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smine

2013-05-19 17:38:35

《巴黎野玫瑰》:愛情的溫度


2005

什麼是愛情的溫度?那是兩個人肌膚相親時的溫度,是徘徊在病態和正常人理性邊緣的溫度,比37°度高一點,比38°低一點,微微發燒的眩暈,也許37°2的身體裡正蘊育著噴薄將出的熱烈和瘋狂……

一開始頗有些火熱的場景,年輕男女的如膠似漆,酣暢淋漓,帶來激情與幻想,看下去卻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回事。故事開始於迎著夕陽的餘暉走來的那個女孩,由遠而近,她短髮短裙,提著簡單的行李,步履輕盈地踏上木樓梯,鏡頭從她的腳背慢慢往上移到她的臉,那張臉上有著春風一般明媚的笑容和令人過目不忘的熱烈紅唇。

鏡頭如此精心地刻畫一個人的出場是少見的,導演顯然是別具匠心,貝蒂的美不高貴、不精緻,但卻性感撩人,帶著灼痛男人眼睛的光芒。如果說另一部法國電影《芳芳》裡集少女的純真、美麗、善良於一身的芳芳是一朵嬌艷欲滴的玫瑰,那麼貝蒂多了一份不羈的野性,巴黎野玫瑰,這個通俗化的翻譯其實十分傳神。準確地說,貝蒂像卡門,梅里美筆下著名的波西米亞女子卡門,敢愛敢恨的卡門,瘋狂而且歇斯底里,蔑視一切文明禮儀和道德規範,恣意妄為,我行我素。遇上這樣的女子,不知是你的幸運還是不幸,她是那麼熱烈,愛起來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要融化了你,你不可能不愛她,但她又是那麼任性,像一匹不可馴服的烈馬,時時刻刻製造出其不意的麻煩,你也不可能不恨她,或許愛恨都是說不清的,重要的是她曾經帶給你如此強烈的震撼。卡門是自由的,貝蒂也是自由的,她其實不屬於任何人,她只屬於她自己,為了愛,為了理想,她可以不顧一切,放火燒燬房子,用刀叉刺傷傲慢的顧客,粗暴地上門與出版商理論……如果你了解貝蒂,這些,都只是小意思而已。

愛得瘋狂,愛得不顧一切,天性浪漫自由的法國人就是要把極端的愛的理念貫徹到底,這一特點在《巴黎野玫瑰》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它既像個美麗的童話,又像隨時都會在身邊發生的凡人小事,看上去很真實,但是你的生活中能有貝蒂這樣的人嗎?

回到影片本身,這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出於一次偶然的機會,貝蒂發現男友索格塵封已久的「偉大」作品,這是她認為的,她要向世人證明索格的過人才華,於是開始了不屈不饒的奮鬥。南部小鎮的寧靜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她無法忍受男友淪為安於現狀的雜工,在她眼中寫作彷彿天生就是一個反抗平庸的崇高職業,為了實現理想,這個理想,甚至連索格都已經放棄而她卻始終堅持,她開始帶著他突破現實。實現的過程充滿了法國式的浪漫,如貝蒂站在臺階上,對著目瞪口呆的索格微微一笑,揚手將火把丟進木屋,大火衝天而起,兩人手拉著手奔跑著穿越小鎮;開往巴黎的卡車上,貝蒂一次次把頭伸出窗外快樂地大喊「我愛你」……這種浪漫真是沒有一點矯情,甚至讓人心醉神馳。

到了巴黎,他們住在房號為13的租房內,兩人靠打零工為生。貝蒂一心想要出版索格的小說,充滿信心地等待著成功的那一天。可惜事不遂心,一次次的打擊讓她變得異常狂躁不安。又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們陪朋友回老家奔喪,並受託經營朋友母親留下的鋼琴店,在那個風景怡人的小鎮,索格買車購物,準備開始新的生活,他們的生活中也開始摻雜了很多世俗瑣碎的東西,一切似乎隱隱暗示著一種閒適安定生活的可能。

