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童夢奇緣--Wait Till You Are Older

童梦奇缘/Wait'TilYou'reOlder

6.6 / 924人    n/A

導演: 陳德森
演員: 劉德華 莫文蔚 黃日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oyma

2013-05-02 07:59:48

本應悲劇更甚


《童夢奇緣》,講述一個自控能力不強的男人,帶來「一家五口」的悲劇的故事。
最可憐的是身為原配妻子的莫文蔚。她得悉自己丈夫外遇,家中還多了一個自己親兒子的「哥哥」。為了家庭,她選擇「原諒」丈夫,竭力表現出接納繼子的姿態。然而繼子反而把她視為第三者,處處羞辱作弄。她的忍讓在發現丈夫依然私藏與情人「三口照」後達到極限,其後被化身為成年人的繼子激發出終極怨氣。
身為第三者的李冰冰,其故事通過繼子的回憶粗略交待,卻可見女子遇人不淑的絕望。依稀可以看出,第三者根本不知道丈夫早有家庭,當了解真相時,寧願與親生骨肉一起服毒,告別這個悲哀的世界。她的際遇也令人概嘆,但一死萬事空,卻反而沒有原配妻子那種活生生的折磨。
作為主角的劉德華,從小以為是繼母拆散自己家庭,離家出走成為家常便飯,對繼母的言語暴力和惡作劇,進一步加深了這個本已破碎的家庭的裂痕。後來這位小少年體內滲入神奇藥水,一夜成人,終於逐漸明白真相。他最終覺悟自己的偏執給長輩帶來多大傷害,而重新修復了與繼母的關係,並幫助繼母與父親言歸於好。但當他完成這一切時,神奇藥水加速成長/衰老的效能,已經把他的生命帶到盡頭。
原配的兒子作為弟弟,無論父母、兄長,都對其愛護有加,且少兒不知愁滋味,興許是五口人中最「幸福」的一人。但長大後,他終會明白到當年家中發生變故時,一切當事人的悽酸。
黃日華飾演的父親詮釋一句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從選擇出軌起,他就註定「夾心人」的命運。第三者自殺前,他要小心翼翼地周旋於兩個家庭之間;第三者自殺後,他在妻子與長子之間兩邊不是人。但他不能怨長子年幼無知,因為造成長子偏執的罪魁禍首,正是他本人。他更應該感謝原配妻子甘願為他的錯誤承擔不白之冤,否則他連結局時的三口家庭也將不復存在。
只要細加描述,五個角色都能折射出強烈光彩。表現得最好的是原配妻子——使用護膚品挽回丈夫的無奈,勸繼子帶上雨具的強顏親切,繼子送上「生日禮物」的剎那安慰,再受對方戲弄的怒火中燒——莫文蔚把被第三者兒子欺侮三年的忍辱負重,真實地展示在鏡頭前。出於電影篇幅考慮,次子和第三者亮相匆匆,但安排得宜。次子的存在暗示妻子曾經以為自己何其幸福,加深說明了丈夫出軌傷害性的巨大。第三者的故事寥寥數筆,不過已經體現出她對長子的疼愛,為長子日後的種種偏激行為做好鋪墊。
重頭戲份則落在長子與父親。更有控訴力量和教化意義的手法,是用現實主義方式,順著長子被趕出家門的劇情,描述這個家庭逐步走向滅亡——丈夫如何在工作(他學校的教職早已岌岌可危)與家庭的壓力之下一蹶不振,長子如何在失去家庭溫暖後迷失於社會當中。但導演慈悲為懷,沒有讓兩父子的齟齬一發不可收拾,反而試圖講述一個兩代人之間消滅隔閡的故事。於是敘事手法也變得浪漫主義,影片主色保持鮮艷的調子,暗示結局時長子必定原諒父親和繼母。而港片慣有的插科打諢和天馬行空,則更加讓大家過了一把「男孩夢三十」的熱鬧癮。
所以,儘管長子最後仍不免提早離開這個世界,但一個人的犧牲讓本應分崩離析的家庭得以挽回,該片的結局堪稱圓滿。(有點遺憾的是裡面應采兒的女教師角色,剛剛從與副校長林家棟無果之戀脫身,但又遭遇劉德華的無奈爽約,打擊可謂接二連三。當然,應采兒最後應該能獲知劉德華的淒涼故事,倒也避免了她誤會後者的真情。)
導演著意推出「有明天就有希望」的主題,期待悲劇之路總能回歸正軌,於是不惜篇幅,用兩條支線嘗試提出解決家庭糾紛的方案。正面例子是長子的同學。他家庭雖然貧困,父親母親之間既有年齡差距,又有地域之隔,但通過視訊聊天平日加以溝通,夫妻雙方坦承相待,總算使小日子過得其樂融融。中庸例子是林家棟的情感瓜葛,他欺騙應采兒在先,與張燊悅飾演的另一教師早有交往,長此發展,恐怕也將陷入長子家庭的尷尬。總算林家棟及時抽身,對兩人予以坦白,雖然大家都有傷害,卻不至於惡化出人命事件。
然而,有一點讓筆者不太舒服,就是導演過於強調解決方案,總寄望受到傷害的人能「理解」、「體諒」,有人「能走出第一步」,卻沒有讓釀成傷害的人真心悔過。林家棟自此至終沒有真正地向應采兒道歉,反而變成未婚妻故作大方地開解應采兒。黃日華的父親更是窩囊,空讓莫文蔚受委屈,對長子只懂金錢利誘,讓家庭滑向深淵。
電影尚可以設置橋段道具,讓長子長大成為劉德華,有了兒子明白父親窘況的可能性。而現實卻是成長藥水的副作用般殘酷,大錯鑄成早已無法挽回,倘若再畏縮不前,只會加速惡果的來臨。因此,當那些犯錯的男人,都像黃日華和林家棟那樣,一起在外面抽菸、喝酒、打機乃至以種種光怪陸離的方式發洩,互相傾吐「不被理解」的苦悶時,他們終其一生都不會解決真正的家庭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