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蹺課天才--Ferris Bueller's Day Off

春天不是读书天/跷课天才(台)/咪走堂

7.8 / 386,117人    103分鐘

導演: 約翰休斯
編劇: 約翰休斯
演員: 馬修鮑德瑞克 米亞莎拉 傑佛瑞瓊斯 珍妮佛葛蕾 查理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幽靈不會哭

2013-04-25 23:37:06

守望麥田的人


       提起「青春」這個詞,我們一定會把它與一種情緒連接起來,那就是「迷茫」。的確,在塞林格那裡,霍爾頓只想當一個「麥田守望者」的願望還是無情地落空了,他最終還是掉下了懸崖。當然,青春終會散場,「永遠長不大」的霍爾頓有一天也會變得不再憤世嫉俗,但這些憂慮、恐懼、希望、善感、痛苦還有愛,它們將留在那片一望無際的麥田中,守望我們逝去的青春。
    當今,青春類型片已經不是一個怎麼時髦的玩意兒了,在阿帕圖、凱文•史密斯、本•斯蒂勒、韋斯•安德森這些青春類型片高手那裡,迷茫與傷痛成為某種誇張喜劇元素的佐料,它讓觀眾尋回失去的激情,實現了在無規則的世界裡任意撒野的願望,但又讓他們看到了逃避現實的不可能。這些現代觀眾早已司空見慣的青春類型片法則,其實都發源於一個人,他就是約翰•休斯。
    凱文•史密斯曾經把休斯比作是「我們這輩人的塞林格」,這個比喻真是恰如其分,因為在休斯創作黃金期的80年代,他仍然唸唸不忘的是70年代的反抗精神。新時期的青春電影分化為兩個極端:越來越殘酷的寫實和越來越低俗的葷段子。也許抽菸喝酒、打架鬥毆,如此肆意、囂張的青春永遠不會出現在休斯的電影裡,休斯電影中的青春也不會張揚著澎湃的荷爾蒙,而是隱藏著所有的澎湃與乖戾,它是喜劇但又不僅僅是喜劇。休斯在事業高潮時期選擇了急流勇退,真的就像是塞林格那樣,「當我燈枯油盡,我知道是時候離開了,我會化作一縷青煙」。休斯的電影與他的為人永遠都是真誠的,正是這樣,他才能敏銳地捕捉到電影中那一個個敏感少年的內心,從而讓螢幕下的無數觀眾感同身受。創造票房神話後的毅然離開,休斯留給人們的背影是如此瀟灑,他是又一個華特•迪斯尼。
     休斯的低調同樣與他的電影氣質相吻合。他不會讓他的角色去挑戰這個社會的道德底線,不會在電影中張口就是四字經,血與毒品包裹的青春不是休斯的青春。在休斯那裡,「愛」才是最重要的。雖然早已息影,當初觀看他電影的觀眾,在走向而立之年的時候,回首發現,其實他從未離開,他仍然在為那一代人的青春守望。斗轉星移,到了21世紀,休斯的電影依然先鋒,御宅文化、反流行、邋遢的行頭、閃光的鬼點子、愉悅的惡搞、愚笨無能的父母,當然還有青春的頭號敵人:學校的教導主任。休斯所創造的這一切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成為青春類型片的金科玉律,但在像諸如周星馳的《逃學威龍》之類的拙劣模仿品中,我們卻找不到任何有關青春的心悸與戰慄。新時代的觀眾是否已經不願意再花時間去仔細聆聽五個個性反叛少年間的誠懇交談?是否已經對面對修拉《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若有所思的凱倫不再心有共鳴?當更多的庸俗的青春類型片終於搭上了性喜劇這趟列車時,它也通往了終將埋葬自己的不歸路。
    休斯的真誠在於他願意去聆聽少年的心聲,願意在電影中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甚至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來說話。休斯喚起觀眾對青春回憶的方式,不是那種笨拙地插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偶像」,也不是去儘量還原某些時代細節。休斯的電影是傳奇性的,但又是溫柔的,它打動觀眾的地方不是靠外表,而是靠幻想。誰不希望青春期能有個無話不談的朋友?誰不夢想成為一個打敗老師、家長的翹課天才?觀眾對青春的幻想在休斯的電影中被一一實現。
    青春是短暫的,休斯的幾部代表作里電影故事發生的時間也僅僅是在一天之內。《早餐俱樂部》一天的留校溫習,讓五個叛逆少年成為心意相通的好友。《春天不是讀書天》也是記錄了一天瘋狂、有趣的逃課生活。休斯的偉大就在於他只給你呈現青春的形態,但他從來不會幫你給青春去下定義,因為對於每個人來說,青春的含義也是不一樣的。對於某些人,高中生活是成功且快樂的,但對另外一些人卻是完全相反。觀眾總能在休斯的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就是因為休斯電影中的主人公從來沒有固定、統一的性格。他們有的聰明幽默,有的不善言談,鬱鬱寡歡,有的是敏感的神經質,有的又是大大咧咧的書獃子,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都會面對青春的煩惱及由此帶來的選擇,他們都在尋找自己的身份證明。在其他人開來,青春是瘋狂的,年輕的面孔、永遠釋放不完的活力,休斯卻認為這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拉風的法拉利跑車是淡漠親情的象徵,那些機智、精巧的小機關原來只是為了維護一個小小的秘密。休斯的電影屬於青少年,他說出了他們想說的一切,而離經叛道也總會變為發現自我的一種方式。在《春天不是讀書天》中,凱倫最後毀掉了他父親心愛的法拉利跑車,他準備好和過去懦弱的自己說再見了。「學校是一個斯喪性靈的地方」蕭伯納的這句話,休斯一定心有慼慼。春天那麼美好,待在教室裡豈不浪費?青春也是這樣,循規蹈矩也豈不是浪費了?逃學高手菲利斯在《春天不是讀書天》的結尾字幕播完後,又一次出現,「電影早就完了,你們怎麼還不走?」休斯難道是想說「青春早就逝去了,你們這些人還在抱著幻想幹嘛?」不管怎樣,菲利斯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欺騙教導主任、和女友兜風、吃豪華午餐、逛博物館、參加盛大遊行,這就是青春,如此精彩,酣暢淋漓。
    我總是納悶,休斯電影中的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他們到底在擔心什麼呢?當凱倫站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那副名畫《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面前時,我們發現,那幅畫中大部份人都是側臉面對觀眾,只有畫中間那個不起眼的穿白色衣服的小女孩正面面對觀眾,她是那麼的渺小,卻成為了這副畫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們也不用過份擔心自己的渺小,其實我們自己才是我們自己生活的中心。和霍爾頓一樣,我們都是在懸崖邊守望,捉住往懸崖狂奔而來的孩子,青春不就是這樣嗎?「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