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傾城不遇

2013-05-14 02:35:58

逆行而上的自由之光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活得有意義/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這是一首出自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之手的詩歌,也是影片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 的開篇之詞,由於影片中主角們的反覆吟誦,才深入我心。它是詩歌,激情而充滿力量,卻也更像一首誓詞,莊重而嚴肅。而引領他們這群年輕人走向這條道路的人是一名叫Keating的英文老師。在以傳統、紀律著稱的威爾頓預備學院裡,可以說,Keating老師是唯一的異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裡的老師唯一的使命便是使學生順利進入一所名牌大學 ,其它的不關他們的事。在威爾頓,學分和成績才是立身之本,而Keating老師的到來,給這個冠以傳統守舊思想的學院注入了不一樣的血液,也即將註定會帶來一番變化。第一堂課,他便執意希望學生們稱呼他為「我的船長」,而不是老師。隨著劇情的發展,他的那些讓那所學院覺得匪夷所思的教學方法也隨之而來,命令學生撕掉課本序言,為的是告訴他們詩歌是需要自己去感受的,而不是靠他人的定義;帶領他們到院子走路,為的是告訴他們隨波逐流很容易,可你也會因此忘了自己原有的步伐,丟掉自己的本心,就像中國故事「邯鄲學步」告訴我們的一樣;鼓勵他們站在桌子上,去感受不一樣的風景,告訴他們,不要老站在一個位置去看待事物,世界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很多事物往往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是迷惘的,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通往哪裡。往往在這樣的時期,是需要一個人來提點他們的,Keating老師的帶來,無疑喚醒了這群被壓制的年輕人熱烈激情的心靈。我想青春原本就應當有叛逆的點綴才更完美,也只有你不顧一切去追求你想要的東西時,不管是理智的還是不理智的,只有這時,你才會發覺,你的血是熱的,你的心是有生命力的。可奮不顧身的青春也是有代價的,Keating老師付出了代價,他的學生也是。其中最大的代價莫過於付出生命,Neil的悲劇是可預知的,因為父母眼中的他是必需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的。當好友告訴他不要再沉浸在他那不能去實現的演員夢想時,他哀傷地說:只有在做夢時,我才是自由的,這是他的心聲。可最後,在父親專制的手段下,在母親哀求的眼神裡,他連做夢的權利都沒了。當一個人連做夢的資格都失去了的時候,還不如讓他一直活在夢中。對他來說,死不再是件恐怖的事情,而是解脫。可他忘了,往往比死亡更具勇氣的事,是活著,好好的活著。他更忘了,他的死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有些事是你一個人做的,可傷害的是別人,負責任的也是別人,這個別人正是Keating老師。
  Neil的死給這所學院籠罩了一團不安的陰雲,Cameron的告密行為純屬正常行為,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承擔這樣的責任是件沉重的事。在這種情況下,Keating老師無疑成了唯一可以替罪的羔羊人選,並不是因為他該負責任,而是那種社會容忍不了他那樣的「異教徒」,他主張的獨立自由思考,尋找自我和探索自我的價值的教育理念是對他們傳統教育制度的公開叫板。其實說到教育,我倒覺得威爾頓的教育與中國式教育如出一轍,在中國,孩子幼年時便被告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在中學,被要求必考重點高中;在高中,則又被要求在高考中笑傲江湖。我們總是被要求這樣做那樣幹,卻沒人告訴我們我們到底為誰而活。因此,我們忘了活著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我們在這一路上失去的不只有時間,還有夢想、青春、激情、勇氣、自由這些帶著沉甸甸力量的詞。
  影片以Keating老師的離開而結束,有人深感遺憾,甚或有人說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就是這樣,這就是現實的折射。可現實中,我們也需要像Keating一樣的老師,不只我們需要,這個世界更需要。他雖然離開了,可他帶來的影響不會磨滅,這些孩子永遠會記得在他們年少的時候,曾有過這樣一位老師,給他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他們不會忘記,總有一天,他們必將得到身心的自由。但成長是個痛苦的過程,可卻是我們的必經之路,亦是我們必然要歷經的劫難。然而我篤信,自由之光定會在劫難中逆行而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