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Wang
2013-04-27 21:15:26
活著,為自己,永遠都沒錯
先嘮嘮。說實話,整部電影看完我楞沒發現原來女作家的扮演者是妮可基德曼。妝容造型相當成功,另妮可的演技實在太到位了。這三個女性角色里,我覺得力度最弱的恐怕要是現代的這位lady,但即便如此也被實力超凡的梅姨刻畫得飽滿厚實。
邏輯
看完整部電影你才發現這跟你看的時候的預想假設完全不吻合。開始以為這又是一個以小說作者和小說中主人公穿插對話的套路,慢慢看到後面才豁然開朗,驚嘆編劇的巧妙。作家女(基德曼)和孕婦女(摩爾)的關係是作者與讀者,衝突比較直接。孕婦女和蕾絲女(梅姨)是通過孕婦女的兒子產生關係。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卻遭受了同樣有關生死的心靈折磨。表面上是因為作家女那本書引起的,事實上它不過是一個撕拉口,對生死愛的疑問一直暗藏在每個人的體內,只待被引出,既而把你撕成碎片。
同性
作家女與姐姐的不倫之戀,孕婦女的同性戀傾向,以及蕾絲女和Richard(孕婦女之子)。通篇的同性戀,卻並沒有大張旗鼓大著筆墨,但對影片寓意深度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題外話。小時候就聽說研究表明,全球同性戀中女性佔了很大比例。我個人也覺得女人變雙的可能比較大。我要的不過就是「愛」,男人可以給,女人也可以給,至於男或女,似乎並不在乎。
作家女跟姐姐的畸戀,最後那一激吻還著實把我shock了一下。當代的某些自稱藝術家實則詐騙犯的人,明明很正常卻偏要做出些牛鬼蛇神的事兒,估計以為copy些行為自己就是藝術家了。作家女才是真正有才華的人,迷戀於編寫故事,入戲太深,雖然有深愛自己的丈夫但這只會令她更痛苦,她是同性戀啊,結果只能殺掉自己以求解脫。
孕婦女有些產前抑鬱,選擇作家女的小說讀於是更加抑鬱,朋友到訪的哭訴又令她難過,吻了這位lady似乎出於安慰卻也是孕婦女內心的渴望,結果還被兒子看到了。
這兩位蕾絲的共同之處是,都有一位非常愛她們的丈夫。當然,這只會加重她們的痛苦和負罪感。
這裡要多說一句,作家女當著外甥女的面kiss姐姐,孕婦女當著兒子的面kiss朋友。所以說家庭影響對孩子非常重要,尤其童年正是接收資訊的時候。不然小Richard的生命不會隕落。
梅姨
三個女人中看似最陽光最健康的,其實也在苦苦死撐。有女朋友陪著,還要照顧得了愛滋病的昔日戀人。究竟活著是為了誰?親人愛人還是你自己?在這逝去的分分鐘鍾里,在Richard輕易地倒向窗外後,在見到Richard的母親(孕婦女)後,她得到了重生,展開新生活。
其實,孕婦女才是最堅強的。活著,為自己,永遠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