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關鍵救援72小時--The Next Three Days

危情三日/惊劫小时(港)/关键救援小时(台)

7.3 / 208,717人    133分鐘

導演: 保羅海吉斯
編劇: 保羅海吉斯 佛瑞德卡瓦耶
演員: 連恩尼遜 奧莉薇亞魏爾德 羅素克洛 伊莉莎白班克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冰山狂人

2013-05-10 19:19:32

《危情三日》:愛的正義


最享受的還是晚上坐在電影院裡的小憩。依舊是在華星裡面,然今次看的電影,品質卻優秀得多,別的沒有,至少六十塊的票錢是頗為值得的。雖然克勞依舊臃腫,但是對於向來(或者說近來)反感俊男美女式浮誇的無病呻吟的愛情片的瘋子來講,這反倒使他的角色向成功更近了一步。

這次他不是警探或者角鬥士,而變成了一個大學教授,三年前他的妻子忽然被警察以殺人嫌疑帶走,而且鐵證如山,難以翻案,甚至她的律師也早已絕望了。但是他不相信這是真的,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清白的。很難說這種信任有什麼根據,他只是相信,因為他愛他的妻子,他了解他的妻子。這種相信,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可言,正義並不站在他這一邊。他找不到公平正義的律師為自己的妻子辯護了,所以也只能求助於不公平與非正義了。於是去google上搜「如何越獄」,也不再像看上去那樣荒誕。

他並不承認這個世界所承認的正義,他想要給她的,是他認為她應得的自由。這一切,是出於一種愛的信念。當我們習慣了接受那些冰冷的律令的支配,還有幾個人能夠認可他那種熾熱的愛呢?我們相信了法律的權威,順從著這世間的程式,這種程式所能夠給予的正義,就是我們的準繩。他的妻子是否殺了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庭必定將會判她有罪;一個人的性命與尊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統治世界的秩序得到了維護——每一個人都是這秩序的奴僕,必須按照它的規則行事,沒有例外。信任只有經過它苛刻的層層盤剝,才能變成對一個人最終的評判,而這嚴密的過程中無論漏掉多小的一環——哪怕只有一個紐扣——也會導致最終的失衡,讓它變成不正確的絕對正確,非正義的絕對正義。而我們順從它,是因為這種權威的存在讓絕大多數人覺得安全可靠。我們關心的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不會在瞬間崩塌;我們來往穿行的社會,還能夠正常的運轉。至於正義與否,或許並不那麼重要。

但是正義的實現,在某些時候,會變得非常重要:那就是當這種程式將它的觸手伸向我們真正的關心、真正的愛惜的人之時。是什麼讓一個平日柔和溫吞的大學教授忽然變成了敢於與法律和「正義」作鬥爭的戰士?是愛,是信念,是另一種對正義的渴求。他相信的正義就是無論如何,一個無罪之人都不應該為他沒有犯下的罪行承擔責任。特別是,這個無罪之人正是他的妻子。正是有了這個前提,他才會下定決心,把法律無法給予她的正義通過自己的手交給她。

假如他的妻子真的殺了人,那麼恐怕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當受到指責的;又假如他本人是個官二代或者富二代,本就有勢力凌駕於這世界的規條之外,那他所做的一切也都無關痛癢。但是事實是,他渴求實質的正義,而他追求正義的工具,只有愛和信念。牆壁上那些精確的規劃,公路上那些大膽而細心的行動,支配著它們運行的,絕不是大把的鈔票和無上的權力(為了把自己的計劃付諸實踐,他甚至還需要去從那些搶了自己錢的人手裡搶錢)。所以這不能不讓我想起《大師與瑪格麗特》。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一對真實的美國版的大師與瑪格麗特,他們的確很相似,無論是對統治時代的所謂「正義」的秩序的逆反,還是強烈的愛與信念的支撐,抑或是主人公相愛的模式(被世界不公正對待的那個的消沉,與深愛著ta的那個的執著),都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所堅持嚮往並實現的都不是人間的正義,而是愛的正義——雖然一個在俄國,一個在美國,這一點卻並無差別。

也曾寄希望於最後時刻那枚缺失的紐扣被秩序的執行者找到,然後世界的秩序把他們應得的正義還給他們,但是那扣下去的井蓋封死了一切幻想。只不過這時候的這些無聊的後綴,就如同書里大師與瑪格麗特的死一樣,再沒有什麼意義了。重要的是他們逃離了枷鎖,獲得了自由的新生。

「他應該得到的不是光明,而是安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