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美国往事/四海兄弟(台)/义薄云天(港)

8.3 / 379,211人    229分鐘 | USA:139分鐘 (re-cut) | 251分鐘 (extended director's cut)

導演: 塞吉歐李昂尼
演員: 勞勃狄尼洛 詹姆斯伍德 伊莉莎白麥高文 崔特威廉斯 柏特楊 喬派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未下

2013-05-06 03:24:41

每拍一部電影我就折壽五年—《美國往事》與萊昂內


1.《美國往事》在羅馬試映結束後,觀眾們慢慢退場,他們在3小時45分的電影之後,心滿意足,像吃了一頓精心準備的大餐。萊昂內(Sergio Leone)就站在街對面,觀察離場觀眾的反應。其中一個觀眾認出了他,問道:「這是部很好看的電影,只是,麵條最後的笑容代表著什麼?」萊翁道:「你知道,一開始他在鴉片館,maybe or just be a dream...」雲裡霧裡之後,觀眾說okok,我走了。這就像詹姆士 woods問他一樣,「跳進垃圾車的是我嗎?」,答曰,「可能是你,可能不是你。」

2.萊翁坐在希爾頓酒店陽台11年,終於等到有製片人投資了。他用了3小時40分鐘,為製片人Arnon Michan講述了這部巨製,每個場景每個畫面已都在他眼前了。一拍即合,開始這部史詩的拍攝。但不幸如奧森威爾森的《公民凱恩》、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經典總得世俗打磨才能顯出其成色,上映伊始,在當時的美國對此片風評極差,投資人事後認為自己當時太天真,流傳著的3個版本,卻沒有最長的版本,美國上映時,片長大大縮短,時序也改變了。有影評人把此片評為當年最差,10年後評為10年最佳。

3.在將200多頁的大綱交給編劇時,左邊是場景描述,右邊空無一字,他讓編劇寫滿。編劇寫了一稿交給他,他微笑著看,不停地咯咯的笑,覺得台詞有趣,而這部電影需要的不是有趣的台詞。編劇之一感慨到,這是影史上最冗長的創作過程。

4.早在電影開拍之前,萊昂內就與莫爾康尼(Ennio Morricone)商議了電影配樂,開拍之時,三分之二的配樂已經完成,演員在片場就能聽到配曲,是件奇妙的事情。但有一版竟然在上映的時候沒有配莫爾康尼的曲子,實在是難以原諒了。

5.萊昂內曾說,自己每拍一部電影,就折壽五年,確實如此,有人評價他拍一部電影付出心血是其他導演的四倍,經常能看到他為演員示範動作,親力親為已成習慣。這部電影也使得萊翁元氣大傷,導致了嚴重的心臟病。於1989年4月30日離世,評論界稱是義大利電影的損失,對世界電影是一擊重創。

6.昆丁在混跡電影圈之初,於專業名詞知之甚少,經常能聽見他說:「這個,給我個萊昂內鏡頭。這比說大特寫更有用,大特寫人人會拍,而我說萊昂內鏡頭的時候,要的是那種感覺,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特寫。"

7.My way of seeing things is sometimes native,but with sincerity of the kids from the Viale Gloriose step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