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伊凡的少年時代--Ivan's Childhood (Ivanovo detstvo)

伊万的童年/伊凡的少年时代/伊凡的童年

8.1 / 29,659人    95分鐘 | USA:84分鐘

導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Eduard Abalov
原著: Vladimir Bogomolov
編劇: Vladimir Bogomolov Mikhail Papava
演員: Nikolay Burlyaev Valentin Zubkov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遊蕩的布魯姆

2013-05-10 04:03:03

伊萬和他的戰爭


《伊萬的童年》中其實只有一個簡單的故事:伊萬作為少年游擊隊員被法西斯給殺害了,戰爭毀了他的全部,當然,到最後包括他的生命。如果單靠這個故事情節是很難吸引觀眾的,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風格和電影語言。

黑白影像完全沒有影響電影的詩性和視覺上的美觀,許多畫面都讓人難以忘懷。比如漆黑的水面上那黑岑岑的樹幹的倒影,伊萬夢境中的海灘,雨中掉下的蘋果,馬車,悠閒的啃著蘋果的馬。而當電影中出現有關愛情的場面時,呈現在大家眼前圖景也變成了難得的亮色:乾淨、廣闊、筆直的白樺林。

不論是夢境還是現實,畫面始終呈現著一種和諧和精緻的優雅,許多畫面猶如一幅幅優秀的油畫,展現著我們沒法稱呼的一種美,或許這就叫做詩性。以這種方式來展現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自然充滿著張力。

伊萬在戰爭中已經完全不像是一個孩子,不僅表現在他那勝過大人的堅定和勇氣,最主要在於他對於戰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他從來不認為戰爭不關乎孩子,而僅僅只是大人們或者說男人們的事情,所以他才能理直氣壯地反駁那個軍官:你見過大屠殺嗎?你沒有理由來說戰爭不關乎小孩子。伊萬充滿著復仇的使命,甚至盲目到認為所有德國人都是嗜殺的,而他的使命就是去營救受害者和為死者復仇。伊萬惹人哀憐不在於他已經變得一無所有,而是因為他已經離不開戰爭,那個復仇的使命已經不容他停下來,他千方百計要回到戰場,而他的復仇目標是誰呢?難以想像戰爭結束後伊萬會怎麼樣,噩夢會不會離他而去?這是戰爭帶來的最大的創傷,不是讓你一無所有,而是讓你徹底迷失。

伊萬和他自己的戰爭,呈現出來的是人性的迷失和非理智,這一點更大於戰爭的殘酷性,因為在得知小伊萬被絞死前,我們已經看到了納粹高管家的小孩,也是被殺死,一排排的孩子的屍體觸目驚心。這是誰的殘酷呢,納粹?俄軍?或是戰爭?只能說是整個人類的迷失錯亂和非理智,一方面說戰爭不能波及孩子,其實傷害的最深的還是無辜的孩子,他們被像大人一樣整批的屠殺,這才是事實,而且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更多的是精神的摧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