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7,915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讀過九年

2013-05-12 05:50:38

天籟童音,天使童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天籟童音,天使童心——《放牛班的春天》觀後

  看完此片已經夜深,忍不住在好友群里詢問誰看過?有種迫不及待想與人分享、與人交流看完之後的心情。一個熱衷音樂、幾近發燒程度的朋友冒了出來,發了一大段關於這片子音樂的評價、評論。一個與自己女兒在同步成長中的美女也說了句:我只記得那個在星期六等待父母來接的小孩了……幾個群里,只要看過此片的,無論男女子乎眾口一詞地稱讚。

  一部電影,沒有美女、悍男、懸疑、兇殺、暴力,沒有美麗的風景,沒有曲折的情節,甚至沒有一句煽情的台詞,就那麼平平淡淡地展示著一間破舊學校、一群搗蛋男孩子和幾位禿頂男老師,在一個春天裡的一小段平平常常的生活,卻能被這麼多人記住,被這麼多看過的人喜歡,所以,它也就成了電影中的經典。

  就如男女相戀,喜歡,不會沒有理由,即使說不出來或說不清楚,那理由也始終存在。喜歡這部片子的人,各有各的理由,最多的就是這部影片的配樂。在一個環境幾如監獄、校舍破舊不堪,老師與孩子都平淡無奇的背景中,那迴蕩在白天與夜裡的孩子們的稚嫩歌聲,就成了這部電影子乎唯一的亮色。據說,此片播映後,在法國本土興起了一股組建合唱團的風潮,全國各地、各種年齡段的合唱團一時間數以百計。這就是喜歡,對音樂的喜歡,對純淨音樂的喜歡。

  我不太懂欣賞音樂,但這擋不住我對音樂的喜歡。上小學前,我被父母責罵最多的原因,除了下河摸魚、偷襲果園、禍害父親的木匠工具之外,其它的就是因為我總是跟著村裡的「草台樂隊」跑。這愛好,在加個「樂隊」二字,顯得挺高雅,挺上得了檯面,但這群人,在我們老家稱之為「喇叭匠子」。好了,直說吧,就是為各家各戶忙喪事的吹鼓手們。多為少數一兩個固定「師傅」,帶著三五位敲鑼打鼓吹笛弄笙各司其職的徒弟。因為「跟班作業」多,我知道他們的酬勞大多是煙、酒和辦喪事剩下酒菜饅頭,少數富戶有給錢的,但也不多,一般也就是三塊五塊上下。就是這樣一群下地為農、出則為匠的人,用自己骨節粗大的手和幾件簡單的樂器,把我給吸引住了,尤其是吹笛子的人,就那麼簡單的一管帶孔的竹子,居然可以吹出如此美妙的聲音。我跟著他們跑這家竄那家,就是為了聽那個笛手的吹奏,傻傻地看著他五指翻飛。跟的時候長了,在他休息的片刻,如果他心情好,會讓我摸摸笛子,甚至教我怎麼把它吹響,吹出音符。這,也應該算是我的音樂啟蒙了吧?我至今不識樂譜,但我自己會唱的歌,我幾乎都能用笛子吹出來,不管曲調準不准,那種用笛音表達心情的快感卻同樣迷人。

  作為一個被吹鼓手啟蒙的人,我羨慕電影中的那群孩子們。幾乎在那個禿頂、矮胖的新老師拿出他的樂譜的那一刻,我馬上就相信他們能被這個平淡無奇的老師吸引、教化,無論他們有多麼頑劣、調皮。最後,當那一首首宛如天籟的童音合唱出現時,我沒有任何懷疑,無論那個老師遇到的是什麼樣的一群孩子,他都能讓這種天籟之音出現。天地之間,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比音樂更能溝通心靈。

  是的,音樂可以溝通心靈。但這種溝通,是有代價的。對那群搗蛋鬼而言,讓他們歌唱不難,但讓他們遵守合唱中的各種規則、吟唱出符合要求的旋律很難。我們可敬的學監老師,就用自己的耐心、愛心和寬容,用音樂融化了那群桀驁不馴的孩子們。可以說,這部電影能讓如此眾多的人喜歡,就在於,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都期盼著一位這樣的老師。

