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布拉格之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港)/布拉格的春天(台)

7.3 / 37,728人    171分鐘

導演: 菲利普考夫曼
編劇: 米蘭昆德拉 尚克勞凱立瑞 菲利普考夫曼
演員: 丹尼爾戴路易斯 茱麗葉畢諾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青藤寨談藝人

2013-04-24 22:25:25

女人是大地


看了《布拉格之戀》,覺得該為它寫點影評,但不知道怎麼寫才好。隨便瀏覽了一下豆瓣的評論,主要就是兩種,一種是介紹劇情的,一種是評價原作者米蘭*昆德拉的,大概就是把文學課本上的那一套文本解構學抄錄上去了,讀來都是很專業的詞彙,很空洞無聊。看後一種評論還不如看前一種評論好,把劇情概括出來,有所取捨,這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一些態度,注重什麼和忽略什麼,當然這需要微觀分析,而我沒有這樣的興緻。我還是寫寫自己的一些感想好,但似乎思想有點凌亂和模糊,無法條清理晰地表達出來。

       首先,我翻過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但沒有全部認真細緻地讀完,實在說,我覺得很晦澀,根本沒法順暢地讀下去,因此腦子裡對這本書基本上毫無概念,所以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有沒有抓住原著的核心。但是有一點是比較確定的,我覺得我還算能看懂這部影片。我只能假設這部電影和原著還是比較接近的,這樣的話就有點意思,為什麼我看不懂這些文字,但是卻能理解這些影像,有可能是昆德拉故意在玩弄文字,使之變得晦澀難懂,或者文字和影像確實是有一些區別的,只是我不知道這二者的區別到底在哪裡,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有待研究,我只知道當我們無法理解文字時,如果有合適的影像,不如就看看這些影像吧,它也能給人帶來感動,帶來人生境界的提升。不可過於迷信文字。當然如果這部影片完全沒有抓住原著的核心的話,那麼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雖然編劇套用了昆德拉作品的框架,可實際上這是另一部作品,和原作品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了,我們也不必過於注意昆德拉了,我們更應該關心導演和編劇了。

       再來說說影片當中的性的問題,男女主人公對性的態度似乎仍然是傳統的二分法,這個二分法中又包含歐洲傳統哲學的二元論(關於靈與肉的二元論),彷彿男人總是注重性慾,可以把愛和性分得很開,而女人總是注重感情,喜歡把愛和性完美地結合起來。我不知道這種傳統的二分法是緣於男女之間的天性,還是社會慢慢發展起來的建構,這樣的建構的目的是讓女人束縛在男權社會裡,有利於控制,我更相信建構的說法。正如波伏娃所說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形成的。歐洲傳統哲學的二元論(主觀和客觀)也許要慢慢走到頭了,很多思想家已經對此作了很多的批判。這種傳統的二分法也早該被淘汰了,影片中的薩賓娜已經向我們詮釋女人也可以把性和愛分得很開,這大概就是齊美爾的理想,齊美爾曾經設想,一旦女人的思想解放了,把原來的建構的觀念都打碎了,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樣。我在這裡還是沿襲了二元哲學思維,實際上,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性和愛就是一回事,兩者是互為表裡的,很難分得一清二楚。

        影片涉及到了布拉格之春的場面,我還無法把握政治和性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我覺得如果把影片中的政治場面取消掉,也許照樣可以是一部優秀的影片,但我始終感覺到這兩者多少是有點關係的,政治並不僅僅是影片中的背景,我想它應該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了影片中的性之中了,也許兩個人的政治思想可以直接影響兩個人的思想交融,可以直接影響性的結合。至少影片中表現出的是布拉格之春拯救了男女主人公的瀕臨破碎的愛情。當然這樣的想法有點膚淺,也許對於導演和編劇來說,性和政治也沒那麼多的糾葛關係,純粹就是嘲弄的對象,因為這二者有一點類似,就是都很花哨,所以魏寧格說政治家和婊子是一路貨,在一些知識分子看來,政治和性都是那麼的虛無,都是適合調侃的對象,在調侃的過程中,消解了政治權力和肉慾。正如影片中一個鏡頭提示的,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淪陷的時候,瑞士的雜誌社對布拉格的照片沒有多少興趣,他們欣賞的還是女人的裸體照,這真是極大的諷刺。

       有一點讓人弄不明白,薩賓娜和托馬斯也算是志同道合的一對,可託馬斯為什麼就沒有和薩賓娜走在一起,這真是讓人感覺很遺憾的,也許彼此都熱愛自由,互相保持一點距離對於彼此的關係反而是一種潤滑劑,也許走在一起的話,結局未必會太好,可能二者都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薩賓娜也很坦然,沒有過多要求托馬斯,也正是因為沒有過多要求,讓托馬斯對她一直唸唸不忘。影片中有兩個鏡頭很有意思,一個是薩賓娜在鏡子前的搔首弄姿,反映了歐洲的傳統二元論,鏡子照出了靈與肉的交融,另一個是泰麗莎和薩賓娜二人之間的裸體互拍,在歐洲的美術史上,女人的裸體已經被建構成了藝術,薩賓娜是個藝術家,所以對於自己裸體的被凝視感覺很自然,沒有多少的羞澀感,而對泰麗莎來說,則有點勉強,但薩賓娜對她軟硬兼施,最終還是被凝視了,薩賓娜並不覺得自己是第三者,對於泰麗莎也沒有什麼負疚感,她要求的只是公平而已。泰麗莎對薩賓娜的攝影並不僅僅為了藝術作品,她其實更想從心理上去征服薩賓娜,用視覺去佔領薩賓娜的肉體和靈魂,可結果她也被薩賓娜佔領了,彼此打了個平手,不打不相識,正是這一戰,彼此的靈魂多少有點交融了,彼此理解了對方,這裡有一個讓人想像的地方,正當兩人彼此沉醉的時候,弗蘭茲闖了進來,打斷了二者之間的美好心境,我都覺得二者之間好像要接吻了。

      托馬斯最終回歸到了泰麗莎的懷抱里,他最終從虛空中回到了堅實的大地,有的時候男人真的很奇怪,他沒有和最愛的薩賓娜走在一起,卻最終和泰麗莎和諧相處了,也有點傾城之戀的感覺,和一個男人最終走在一起的女人,未必就是最愛的。一個女人可以改變一個男人的靈魂,女人就是男人靈魂的港灣,溫馨的港灣,男人最終是要停靠的。

       本片的背景取自布拉格,瑞士的日內瓦,以及捷克的鄉下,都很不錯。本片的風格也和這個背景一樣,有點歐洲的電影風格,據說導演為了順利拍裸戲,特地找了歐洲的演員,歐洲比美國要更加開放一點,我更喜歡歐洲風格,性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應該很自然地表現出來,不僅僅是為了色情和刺激觀眾。在本片中,性似乎是一種很虛無的東西,其實反過來看,也許性是一種動力,可以破解這世界無邊的虛無,性是實在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