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昕視覺

2013-04-30 10:56:38

記憶的第一滴血


      記得第一次看《第一滴血》是在1985年的紅山露天場,如今,紅山露天場已不復存在,原址已經被花紅柳綠的攬秀園所覆蓋,雖然水泥座位和水泥螢幕都化為齏粉,但記憶卻依然深刻。
    記得我是一個人去看的,票價2毛,人不多,但我還是選擇的0排(也就是第1排),我始終覺得坐在第1排才能毫無阻礙地全心全意地零距離地感受和融入電影。整個電影看下來我的情緒在激動、亢奮、感傷中徜徉,直到從露天場出來走到回家的路上我還沒能從這些情緒中釋放出來,特想像電影裡蘭博那樣操起機關槍胡亂掃射一番才能安慰我那顆少年騷動的叛逆之心。
   電影的劇情很簡單,男主角是一名喚作「蘭博」的自越戰退伍的陸戰隊員,他回國後前往鄉下探訪戰友,但得到戰友已經死亡的噩耗。之後的「在路上」過程中路過一個小鎮,不料遭到小鎮派出所警長布萊恩的無理壓迫,此警長狂妄自大且在該鎮頗有「老大」的感覺,蘭博不堪壓迫奮起反抗,之後逃到山上,以他擅長的特種部隊的作戰方式單槍匹馬(其實沒馬)與警察和國民自衛隊展開對抗。該片動作場面的氣氛拍得緊湊,高潮迭起。更為可貴的是,該片並非流俗於一般簡單劇情的動作片,蘭博的背景和在小鎮的遭遇以及最後向上校的哭訴的情節委實讓人感到了現實的無奈甚至是痛苦,生活就是這樣,在你不想找麻煩的時候,麻煩自己會找上你……
    對於很多中國觀眾來說,是從看了《第一滴血》開始起,史泰龍就成了人們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硬漢形象,「蘭博」這個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硬漢、鐵漢的代名詞。我也一樣,為此徹底成了這個肌肉猛男的鐵桿粉絲。崇拜的直接結果其一就是,我也購置了一把仿造電影裡的戰刀隨身攜帶,不過從來沒有機會使用,只起到了走夜路給自己壯膽的作用,直到最後在瓊州海峽的船上被海警沒收並罰款;其二是當年由於該片的影響,立領四個兜帶風帽的美軍服開始在祖國大地上流行開來,並被冠以「蘭博服」的名稱,憤青和俗青都以擁有展示為榮,我也整給了一件盜版的穿航招搖炫耀,這可能是大陸最早的軍品熱現象吧;其三就是我將蘭博的形象畫到我的一件襯衣後背上(年輕的時候我特喜歡在自己的衣服上畫畫寫字),招惹了不少眼球關注,甚至於我一個遠房舅爺爺來烏魯木齊,看見我背後的圖後認真地問道:「這是不是蘭博?」不由得讓我對該老爺子肅然起敬,一下拉近了我們之間的代溝。
   如今,史泰龍雖廉頗老亦,且在好萊塢傳統動作類型片日漸落寞的年代,依然老夫聊發少年狂,去年執著地續拍了《第一滴血》4,61歲老英雄的勇氣和精神可嘉啊,雖然《第一滴血》2和3都犯了續集電影的俗套和弊病,出於對史泰龍的景仰,我依然拭目以待著《第一滴血》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