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忠烈楊家將--Saving General Yang

忠烈杨家将/一门忠烈杨家将/杨家将

6.3 / 2,908人    102分鐘

導演: 于仁泰
編劇: 黃子桓
演員: 吳尊 周渝民 鄭伊健 林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oanna小棠

2013-05-08 01:58:23

孝悌是最動人的主題(含劇透,慎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楊家將的故事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也許是骨子裡的英雄主義理想,也許是悲劇色彩的深刻雋永。這份悽美,這份遺憾,這份悲慟,這份無悔,這份熱血,深深打動著我。
這部片子算是楊家將里比較特殊的吧,大打親情牌,忠的內容在兒郎們身上體現的少了,戰爭中的智慧、大將作戰的謀略僅靠一場突圍戲略顯不足,但仍不失為一部好片!現在的影視劇大多主打愛情,似乎一個片子去掉愛情就沒有內容了。其實現實生活中對人來說還有其他很多重要的東西。所以《忠烈楊家將》的主題令我眼前一亮。
那種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場面一向是我最不能招架,也是最令我動容的。
我覺得也許我腦洞太大了腦補過多,下面是我不負責個人歪歪版分析和感受,大家隨意拍磚。

影片開頭,六郎七郎受罰的時候,舉起家法的令公臉上極力掩飾卻仍流露出的那種心疼,我彷彿能體會令公作為元帥和父親的那種複雜內心,既有氣恨,又有愛憐。
是出於對大局的洞悉和考量,有對宋廷和楊家軍命運的擔憂,責怪孩子們不聽命令,誤殺潘豹惹下人命官司,致使潘楊兩家不和,動搖大宋政局的穩固;有對於幼子的憐惜,明白六郎對郡主的情,明白七郎對兄長的悌,氣恨六郎不能深明大義未盡兄長職責,氣惱七郎遇事衝動年少輕狂。
哥哥們齊齊站在一邊,面容肅穆,嫂子們在內堂也非常不安,佘賽花作為孩子們的母親自然也有心疼和擔憂,但是她也明白她不能夠出面,故而只是靜靜地為父子準備面聖的衣服,讓排風送去。一望而知這個家庭所崇尚的理念,國是至上,軍令如山,但不乏人情冷暖。
    
很喜歡父親出征前兄弟們在馬棚裡的一番對話,各人的性格特徵在這裡顯露無疑。
    
先說六郎:看六郎一言不發地一遍遍擦拭父親的戰甲這裡,他的內疚擔憂表露無遺,但是他和七郎暴躁衝動的少年心性截然不同,他的性子偏內斂,我甚至覺得一開始的六郎怯懦軟弱,做事情挺拖泥帶水猶疑不絕的。
你看他想上擂台卻礙於父命不能上,七郎替他出頭他有希冀有矛盾,想攔該攔卻沒有攔,七弟打死潘豹害怕地看向六哥,可是六郎眼中流露的也是無措;馬棚議事他走在最後,面對大哥唯唯諾諾,像內疚像害怕;七弟情急之下單騎突圍去寰州城,他不知該守在父親身邊還是去勸七弟,直到五郎喝他他才追出去,錯失了最好的時機...等等)楊六郎這個人物一向是楊家將故事的軸心,他作為金沙灘一役唯一生還天波府的楊家將,人物內心是最震撼最悲痛也是最堅強的,有少年楊家將里非常成功的胡歌版六郎在前,吳尊的六郎略遜色些。但是吳尊的演技我個人覺得還是有進步的。我看到了六郎身上善良至孝的美,也看到了少年的成長轉變。最後那場和耶律原的生死之戰,甫見耶律掉頭而走的事是六郎能做出來的,我覺得這不是他一貫性子軟而是學會了決斷和隱忍。我對片子中沒有馬上刺死耶律的情節設計不喜,但喜歡那個用身體抗住那把關刀保護爹的場景。

