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危機最前線--Mad City

危机最前线/危机最前线

6.2 / 17,750人    Argentina:115分鐘 | USA:115分鐘

導演: 科斯塔加夫拉斯
編劇: Tom Matthews (Ⅰ) Eric Williams (Ⅶ)
演員: 約翰屈伏塔 達斯汀霍夫曼 米亞柯雪娜 亞倫艾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珂曜

2013-04-21 07:14:56

誰封住了我的眼我的口我的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危機最前線》,總感覺被一種難以言明的情緒充斥著。誠然,一部好電影對於觀眾的影響是巨大的,有傷心,有憤慨,但更多的,應該還是遺憾和無奈吧。觀影過程中一直在猜測,等待著Sam的會是怎樣一個結局?投降,被槍殺,投降的時候被槍殺?從來沒有奢望在這種主調的好萊塢大片裡看到喜劇一般的結尾,可我還是沒有想到他會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影片最後一幕,Max 高喊著」We killed him!」,憤怒而懊悔的吶喊最終被人群淹沒。淹沒了真相,淹沒了生命,可能同時也淹沒了社會的良知。

如果單純從評價電影的角度,我只能說:故事不錯,演員完美,總體一般。為了達到批判媒體,揭露醜惡的效果,導演太過刻意去表達矛盾的對立。Sam對於自己家庭的愛,對博物館裡孩子的關心,對誤傷同事的懊悔;Max為了拯救迷途父親而所做的努力;眾多媒體人的冷酷,為了名利而對事實的捏造;三者明顯的反差將主題直接寫到了螢幕上。大量的對比,如突擊隊員在屋頂觀察到的殺人狂魔卻在塑像面前給孩子們講故事;為了救人而將攝影機丟棄不理的媒體新人類最後變成外表光鮮的採訪者甲,讓觀眾瞬間懂了導演的意圖。不過作為商業性質的好萊塢電影,也都可以理解了。

說老實話我是從一個小細節開始覺得這部電影應該不會讓我失望的。45分時,黑心主播Kevin在車裡聽到了關於Sam應該被寬恕的言論,告訴司機:這一切也太荒謬了吧,不是嗎?司機用一句帶有義大利口音而又模稜兩可的話回答道:這裡是美國,大家都瘋了。我總覺得導演這樣的安排是會有他的用意的。回想看過的一大堆關於American Dream的電影,世界各個地方的人,帶著不同的文化,抱著同樣的美國夢,在美國這個文化大熔爐里奮鬥。以為自己享有著自由,平等,人權;信奉著「努力工作走向成功從而完成自我救贖」的新教教義而勤懇工作;為了自己的權利,弱者的權利,有色人種的權利而打響自己的口號。卻全然不知自己其實只不過是一個相對良好的運轉機制里一個零件罷了。回到電影中,似乎除了兩位影帝,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在幹什麼。警察在第一時間包圍博物館,控制現場,告訴Sam你不可能全身而退;FBI和突擊隊員為了解救人質思考一切可能辦法,做所有可能的嘗試包括對著黑暗中的博物館開槍;記者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24小時守候在門外,第一時間衝向任何可能提供有價值資訊的採訪對象;媒體公司為了節目收視率時刻關注民眾支持率,為了打敗競爭對手而做任何有利於自己的言論剪輯和新聞;街頭藝人小販乞討者盡職盡責地追到任何需要他們的人群中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利益•••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井井有條按部就班,機器運轉如此良好,零件們各司其職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放棄任何機遇。只有我們可憐的Sam和良心發現的Max在機器猛獸面前無力掙扎。如果那個美好的American Dream是如此的殘酷而又現實,我寧願活在自己這個卑微的庶民的小生活中。

