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狂兇記--Frenzy [1972]

狂凶记/夺命狂凶/狂乱

7.4 / 49,467人    116分鐘

導演: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編劇: Arthur La Bern Anthony Shaffer
演員: 強芬治 Alec McCowen 巴瑞福斯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明鑫

2013-05-16 07:41:19

一切指向這裡


這應該算是希區考克最後的幾部電影了,簡單評論一下它呈現的以往希區考克的試驗與風格的流變。
希區考克早期的電影可以以《迷魂計》為最巔峰。用整部電影中留下一個巨大的懸念,最後用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解開,形成一個完整的迴環結構。
這類電影的最大問題是最後解開的細節會顯得愚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比如《西北以北》搞到完全收不住。
另一種希區考克的拍攝方法是《群鳥》,靠完全恐怖感的加深來帶動電影。而且根據希區考克的原意,那部電影根本沒有結局,留下一個無尾之尾,更加增強恐怖感。
這部電影兼收二者的特色。全片的缺口是最後壞人鮑伯會怎麼被理察抓住。但是這個缺口不像《迷魂計》那麼強,那是一個觀眾可以預計到的缺口,一定會抓住,而且抓住的方式也不會太特別。《迷魂計》的發現方式雖然蠢,但是抓住的方式是最大的懸念。當然,《迷魂計》最後結尾的死是天才之筆。
但是看這部電影,你會覺得越來越刺激,驚悚感越來越增強。這部電影的兩次殺人,特別是後來的尋屍使得電影不是一個簡單的迴環,而類似《群鳥》的數次遭受攻擊一樣,恐怖感漸強,觀眾不再只是等待一個劇情的出口。
再來,這部電影是雙線敘事,最後兩線結合,這在希區考克的電影裡也曾出現,卻從未做到如此自然。以往,他的影片會有獨立於主線之外的另一部份豐富劇情。比如《奪魂索》裡死者戴維的未婚妻與前男友的會和引出的談話中的相愛。
再比如《精神病人》,直線敘事有忽然盪開,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主角。雖然不錯但是過於突兀。
這次採用如此平行的雙線敘事手法,並且數次離合實在技藝高超。
一開始,二人是好友,希區考克特意展現出鮑勃對待理察過份的友誼。隨後二者分開。後來鮑勃強姦了理察前妻與酒吧服務生,二者雖沒有直接連接但是卻有了暗連,在後者的連接更顯高招。
隨後理察尋找鮑勃避難實在是神來一筆。最後結局的再連是必然的。
這部電影的雙線敘事最終形成迴環的拍攝手法也緩解了《迷魂計》式的結構性缺陷。
然而這部電影與希區考克以前所有電影都不同的在於這部電影的主要看點是思想、倫理衝突。情節第一次在他的電影不只是令觀眾陷入兩難困境的手段,這一次觀眾陷入的是倫理衝突。
這一點在他之前的電影《奪命鎖》、《精神病人》中有所展現,但是當時看來仍不成熟,《 奪命鎖》最後只剩一場反猶主義的陳詞,顯得乏味。《精神病人》的結尾則是用力過猛,獨白太長太刻意。這一部卻是爐火純青。
首先令觀眾陷入不安的是理察的被捕,與《局外人》相同的是,他的被捕很大部份取決於偏見。秘書對他不好的印象、邋遢的衣著甚至成為他罪名的主要因素。這是對司法制度的質疑,但是背後隱藏更深的何嘗不是對人性的偏見與輕信的批評。
理察被朋友拋棄這一片段中的批判色彩更強。導演花了很大氣力來刻畫朋友妻子這一角色,用了長鏡頭顯示這位女性心中的衝突。
她一開始代表著強烈的正義與道德。但是當陷入包庇而無法作證的困境之後,她選擇離開自保,坐視理察被冤枉。
除此以外,理察尋仇也有很深的對司法制度的質疑。他是否有權尋仇,從他的視角看來,這是一個已經不能達到正義的司法系統里,他是否應該自我解決。從觀眾眼裡看來,這無疑具有很強的正義性。
但是,我認為結局的荒誕力度還不夠強,如果我來拍,就讓理察回到一間完全黑暗的屋子。然後打死正在做愛,還未用領帶勒死人的鮑勃和女人。這時理察的處境則更堪玩味。
這部影片中另一些具有思辨意味的段落,被強姦時女人吟誦著詩句,以及最後甚至有片刻享受強姦帶來的快感。
又比如,希區考克對於世人表露的漠視進行了批判。兩個男人事不關己地聊天。又比如警長與太太的交談,在兩人的交談中,這一連環殺人案件似乎只是為了給她的無聊生活帶來些許的興趣與顯示她的判斷力。
當然,對於這位太太的無趣生活的展現與其之上的悲劇性,導演也花了相當功夫。最後,特別是展現出這位太太對自我及生活的認知令人惋嘆。
從故事性到思想性是晚期希區考克風格的重要轉變,之前一切的嘗試在此處都有了展現,實在是一部傑作。看電影能看到這裡、看出這些似乎也是最大的樂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