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西遊:降魔篇--Journey to the West: Conquering the Demons

西游降魔篇/除魔传奇/西游

6.7 / 14,121人    110分鐘

導演: 郭子健 周星馳
編劇: 周星馳
演員: 舒淇 文章 羅志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提燈夜行

2013-04-17 05:53:46

《西遊降魔篇》和《大話西遊》


《大話西遊》被稱為影響80後一生的電影,結尾的台詞「他好像一條狗」訴說著人生的無奈,讓當時還年少輕狂的80後們明白:總有一天你會被這世界上一股無形的力量所改造,它會磨平你的稜角,奪走你的摯愛,像悟空一樣,戴上緊箍,斬斷情愛,跟著唐僧去完成命中注定的取經大任,而紫霞的死印證了一句話:「總有一個女孩出現,讓男孩最終成為男人。而男人永遠都不可能得到她,那簡直是一定的。」

《大話西遊》是一部披著喜劇外衣的悲劇,正如片尾曲《一生所愛》的歌詞:「苦海,翻起愛恨,在世間,難逃避命運。相親,竟不可接近,或我應該相信,是緣份。」雖然星爺說《西遊降魔篇》是獨立創作的劇本,和前作沒有關係,然而降魔篇就像是他對大話的另一種解讀。

神話形象之所以發揮作用,是因為它暗地裡參與觀眾的心理,就像擁有自主的人格一樣,因為它是人類集體潛意識的表達,所謂集體潛意識是指人類普遍擁有的心理結構,是人類在以往的歷史演化進程中的集體經驗。天上的神祇是我們身上神性的那一部份,人類的心理能量就是眾神的原動力,這是屬於我們的永生,藉著這個連結,人感到自己與一切生命的延續性融為一體,永不泯滅,心靈的生命就是人類的生命,源自潛意識深處的生命泉水,是由整個人類的根部汨汨湧出的。我們從世界各地的神話中看到,在古代彼此之間無法往來的不同民族的神話中,存在著類似的主題:通過重生獲得神力的英雄、指點迷津的老者、帶來厄運的美女、禁止打開的魔盒、藏匿於水火(陰陽)交界處的寶物等等。現代人習慣把神話解釋為古人對於現實世界的幻想,是一堆毫無邏輯可言的胡言亂語,卻忽視了這些神話形像是從古人的內在心理經驗中生發出來的,而這種心理經驗同樣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之中。

《西遊記》作為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同樣是內心經驗的具象化,悟空象徵著人的獸性,玄奘象徵著神性。獸性的一面因為服從本能滿足自己的慾求,所以在現實中更容易生存,於是悟空被塑造成法力無邊的齊天大聖;而神性的人總是力圖克服本能,所以生存對於他要艱難許多,於是玄奘被塑造成手無縛雞之力的金蟬子轉世。悟空雖然真實自由,但狂傲不羈,不懂得何為尺度;玄奘雖然因自律而擁有內心的寧靜,但一味的脫離塵世,讓他的生存舉步維艱,善良讓他無法分辨世間的謊言,而只有悟空和玄奘合作才能取得真經——即人格的發展需要將獸性的一面和神性的一面整合。

《大話西遊》的基調之所以無奈和悲愴,是因為它僅僅以悟空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所以它只看到人的真實和自由被命運無情地摧毀了,它是片面的,而《西遊降魔篇》補上了缺失的另一半——以玄奘的角度解讀人格的發展。

降魔篇中的玄奘將普渡眾生視為己任,當段小姐向他表達愛慕之情時,他說自己是追求大愛的人,不會被小愛所擾,殊不知當一個人這麼說的時候,他已經和大愛漸行漸遠了,玄奘對死去的人並沒有真正的情感,而只是懷著一種悲天憫人的救世主情結。對神性的追求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原因,然而正是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卻常常做出比動物恐怖一萬倍的事情。我想沒有人會否定希特勒有救世主情結,年輕時的希特勒常常為世道的不公而感到不平,然而他卻做出了慘絕人寰的事。如果希特勒的童年是幸福的,他的父親多給他一點理解,或者在他早年還沒有那麼極端的時候找到相愛的人,那麼至少他會明白每一個士兵、每一個猶太人都有著自己所愛和愛著自己的人,也許二戰就可以避免,即使無法避免,至少不會釀造出屠殺猶太人的人間慘劇。救世主情結能成就一個人,讓他變得高貴而偉大,但倘若這個人未曾體驗過人間平淡和溫馨的真情,那麼這個人往往無法理解對於普通人而言究竟何謂幸福,一旦他沉溺於自己救世主的激情之中,就會將自己對於這種激情的追求強加給他人,然而他不曾意識到無視他人的情感讓他遠離了大愛,救世者演變成了葬世者,天使和惡魔只有一線之隔,天使的羽翼越是潔白無瑕,越是容易沾染上污點。