好吧矯情時間結束讓我們開始對整部影片進行反思。作為掌控話語權的媒體人,每天面對著成萬上億的觀眾,應該時刻意識到自己肩膀上的責任,一種讓社會大眾聽到看到事實真相的責任。很可惜在利益面前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公司需要發展,記者需要爆炸新聞,主播需要知名度,事實的真相在對上名利這兩個字時往往會變得蒼白無力。Max在人質事件開始時也是想著能通過這個新聞讓自己鹹魚翻身。本來可能很簡單的事情卻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演變成一齣悲劇。面臨失業的警衛Sam帶著槍來找館長,並不想傷害任何人,不想通過劫持的方式獲得金錢即使他很需要。他所希望的只是一份工作,只是館長能給他五分鐘的時間,只是希望自己這個小百姓的話語能被別人聽見。很明顯他成功了,他得到了讓全國人民聽他說話的機會。Max敏銳的職業嗅覺和調回總部的慾望讓他很好的抓住了這個機會,持槍綁架,用小孩當人質,槍擊黑人,都是絕佳的社會熱點話題。聰明的他也知道Sam雖然手持武器,但是本性善良,這更是讓他在此次新聞事件里如魚得水。事件開始時,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場惡性的恐怖事件,勇敢的記者在最前線為觀眾直播卻陷入險境。了解了Sam的動機和處境之後,Max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安慰劫匪,獲得劫匪信任之後,向警方要求一次直播採訪。一方面可以讓全國人民聽到Sam的聲音,讓他能夠博取群眾和輿論的支持,另一方面達到提升自己知名度的目的。影片中Max帶著機器準備進入博物館開始採訪前,看著身後的同行們發出自信的微笑,彷彿所有事情都在他掌控之中。甚至還及其細心的讓Sam多釋放一個黑人小孩防止媒體用種族主義做文章,而Sam那聲淚俱下的獨白也讓群眾輿論倒向這位可憐的父親。可惜媒體的力量遠遠超出了Max的想像。各大媒體開始介入報導,小媒體沒有更好的渠道獲取消息便開始捏造事實,創造出一些劫匪的朋友來說群眾們可能想聽的話。各大社會組織群體站在各自立場發出自己的聲音,支持Sam的,保護孩子的,強調黑人權益的此起彼伏。隨後Sam妻子登場,不受控制的情緒和完全超出Max預料的話語讓Sam情緒陷入激動,並作出開槍泄憤的行為。Max的老對頭,黑心主播Kevin強勢介入,要求對Sam進行獨家採訪,在遭到拒絕後昧著良心對之前的採訪視訊進行剪輯,並向全國觀眾播放Max的部份「重點」語句且成功將大眾拉到了Sam的對立面,同時也讓自己的對手陷入絕境。Max也從一個對新聞輿論的主宰者,一步步變成了被操控的人。這一系列精彩跌宕的劇情中一直伴隨著一個數據,那就是民眾對於Sam的支持率,這個數字不僅僅代表了民眾的態度,更左右了媒體和警方的行為。也許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當每個人的聲音被媒體導向到了一個方向時,這力量足以勝過任何真相。在影片達到高潮時,Kevin作為一個新聞的策劃者甚至是編造者卻在大眾面前譴責Max策劃新聞誤導群眾的行為,導演用如此諷刺的方法告訴觀眾,往往掌握事實真相的人,掌握不了真正的話語權。

影片選擇在這個新聞事件剛剛結束,Sam失去生命,Max大聲譴責卻無力控訴的時候結束,也是別有深意。讓我想像一下作為一個群眾所看到的完整的事件會是什麼呢。首先是恐怖份子劫持了小孩作為人質,接著發現這個劫匪有著自己難處,他雖然行為極端但也是一個弱者,他的行為可以被原諒。可是馬上新聞證實,這一切都是被一個叫做Max的記者所操作的,他為了一己私慾而誤導群眾。索性劫匪放走了人質並選擇自殺,他肯定是因為羞愧難當難以面對人民的憤怒選擇結束生命。以上這些是電影中的人們所經歷了的事件,但是後續呢?讓我繼續推測:在警方的後續調查中,館長以及孩子們還有善良的Max說出事實的真相,Kevin等人的行為最終被揭露。媒體再次報導:其實Sam真的是那個可憐的弱者,Max只是為了幫助他而進行一些媒體操作,事實的真相併不是之前播報的那樣。如果真的事情的發展如我所想,身為一個普通民眾,是否會對Sam的死表示痛心?作為一個媒體人,又是否會向Max那樣對自己大喊:We killed him!?

還記得一年前,同樣是發生在美國的一起槍擊案。「兩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一寶馬車內被槍殺」這一標題作為頭版頭條先後出現於美國和國內的媒體上。很快這則消息便引發了諸多評論,而評論的內容盡然更多的是說這兩個人肯定是「富二代」,甚至有不少人說他們死有餘辜。天可憐見!這是怎樣的悲哀和無情,同樣是中國人,同樣是鮮活的生命,只因為他們死在高檔的寶馬車中便是死有餘辜?然而事情的發展更是出人意料,兩名受害者被證實其實是普通的留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了一輛並不算高檔的寶馬轎車。這時他們的死才得到了國內大眾的同情和追悼。多麼可笑而可悲的事情,卻真實的發生了。美國媒體懂得中國人的輿論重點,他們知道怎樣可以提高新聞的價值。故意隱瞞部份事實,引導輿論的走向,卻全然不顧受害者家人的情感。可是最後他們受到了什麼懲罰嗎?什麼都沒有!他們得到是空前的收視率和關注。不得不承認,作為媒體,作為為了公司為了利益的媒體,他們很成功。

也許事實的真相在被發現之前都要經歷曲折,也許我們永遠也得不到真相,也許從新聞,報紙等媒體上我們看到的永遠是經過加工了的事實,也許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永遠都看不清,說不出。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
至少我有,
我覺得我有,
我但願我有••••••
    可是就算我有,又怎樣呢,Sam還是死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