亂,本片的悲劇就可避免,觀眾就可以不用看到帥哥們一個一個悲慘地死去。用魯迅的話作結,「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人各有志,有的觀眾喜歡看有價值的東西,有的觀眾不喜歡看沉重的東西,這不能勉強,但是這個時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如果你希望看到有價值的東西,還是放下成見去電影院支持一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