  我女兒剛上小學沒幾個月,就被叫了家長,原因是老是做錯數學題。作為父親,我侷促如孩子一樣坐在那位比我小很多的年輕女教師面前,聽她數落她如何辛苦,要教好幾個班的課,要帶那麼多什麼都不懂的搗蛋鬼們,我只能頻頻點頭,然後誇獎她的能力與耐心。說到我女兒的時候,她說這孩子精力總是不集中,基礎很差,做錯了的題,讓她改多少次,給她講了多少回,她還是做錯,錯的很低級、很低能,甚至把我女兒的一張張作業卷展示給我看。我只能一次一次地向她表態:我回去肯定會說她,多關心她學習,多讓她做幾遍,不能再讓她犯這種錯誤。也許這位老師對我的表態滿意了,也許是見慣了這種低聲下氣的家長,時間不長就放我走了。

  我知道,女兒的老師是敬業的。正如她所說,她把我叫過去,是對孩子、對我們這些家長的負責任。但是,她所不知道的是,她表揚的那些「基礎好」的孩子,從幼稚園就開始了十以內甚至二十以內加減法的訓練,而我女兒,我們只放任她在院子裡跑。我不相信她稱讚的所謂「基礎」,從來不想以犧牲孩子的玩耍時間換來這種「基礎」。我沒必要跟教師去爭執這些,我只要讓女兒自己證明她應該學會的東西,她慢慢都能學會,應該她做好的事情,她在成長中都會漸漸做好。

  離開老師的辦公室,我特意去了女兒的教室,發現她正在向窗口看著,看到我的第一眼是驚喜,然後就是很明顯的侷促與忐忑不安。我知道這驚喜的眼神,她很小就知道我很忙,她能見到我的時間只有一日三餐的時間,她怕我不來;接下來的侷促與忐忑,就是害怕責備,任何一個被叫了家長的孩子,都會覺得這不是一種光彩的事,都會對自己在小同學眼裡的地位甚至對自己的定位都會產生懷疑。我對著女兒微笑,然後,伸出手去,快速地做一遍她喜歡的剪刀、石頭、布的變換,然後擺擺手,告訴她我要走了。女兒笑了,笑得燦爛,壓抑不住地站起來又坐下去,歪著頭,就那麼燦爛地笑著。我相信,即使我走了之後,她也會那樣燦爛地笑很長很長時間。

  當天回家,我沒責備她,而是像往常一樣在她的額頭上親了一下。她卻迫不及待地掙扎出我的懷抱,從鼓鼓的、沉重的書包里翻出一張皺巴巴的紙給我看:爸爸,我這次沒做錯,都沒做錯。這張紙,是她的數學課堂作業,滿滿的幾十道題,然後,一個簡簡單單的大紅對勾。我還能說什麼呢?對這樣的孩子,還用再說什麼嗎?我只能再次抱住她,在小臉蛋兒上再親一口。

  我曾經在一篇博文也寫到了孩子的語文老師,我說,這位老師是個好媽媽,有一個好媽媽式的老師,是孩子們的幸運。這不是厚些薄彼的偏見,也不是我對那位數學老師有意見,她們對孩子的責任心應該是一樣的。但,對教育孩子而言,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愛心、有耐心。同樣是教育,電影裡那位校長的方式,與那位學監的方式,哪一種更有效果?尤其是,當教育孩子的職業沾染上了功利心之後,就只能像那位校長一樣讓人鄙視。

  看電影的時候,我就想到,如果這位偉大的音樂教師是在當今中國的學校,他為那些孩子在業餘時間付出的努力,換成辦個興趣班、輔導班,他會得到多少補課費呢?以他的能力,按時下的價格,他在一個大城市的市中心買一套房子絕對不成問題,怎麼會淪落到被趕出學校時只能拎個小小皮箱的程度?我鄙視自己的走神,因為我覺得自己褻瀆了那位老師偉大的靈魂。

  寫到這兒,突然又想起開頭時提到的那個孩子,那個父母雙亡卻每個星期六都會等候父母來接自己的孩子。他,最終跟隨愛他們的老師離開了學校,離開的那天,恰好就是一個星期六。不管這種情節是不是電影人的刻意所為,我都被這個簡單的安排感動得滿眼淚水。

  哦,還有一部印度電影叫《地球上的星星》,同樣講孩子的教育,同樣感人肺腑,同樣讓人感慨萬千。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在我們長大了的今天,要時刻記得我們的孩子此時此刻還只是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落入凡間的星星,每一個孩子都是轉世的天使,而我們,作為父母,作為師者,要做的,只是時不時地保持著自己的童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