《兒歌三百首》有著重要的意義,最初胖師父將它作為降魔的寶典賜予玄奘,然而玄奘發現它毫無用處。如同許多神話故事一樣,指點迷津的老者將重要的寶物賜予英雄,然而英雄完全不知道如何使用它,直到英雄經歷了種種歷練後,在最重要的時刻,通過某一契機,寶物終於發揮神力,幫助英雄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此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胖師父給玄奘的不是別的書,而是一本《兒歌三百首》呢?兒歌象徵著人的童年時光,那時候人徜徉在物我未分化的朦朧之海,那天堂般的狀態,我們都曾身處其中,然而無情的時間法則把我們從中逐出,所以基督教的神人合一、佛教的涅槃寧靜、各種藝術家們追求的高峰體驗都不約而同的指向同一個目的——找回遺落的天堂。從我們脫離童年,獲得自我意識起,色彩繽紛的世界畫卷便在我們面前展開,然而有多少人在體味了世間的各種激情之後,還能找到回家的路呢?慾望的不斷膨脹讓人迷失了心智。「人生就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回歸簡單的過程。」這句話詮釋了生命的過程,回歸簡單可以說是找回童年,但並不僅僅如此,而是心靈達到一種超越性的自由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感受到自我的完整性,各種慾望都處於和諧之中——既不被慾望控制,也無須壓抑慾望。所以玄奘最後降服悟空時,《兒歌三百首》變成了《大日如來真經》,而幫助玄奘完成轉變的是段小姐。

「永恆女性,引領人類上升。」段小姐所象徵的正是歌德所說的永恆女性——榮格心理學中的阿尼瑪。「女性是永恆的。這永恆的女性化身為青春少女,引我們迷戀可愛的人生,化身為妻子,引我們執著平凡的人生,又化身為母親,引我們包容苦難的人生。在這永恆女性的引導下,人類世代延續,生生不息,不斷唱響生命之歌。」女性擁有細膩的情感,溫柔如水,包容一切,這些都是男性缺少的品質。對於一個男人而言,如果在潛意識中女性成份(阿尼瑪)的一面得到了積極的發展,那麼他的人格將會變得更為完滿。在影片中,段小姐不僅幫助玄奘將被撕毀的《兒歌三百首》拼湊成了《大日如來真經》,並且將自己的無定飛環變為戒指作為定情信物贈予玄奘,最後戒指轉化為緊箍降服了悟空,正是像徵了阿尼瑪對於人格發展的積極作用,不僅將男人好高騖遠的神性追求引領回現實(讓玄奘體驗到愛情,認識到男女之愛也包含在大愛之中,眾生之愛皆是愛,沒有大小之分),同時幫助男人克服自身的獸性(無定飛環轉換為緊箍)。在現實生活中,對於男性而言在遇到符合自己潛意識深處阿尼瑪形象的女性時,他會體驗到極為強烈的吸引力(這一點對於女性也一樣,心理學中,將女性潛意識中的男性成份稱為阿尼姆斯),所以我們再來看這句話:「總有一個女孩出現,讓男孩最終成為男人。而男人永遠都不可能得到她,那簡直是一定的。」這個女孩正是像徵了男人內心中的阿尼瑪形象,男人被阿尼瑪引領著走入自己內心的最深處,獲得了自己人格的完整性,由男孩變成男人,而之所以說男人永遠不可能得到她,是因為這個形像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男人現實中的這位最深愛和難以遺忘的愛人,她之所以完美,是因為男人按照內心中阿尼瑪的形象將她美化了,所以真的讓一個人和自己曾經以為最愛的人在一起,往往會發現當初那麼強烈的愛已經不復存在,於是我們總是說對方變了,卻不願承認改變的並不是對方,而是自己的內心,正如那句詩:「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份愛註定是要失去的,當最熱烈的愛受到創傷而返回自身時,人在孤獨中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人孤獨的心靈和深藏在那些心靈中的深邃的愛,從而體味到一種超越的幸福,是紫霞的離去讓悟空戴上緊箍,是段小姐的死讓玄奘成佛。

《西遊降魔篇》在對於生命歷程中人格發展的闡釋上補充和超越了《大話西遊》的主題,悟空歸降並非只是在表達自由遭到束縛,而是同時標誌著玄奘成佛,神性和獸性被統一進入格的整體中,人的這一狀態可以借用米蘭昆德拉的一段話來表達:「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里。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噢,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