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孤星泪(港)/音乐剧悲惨世界电影版

7.5 / 349,968人    158分鐘

導演: 湯姆霍伯
編劇: 維克多雨果
演員: 休傑克曼 羅素克洛 安海瑟薇 亞曼達塞佛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器識藝文

2013-04-29 16:56:55

On My Own:我愛你,你卻愛著她——少女愛波寧的「悲慘世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趙星晨

    黃碧雲有關愛情的語錄總是令人津津樂道:我卻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記,去與希望與想念鬥爭;事情從來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場必輸的賭局,賠上一生的情動。少女愛波寧的愛情故事,註定了「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我卻始終不能有姓名」。

    珂賽特和馬呂斯在愛波寧的面前上演了一場一見鍾情的戲碼。而這一幕徹底將愛波寧推向了無望之愛的深淵。群像式的人物譜,巧妙拉伸的鏡頭,幾位主角都個性鮮明。隔著熙熙嚷嚷的人流,馬呂斯看見了天使般純潔的少女,眼神的接觸、糾纏,就是這樣!喧鬧瞬間遠去,此時馬呂斯心裡一閃而過的念頭究竟是什麼,我想並不難猜。

    可就在珂賽特的不斷回首中,鏡頭為我們切換到了另一個不被垂憐的少女。單從生活品質上來講,少女時代的愛波寧和珂賽特放佛互相掉了個個兒。愛波寧跟隨著他的父母——小酒館老闆夫婦一直遊走在詐騙、欺矇與遊手好閒之間,遂也被貼上了貪婪、下作、愛調情的標籤。但就是這樣一個行走在最底層最黑暗地帶的女孩子,在面對馬呂斯的請求時,她驟然綻放的光芒讓人不忍直視。生活在那種環境裡的人是不可能有多麼潔淨的外表的,但是那一刻她火辣的眼神、燦爛的笑容著實驚艷到了觀眾。她願意為愛人做一切事情,即便是幫他尋找另一個女孩——至少在我看來,那個女孩是愛波寧的情敵,可也許在愛波寧看來,這種請求與被請求的過程,就是一種牽絆,儘管這種認知是一廂情願的。

    不知這樣一個細節大家注意到沒有。愛波寧滿懷希望地望著她思慕的馬呂斯:「你會給我什麼?」「什麼都可以。」但是隨即對話的味道變了,愛波寧以一種試探且略不是滋味的語氣問:「看看你這興奮樣,天知道你在她身上見到了啥,你現在開心了嗎?」哦天!微聳了下左肩,不滿地撅了下嘴角,薩曼莎•巴克斯(Samantha Barks)飾演的愛波寧是如此生動!當馬呂斯欲將此舉當成一樁買賣的時候,愛波寧皺起了眉頭,眼神裡儘是悲傷:「不,先生,我不要你的錢。」扭頭就走,即便我是騙子的女兒,即便我身上集結著一切罪惡的因素,我也不願在你面前喪失尊嚴。我只是愛你罷了。Little he knows,Little he sees。

    愛波寧木然地聽著馬呂斯在她面前欣喜若狂地讚美另一個女孩——珂賽特,但是隨即又因為他的觸碰而歡喜雀躍。影片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三個人的愛情糾葛到達高潮。珂賽特和馬呂斯隔著雕花的大鐵門互訴衷腸,愛波寧在不遠處望著愛人絕望歌唱。薩曼莎•巴克斯(Samantha Barks)深凹的雙眼裡盈盈淚光,這是對愛波寧絕望愛情的最好闡釋,愛而不得,卻仍然飛蛾撲火。

    在遙遠的中國,有子夜吳歌之說。《唐書•樂志》載:「《子夜吳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字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可見感情這種東西,不管是積極還是消極,那是超越時空,超越國別,是全人類共通的!愛波寧在一個雨夜,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場頗具風情的「子夜吳歌」。「我愛他,但我也日漸明了,這一生我不過在自己欺騙自己,沒有我,他的世界依然如故,那裡滿是我從未體會過的幸福。我愛他……卻只是一廂情願。」愛波寧喃喃細語,以嬰兒蜷縮在母體裡的姿勢。看到這裡,我又想起了一個在這個時代還算有名的例子,多年前的南康白起大人,在回憶關於他愛人的小文里寫道:「我比這世上任何一個人都更加熱切地盼望他能幸福,只是,想起這幸福沒有我的份,還是會非常地難過。」瞧瞧,人世間最不缺的就是痴情人,而我們也總是會為這樣的痴情人而感動。感動著感動著,這樣的痴情人就幻化成了一個個不朽的故事。

    影片到這裡,已經與愛波寧無關了,這正應了她的那句歌唱:「沒有我,他的世界依然如故。」但是她的逝去於淺薄的我而言,並不是一個無辜路人甲的出現又離開,她帶給我的衝擊與震撼絕不亞於其他任何一個主角。甚至在最初,我就在她身上投放了超乎我想像的關注。薩曼莎•巴克斯(Samantha Barks)的精湛演技使得這段糾結的三角戀顯得更加不同尋常,一開始的輕鬆俏皮,到後來的泫然欲泣,再到最後的崩潰爆發,她的演繹張弛有度,在螢幕上最大程度地重現了這個豐富的靈魂。

    李白在他的《秋風詞》里這麼說: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還如當初不相識。如果愛波寧不認識馬呂斯,如果珂賽特沒有在那一天的街頭出現……只是,如果是最不能想的詞。

    (本文作者為本媒記者、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生,本文已刊載在華東師範大學2013年5月第250期《研究生界》上,轉載請註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