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灰馬鈴薯

2013-04-18 07:15:48

一個幽靈 ——《烈日灼人》


原載《電影世界》2010年第6期,署名於勒。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共產黨宣言》第一句話這樣講,至今仍振聾發聵著,馬克思與恩格斯寫下它的時候,並未意識到這個「幽靈」將被怎樣的人操縱,做怎樣的扭曲,釋放怎樣的能量。
       《烈日灼人》的故事開始於1936年,也就是史達林發動「大清洗」運動後不久。據估計,在這場大清洗中「有500萬人受牽連,30—40萬人被處決。」蘇聯共產黨逮捕了超過半數的黨員,上層成員多數被槍決,5位第一批紅軍元帥中,3人被處死。即使執行清洗令最堅決的蘇共政治局委員基洛夫也逃不過「政治謀殺」的迷霧,而此人生前一直稱史達林是偉大的「掌舵人」、偉大的「戰略家」以及「史達林的結論就是黨的法律。」
       《烈日灼人》的主角,紅軍老師長、傳奇英雄科托夫,也是這場清洗的犧牲者之一。

■情人的回歸

       儘管影片講述的是科托夫被逮捕前幾天的事情,導演米哈爾科夫卻無意展示冷峻的腥風血雨,反而以一派溫和的語氣講述著一個三角愛情故事。夏日裡,退休的科托夫正與妻子馬璐莎、小女兒娜佳以及一大幫親戚住在鄉間別墅里,享受寧靜而歡樂的生活。這一天,一個戴著墨鏡和鬍子,打扮成乞丐的不速之客來到家中拜訪,這人去掉裝扮,人們發現他是在此地失蹤將近十年的舊日貴族青年米迪亞。最坐立不安的是馬璐莎,她曾與米迪亞相愛,並因為米迪亞的突然失蹤悲痛欲絕,只好與科托夫結了婚。米迪亞與馬璐莎在一片樹林裡追憶了當年的時光,物是人非的無奈感瀰漫在這個看似簡單的「三角戀」中。直到一個家人齊聚的時刻,米迪亞藉著給小娜佳講故事,才說出他離開的真相:原來當年正要與馬璐莎結婚的他,被代表革命勝利勢力的科托夫逼迫出走。馬璐莎驚呆了,幾乎要跳樓,卻被科托夫攔下來。
       這種「舊情人回歸,舊情燃燒」的情節,是米哈爾科夫從契訶夫戲劇中抽離出來的模式,並運用在此前的多部電影中。包括講故事的細節,也與《失聲琴》中如出一轍,那部電影中的主角普拉東諾夫也曾在餐桌邊用一個悲傷的小故事向聚會的人們訴說自己的愛情遭遇。但《烈日灼人》中,這種模式被投入一個昏暗不可測的可怕陰謀。科托夫安撫好妻子後,米迪亞找到機會告訴他,自己是奉命來逮捕這個曾是史達林親密戰友的紅軍老將,而科托夫也只剩下兩個小時的時間做整理並向家人告別。
       這時候,觀眾便看到一輛黑色的轎車悄無聲息地停在這所安詳的鄉間別墅旁。這是影片中頭一次出現大片的黑色,在此前麥田、陽光、綠草等等各種和諧的顏色映襯下,這輛車成為一個叫人極度厭惡,急於除去的元素,好像一隻頑固的蒼蠅釘在優美的畫上。