好像扯遠了,扯回馬棚。
    
不得不說五郎是很細心也很通透的一個人,以他的性格他後來會出家是很合情合理的。先不說他醫者父母心,他的洞察力和心智我覺得是極高的,甚至不遜於他那像狼一樣的三哥。但是和三哥不同,他內斂但不面癱。無論是後來他細心發現父親中毒,竭力勸其治傷,還是屋子被大石壓塌,他以身護父,這是孝。(有一個細節,出征前娘親告別每個孩子時,五郎主動伸出手去安撫母親,這裡一段也能看出七子性格各不相同,這也導致了最後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吧)他遞燒過的劍給兄長治傷,勸四郎別吃檳榔,大龍倒地時四郎來救他,他第一反應不是去抓住哥哥遞來的手而是先扭頭去看敵軍追來否,看得出他怕連累四哥,這是悌。五郎是人情味極濃重的一個,所以他後來能都放下去皈依佛門,實在是心傷匪淺,一無所有了。看到六子葬父那裡,五郎眼裡明晃晃的淚,實在是…
咳咳,馬棚馬棚。
五郎看得出六郎此刻的心境,而他自己也有為人子的擔憂。他沒有出言寬慰六郎,我覺得他對於六郎七郎打擂的事是非常無奈的,或者說他並不讚同兩個弟弟的行為,(我覺得從後來令公同意六郎郡主婚事後眾子的反應也能看出,一開始父兄都是不首肯六郎和郡主的事的,吃驚成份大於高興。不是不希望弟弟幸福,我覺得很大一部份還是出於政局的考慮)但是,作為哥哥他給兩個小的上藥也是心疼他們的,於是這裡五郎只是微微嘆氣:只怕爹力不從心。

鏡頭掃過三郎周渝民,他沒有說話。
真的太帥了。
所以大家知道了,我最喜歡的片中人物是楊延安。不要抱怨三郎台詞少,他台詞少戲份卻不少,沉默寡言正是他的魅力。對於父親出征兄弟們的憂慮他不置一詞,但是看得出他有他的想法和深思。
三郎這個人物在哄小孩的時候太柔情,受傷後燙傷悶哼太堅韌,蘆葦 盪單挑殺敵太決絕,對大哥言聽計從默契極佳,替眾人斷後掩護又大丈夫顯露無遺,雨中跪在父親遺體前心碎了一地,最後死的時候看到兄長的長槍絕望的眼神讓人心疼。這樣一個人物,不需多言,卻怎讓人不愛。狼一樣的三郎,作為弓箭手,洞察力一絕,堅忍不拔,有決斷有謀略。
寫三郎不多,但是這個人物太有靈魂太精彩。我總覺得怎麼寫也寫不盡寫不好對這個人物的喜愛。

和前面三位內向內斂內涵的不同,楊四郎絕對是樂天派外向型英雄豪傑,他開口安慰延德:爹對遼人從未敗績。這次也不會例外。
那種自信和驕傲,隨意靠坐在那裡,卻是絕對不能被忽視的人物。四郎在戰場上殺敵絕對的行雲流水,身姿矯健僅次三郎。後院裡練刀那場太大丈夫了,和我同去的閨蜜立刻花痴了。看到他受傷後給傷他的遼兵補刀的鏡頭,覺得他絕對是敢愛敢恨光明磊落的型。那種感覺也是狼性。不知道他後來入遼國為駙馬,多年後陣前見母,這些磨礪可會讓他丟失一直以來的樂天率性,這些折磨和痛苦他要怎樣嚥下。當然都是後話。
補充下,除了京劇裡的形象,以前看過蘇有朋版和何潤東版的四郎,相較李晨這版的豪放派還是很不同的。蘇版是肩負重任成了臥底多年後回宋,何版是父母緣淺失落遼國失憶了。都很好看,個人更喜歡何潤東飾演的四郎,演技一流。雖然對失憶的設定覺得牽強。