然而,越是平靜,生活對希望的打擊也就越大,貝蒂的敏銳心靈並不因為外在世界的美好而安寧,應該說,她是個非常直接單純的女孩,她的快樂來得簡單,痛苦也來得直接,正因為此,絕望對她的打擊也遠比對一般人要大。在索格小說的出版問題上連連受挫之後,她在某一天重新把希望寄託在和索格共同擁有一個孩子的快樂上,她發現自己懷孕了,這個重新燃起的希望彷彿一粒微小的火種足可以照亮了幸福的將來,但是同時也暗示了可能更危險的後果,「如果沒有懷上怎麼辦」?因為到這個時候,她再也經不起任何意外的打擊了。果然,懷孕的希望落空之後,貝蒂徹底瘋狂,內心深處的狂燥開始如潮水一般洶湧而來,並且以自虐的方式表現出來,最終是悲劇。

其實,整個故事很簡單,貝蒂和索格之間的愛情自始至終都很完美,沒有波折,沒有考驗,沒有第三者,一直為人所爭議的大膽性慾表現在片中沒有起到更大的推波助瀾作用,僅僅是表示了一種生活的常態,是對愛情的真實細膩的展現而不只是梗概,和貝蒂火熱的個性也是頗相吻合的。影片著意刻畫的矛盾不是他們的愛情,而是理想和現實之間的不可調和,這是和他們的愛情線糾纏在一起的另一根燈芯,是貝蒂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得以燃燒的根本。

她本來就是擁有堅定信念和執著自我的人,而愛情讓她的生命被一項使命所主宰,那就是向世界去證明愛人的才華,但是看起來非常艱難,一次次的努力有種飛蛾撲火似的悲壯,可哪怕無數次的失敗也不能改變她這一堅定的信念。執著地面對可能的一無所獲,這是一般人所不願也是不敢的,堅持信念是好的,但是和這個市儈的社會對抗總歸是沒有什麼好處的,索格難道就不曾有過崇高的理想?他一定有過更多的打擊和挫敗吧,就算後來的他不是沉淪怯懦,至少已經變得平靜和理智。我知道這樣侃侃而談的自己一定是非常世俗的,因為我看到這個世界上最終失敗的一定是那些什麼也不肯妥協的人,雖然他們也有可能成功,但是失去的或許多過所得到的。可是那些妥協了的人,你怎麼能保證不是他們更接近一些真理呢?就像貝蒂那麼執著地相信著索格是個天才,如果沒有她的努力和堅持,那麼誰又能知道這其實也有可能是真的呢?在貝蒂被關進瘋人院之後,索格接到了書稿出版的通知,她的奮鬥終於得到了肯定,即使悲劇已經覆水難收,至少寬慰了觀眾的心,她並不僅僅執著於一個瘋狂的念頭。

都說碧翠絲.黛爾在片中的表演要好過安格拉德,因為她的奔放、狂野、熱烈簡直就是巴黎野玫瑰的化身,相形之下安格拉德的含蓄演技顯得遜色,其實我還是很欣賞他的,他將索格的隱忍、激情、無奈和偶爾的瘋狂、衝動都表現得相當到位。這個好脾氣的男人,似乎時刻都在小心地防備著最糟糕結果的出現,終於還是無能為力。因為愛,他包容貝蒂一切的瘋狂和無理,他藏起信箱內的退稿信,他在她大發脾氣的時候安慰她,他開車帶她出去兜風,在郊外迷人的曠野中,有透明的陽光,有晨光籠罩的木屋,有柔軟的草地……他對她說一切都是你的,所有的所有,為了生活得更好,他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化裝成女人去搶劫。這一切,都是他為貝蒂做的,可是他還是沒有辦法安慰貝蒂。因為這個世界對貝蒂來說太小了,她想要的在這個世界裡根本就得不到,她註定是要瘋狂的,雖然沒有人刻意要去傷害她。

至於結局,索格用枕頭悶死了已經成為植物人的貝蒂,那一刻,我潸然淚下,他們那麼相愛,所以他一定無法忍受沒有知覺的貝蒂,不能忍受充滿活力的貝蒂從此被束縛在精神病床上苟延殘喘。這也許有悖於道德,也許也可以被人理解,讓愛成為永恆的回憶還是痛苦地延續下去直到變質,從來就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題。

正如很難用道德標準去要求卡門,你也很難對貝蒂做出合適的評價,她天性如此,天生就不是這個文明的世界所能包容的,她為愛生存,或者為理想而死,可誰又能不愛她呢?

巴黎野玫瑰,盛放似乎只是為了凋零。   舉報
評論