■革命的英雄與被革命的特務

       在剩下的兩小時時間裡,科托夫故作鎮定,召喚一家人去踢球。球被踢到灌木叢中,科托夫與米迪亞去撿,他們終於有機會向對方做正式的質詢。科托夫怒斥米迪亞在家裡講的故事歪曲了真相。米迪亞並非他自己描述的被迫流亡的浪漫樂手,他是在當年無產階級革命成功的時候,作為舊貴族,在死亡與間諜工作中選擇了苟活——他在十年間打探並供出八名白軍軍官的下落,科托夫說他的價錢「像個妓女一樣低廉。」
       但科托夫當年的舉動也不似一個充滿榮光的英雄,他像一個勝利的掠奪者,為了佔有馬璐莎,以及馬璐莎家族的別墅,以革命的名義米迪亞離開故國,出賣自己的階級。儘管他說「你可以選擇」,但有幾個人能夠鼓足勇氣面對死亡?米迪亞被這場革命剝奪了本屬於自己的女人、財富、榮譽。他內心這些被抽走的精神空隙,多年來被仇恨填滿,於是這次他逮捕科托夫的任務,也便成為一場徹底的報復,成為有預謀的侮辱與損害。學者崔衛平在《被剝奪者是危險的》一文中曾透徹地描繪這二人的關係:「如果說米迪亞把靈魂交給了魔鬼,那麼科托夫便是舉辦這場交接儀式的那人,並代表魔鬼一方在抵押書上籤了字,以魔鬼的名義接納了這個人的墮落。」
       這兩個人曾經是多麼的善良與正直!在影片前半段對這兩人的描述中,米哈爾科夫特別地用各種細節提示這一點。科托夫與小女兒的聊天、泛舟、遊戲,一派溫柔敦厚,是個十足好父親;影片開頭,一家三口蒸桑拿,科托夫輕輕喚一聲「馬璐莎」,裹著浴巾的妻子便回眸一笑,這中間的溫柔與真摯,蕩漾在和煦陽光里,沁人心脾。而米迪亞教小娜佳彈琴、跳舞,與老家親戚們的寒暄,也都充滿了一個俄羅斯人的坦率與風趣。
       將人變成鬼的力量,正是隆隆滾動在俄羅斯大地、但已經被扭曲了嘴臉的革命幽靈。本該擁有愛情、麥田、音樂的米迪亞,卻被革命裹挾著捲上昏黑的天,隨後摔在硬邦邦的地面上。執行革命旨意的科托夫,也自此站在一個致命的懸崖上,他以革命的名義對米迪亞所作的迫害,都將付出完整的,並附帶粘稠的血與仇恨做利息的代價。這兩個人同屬於革命的陰暗面,成為一個自我吞噬的怪獸身上的零件。
       逮捕科托夫之後,米迪亞也自殺了。影片上映後影評人批評這個情節處理「不過是向西方觀眾做一種迎合。」因為在大清洗的時候,這種人民內務委員會的特工是絕不會帶任何情緒處理類似的捕殺,更說不上自殺。但從米哈爾科夫為我們提供的夾雜了愛情的故事中亦可以理解,這樣一個人在釋放了自己二十年間積攢的仇恨之後,他化作一具空洞的軀殼,沒有任何精神氣得以支撐這個肉身的行走。而他與科托夫的兩敗俱亡,也正是導演意欲揭示的真意——這場革命製造的陰謀里,沒有人可以真的活下來。
       

■火球與氣球

       影片的標題《烈日灼人》是一首俄羅斯民歌,片中小娜佳曾多次唱起:「被太陽灼傷,紅色的海洋漸漸乾涸。我聽你說過,我親愛的鴿子,那裡將不再有愛。讓我們離去吧,我將不再冷落你。」
       這枚「毒太陽」,被米哈爾科夫用特效直接做出來,在米迪亞講故事的時候,我們看見這個刺眼的火球掠過家中掛著照片的牆壁,灼碎了家庭的合影,暗示著這個家即將分崩離析。當米迪亞最後躺在浴缸里割脈時,這個火球又悠然地掠過浴缸,好像很心滿意足地看著自己造下的惡果,然後奔出窗戶,奔向下一個目標。關於這個特效,米哈爾科夫說得很直接:「這火球象徵革命,以及史達林的重要政治清算。」
       與火球相對應的另一個隱喻是影片開頭就在製造、直到片尾才完工的「向史達林同志致敬」大型熱氣球,這也是清算運動的象徵。這個氣球底下拖帶著一個超大幅的史達林畫像。當科托夫告別家人,被押解上車時,他報出一通電話號碼,告訴車裡的特工,「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這是史達林同志的私人專線。」沒有人理會他,他做出一絲掙扎的舉動,被狠狠毆打,血流滿臉,剛剛報出的顯示與最高領導人有親密關係的電話號碼好像成了個莫大的笑話。此時,行駛的車旁巨大的氣球拖著史達林的畫像緩慢升空,好像一枚帶毒的烈日照耀著。科托夫痛苦的嗚咽悠蕩在金黃色田野中,黑的轎車,紅的血,畫像上史達林慈祥的面容,這幅怪異的畫面,就像一瓢黝黑的血灑向了此前兩小時導演所展現牧歌式畫面中。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產黨宣言》中最後一句話這樣呼號。《烈日灼人》給人們展示的,是聯合起來的無產者最終如何在灼人的烈日中崩塌。人們需要許多年才能夠從這場運動中喘過氣,並有力氣思考這聯合起來的信仰為何變作可怕的怪影。米哈爾科夫自己的答案極有力:「我的這部作品中沒有無辜者,也沒有罪人。當然,史達林是邪惡的天才,但他卻是人民的手製造出來的。疏忽、謊言、懷疑等已經成了蘇聯人的本能。這一套『半真理』也腐蝕了感情生活,並且觸動了人性的最深層。」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