七郎跳起來說自己要上戰場,這真的是太七郎了,典型的他的反應。我從七郎身上看到的最美好的品質仍是孝悌。我覺得七郎是單純無邪的,嫉惡如仇是非曲直太分明,他美好得不該有任何的受傷,然而他還是承受了最多的不幸。他替兄打擂替父求援的舉動都不外乎以身替之的純孝之心。他所能想到的,是替他的父兄去承擔苦難,他明明是最小的那個,明明是承受不起的。還記得他犯錯後和六哥一起跪候給爹娘請安時,他爹讓他們起來他還去看六哥等哥哥點頭,那種小心翼翼惹人愛憐的無措;還記得一番豪情壯志被二哥訓斥後的委屈不甘,初上戰場看到修羅戰場的嘔吐不適,那分明還是一個應在父兄庇護下成長的少年。可他還是身簇萬箭義無反顧。母親進宮面聖他站在長階下焦心地等待,父親刮骨療毒他自責萬分跪地請責憤然而去。他是抱著必死的心去的。他單槍匹馬,痛斥潘仁美見死不救,他是楊七郎,他意氣風發英姿勃勃,楊家將的家門風骨此刻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到最後,那麼驕傲的七郎寧願屈膝,他對潘相說:你兒是我殺,我願一命抵一命。只求父兄得救,他死也甘心。雖然七郎很早領了便當死狀催淚,有人覺得他有勇無謀死的不值,但是能怎麼樣呢,這樣的七郎也許還沒長成一代將領而過早殤逝,七郎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了。他死後拜別父親實在催淚。
彭於晏版七郎我印象實在太深刻,對七郎好感爆棚,少楊每次看到七郎死那段絕對淚崩。因為之前的鋪墊太美好,日常的七郎太歡脫。
付版七郎也算是有自己個人特色的,叫陣潘仁美夠血性,演技點讚。
    
寫得好累啊,眼睛酸,咦,我開始不是想寫短評的嗎?!

說說二郎吧。
他的出場就是對七郎的一頓訓斥。那種兄長的風範和大將的見識,幾個弟弟是不能比的。額頭一道疤,一看就是有故事的,肯定也是令公帳下一位得力猛將。他對局勢評估很準,不是五郎憂慮的父親力不從心,也不是四郎樂天的從未敗績。二郎說: 潘仁美只會害了爹。
雖然他當面對七郎凶得很,私下卻實在友愛呵護弟弟們,那個撫摸暴雷要馬兒們照顧六弟七弟的鏡頭,他這真的是個好哥哥。
對大哥,他無疑是敬重,最後死的那場,我不想描述了,說他傻也好,不值也好,我想說,二郎也好,七郎也好,楊家的兒郎們的死也許在一些人冷靜客觀地看來實在不智,但是這都是出於真性情,出於情感而非理智。誰不知道父親死後他們若就地掩埋,兄弟們生還的可能性就打了許多啊。六郎初上戰場故而才能提出那樣的請求,幾個哥哥明明知道後果卻還是應承。二郎如是,大郎亦如是。看到二郎明白一線天大郎的抉擇時那絲苦笑,就明白他會回頭的,一定會,這就是兄弟。

大郎,完全的長兄如父,他往那裡一站,幾個弟弟都惟命是從,威嚴和能力都是不容置疑的。這樣代表著他身上的責任太重。很多人不能理解佘賽花為何要把紙條給大郎看,這不是逼他去死,我理解為,父親不在,大哥作為家裡的頂樑柱,即使是幾個孩子的母親在遇到難題時會無措也會向長子求助。她相信他,像是相信自己的丈夫,像是相信神靈,長子答應了,母親的心也略有寬慰。大郎便決定誓死救父護弟,盡己所能。這份心實在是至勇。
喜歡大郎,因為他,才撐起了弟弟的一片安寧的天空。他是這個家的中流砥柱。我想,在弟弟們尚且年幼的時候,也正是這個大哥用自己也還稚嫩的肩肩負起了許多,輔助父帥,照料母親,呵護幼弟。但是他也有不為人知的那面,不能給人看的無助和壓力。他一個人在馬棚時的悵然,離別前夕對妻子的負疚。
勇者無懼,仁者無敵。是對這個長兄最好的形容。大哥是真正的將星。

其實,兄弟間的各種互動也很熱血有愛,親情是最美好溫馨的主題。不僅僅是每個閃耀的個人形象,是他們組成的這個美好的家,為我們詮釋了忠孝仁義,熱血不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