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個都不能少--Not One Less

一个都不能少/NotOneLess/Niunomenos

7.7 / 7,461人    106分鐘


演員: 魏敏芝 導演: 張藝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reail

2013-05-11 09:55:08

不被理解的真實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這樣,看這部影片看到淚流滿面好幾次的。我說的一點也不誇張,影片裡孩子們輪流分享一口可樂、魏敏芝在火車站寫尋人啟事、魏敏芝在鏡頭前那一時間的淚眼汪汪和張慧科在電視上看到魏敏芝的場景,按照影片魏敏芝的性格和孩子們的天性,這些表現都是性格使然的。而中國,我相信當時拍這部影片的時候,像魏敏芝這樣的孩子,像那些孩子們一樣的鄉村小孩,像水泉鄉那樣的鄉村,一定是存在的。這樣的背景,這樣的環境,一定會有這樣的人,就一定會有這樣的狀況和情節。我為什麼相信,因為我曾經也是像極了那樣的鄉村裡的孩子。

今天已經是2013年的5月10日,我在今天才看的這部1999年的電影,卻還是能夠深刻感受到中國的社會依舊存在這種現狀。我看了大家的評價,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我想說這不是中國的醜,中國依舊存在這樣的現狀,在那些不被媒體關注不被外人所知的遙遠山區,這樣的農村依舊存在,這樣的孩子也依舊存在,只是那些孩子成了普遍的留守兒童,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印痕。那裡的老人們大多數一輩子都沒出過大山,更不談知道外面的世界。那些青年中年幾乎全部都出外面去打工,因為受教育程度低,他們的思想都是封建保守思想占主要,所以自己的孩子不要太渴望他們能夠教育好。

所以當看到有人說這是民族的醜的時候,我打心底里不認同(當然這或許也是出於我的私心)。或許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的確可以說是中國的醜,因為一個追求完美的國家不應該讓外國看到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就像一個信奉完美追求完美的人不會把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呈現在外人面前一樣,他們總是把這些不完美看成是醜,是會有損自己形象的缺陷。但是就像我上面說的一樣,地理、教育的原因,就足以決定那裡的人們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我曾經也是像極了影片裡的孩子的孩子,我就是大山裡的孩子,從小小懷揣著走出大山的夢想到現在的大學即將畢業,我已經知道自己的經歷或許真的只有自己才體會得到,那些艱苦、煎熬、堅持、執拗、不甘心……然而這些到了現在,對於我來說全都變成了坦然,它們不是不再重要,而是已經成為了我人生中最為可貴的最值得珍藏的財富。

五一假期的時候回了趟大山深處的家,看到不得已成為了留守兒童的4歲多的表弟,我很心疼,但是我希望,如果這條成長的道路他必須走,將來這些經歷都能成為他畢生的財富,和我一樣,甚至比我好。

這麼寫著寫著,倒覺得這已經不是評論,而是我個人的感慨。也許也會有很多人對我進行轟炸,說我這個感慨放錯地方了,但我依舊想向大家證明,尤其是向那些不相信這部影片和反對這部影片的人們證明,這樣的狀況,其實就在中國某一個你所不知道的卻又真真實實存在的角落真真實實存在著。那些地方真的需要被外界知道,他們不是活該,而是被幾千年封建制度和思想,以及封閉的地理、缺乏的教育所制。

當然像前面評價的很多人說的一樣:「不是說富人就一定要濟貧」「那不是我的責任,是國家的義務」,就連我自己都堅持這樣的想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那是過著無憂無慮生活的大學生的事情」,我也相信國家的義務更重要,但是長這麼大,成長告訴我不是等著國家的幫助和別人的幫助我才能過得好一點,我要過得好一點只有靠自己更明白一點、更努力一點。但像我這樣的大山的孩子,能有多少個。所以我想,多一點關注,對於那裡的人們就是希望,就是救治之源。他們不應該被這個時代和自己的國家拋棄,他們沒有錯,也沒有無能。只是希望,如果在這個廣闊的世界上存在這樣一個同情他們的有能力幫助他們的人,能夠對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